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414042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剖析及对策 摘要2021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拉开了新一轮政府扩张财政的序幕。在此背景下,地方性债务扩张和膨胀,并所以引发我国外广泛关注。本文拟对地方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进行剖析并进而提出规避地方债务违约风险的方法。关键词地方债务,融资平台,化解风险一、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原因及现实状况地方债务的产生表面上看是因为收入和支出的不匹配产生的预算赤字引发,深层次来看则是中国财政体制下的必定产物:中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经典的非对称财政体制。地方政府负担的事权远远大于事权,加之中国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地方财政压力并萌生

2、借债动机。在政府融资过程中,地方融资平台在一定时期填补了地方财政的不足,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为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奠定了基础。2021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下,政府急需项目配套资金,因为中国预算法严禁地方政府直接向银行举债,所以,中国地方政府在2021年到2021年期间成立了上万个地方融资平台,以此绕过预算法,从银行取得贷款。地方融资平台的非理性膨胀,使得债务潜在风险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据审计署审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占%;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亿元,占%,从债务率来说,债务余额和综合财力的比值,假如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

3、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中国债务率为%,低于100%的警戒线;从债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来看,现在中国这个比值是%,美国现在是62%。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是比较安全、可控的,不过警惕债务违约风险仍是必须的。二、地方性融资平台债务备受关注的原因1.经济下行趋势,GDP增速放缓将加大财政运行风险。银监会披露,从偿债年度看,2021年、2021年、2021年分别有%、%和%到期,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将有4万亿的平台贷款到期,马上有35%的贷款集中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面临偿债高峰。而在出口受阻,制造业产能过剩、政府对房地产、物价水平实施宏观调控下,GDP增速放缓:一季度GDP同比

4、增加%。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在连续5季度下行后,中国1季度GDP增速创近2年半来新低。从债务负担率这个指标来看,伴随现在及未来可预见的中国经济增加减速,债务的到期,使得债务增加的增速将超出GDP的增速,加剧财政运行风险。2.地方性债务违聚会对我国金融业产生冲击并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资金筹措关键以信贷融资为主,商业银行贷款为其关键。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入度较高,若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出现集中暴露风险,无疑将对银行系统产生巨大冲击,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3.“土地模式”难认为继,地方政府缺乏契约精神成为风险爆发点。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金收入所占比重较大

5、,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严厉的调控政策,使得地方的土地收入的大幅缩水,这间接造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日趋担心,部分地域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靠较大,违约风险大幅上升,加上中国银行和政府的特殊关系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提供的隐性担保,“地方借债,中央买单”的思维模式让商业银行对于地方融资借贷把关不严,地方政府还款意识微弱,违约风险积聚。4.财务信息非公开,缺乏监督约束机制。因为预算收支不透明,地方政府实际借贷规模和偿债能力无法正确估量,加剧了银行借贷的盲目性;其次对应的融资约束机制未建立,使得债务规模不停膨胀,财务信息的非公开,使得舆论监督缺失,不能对政府行为形成约束。三、处理地方

6、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举措1.加紧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改变地方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匹配的现实状况。地方性债务不停膨胀的根源在于地方加紧地方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和可支配财政收入的长久不匹配,所以经过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并完善转移支付度来提升地方政府的财力,可使地方经过融资平台借贷的动机大大减弱,进而化解对应风险。2.地方政府应转换传统的“土地模式”,为公共服务提供可连续的资金。3.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比重。中国预算法要求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要求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过中央正在放宽这一限制:去年第四季度,上海、深圳、浙江省和广东省率先试点自行发债,累计发行债务229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作为融资主体,以本身信用为担保发行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关键的风险,其次,能够强化地方政府的还款意识并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4.将地方债务全方面纳入预算,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地方债务纳入财政预算和决算,即把需要财政资金偿还列入以提升贷款的透明度,并在预算中做出年度还款安排,保障地方还款。同时可考虑效仿她国建立其地方借贷规模控制指标,如欧盟马斯特里赫条约中“政府国债负担率不超出60%,财政赤字率不超出3%”的要求。同时理清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健全财务汇报体系,并向公众公开,接收社会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