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741084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课时提升新人教版选修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湿地的分布与作用1、2、4、6湿地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3、5、6、7一、选择题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多种服务价值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B.湿地号称“天然水库”是因为湿地就是水库C.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源,但是不能发展航运D.湿地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它能降解污染物,故人类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2.河流源头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

2、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3.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解析:1.A2.A3.C第1题,湿地号称“地球之肾”,是由于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且服务价值较高。湿地的范围很广,虽号称“天然水库”,但并非水库,如沼泽;有些湿地,如河流,可以发展航运,湿地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有一定限度的,故人类不可以向湿地中大量排放废物。第2题,位

3、于河流源头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降解污染的功能。第3题,围湖造田,垦荒种粮是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2014年4月23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的原则,确保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更好地引领带动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据此回答45题:4.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湿地能使有毒物质

4、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湿地能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招商项目的是()A.生物及新医药产业B.有色金属冶炼产业C.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D.生态旅游产业解析:3.B4.B第3题,大力开垦湿地在短期内会使耕地面积扩大,但湿地的开垦会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加剧人地矛盾。第4题,有色金属冶炼产业不仅能耗大,而且会对鄱阳湖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属于该生态经济区的招商项目。二、非选择题6.(2015福建卷,40C)如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

5、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 第(1)题,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第(2)题,从湿地减少的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即退耕还湿、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还可从法律法规分析,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答案: (1) 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

6、;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两个湿地的分布区图。材料二A地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中温带,由黑龙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低平原,其中沼泽面积达110万平方千米。材料三B地区为若尔盖湿地(沼泽),是四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区内为平坦的高原,平均海拔约3 500米。(1)与B沼泽相比,A沼泽成因在气候上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别说明近几十年来,破坏两个地区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人类活动。除此以外,其他破坏湿地环境的人类活动还有哪些?(3)以A地区为例,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A地区比B地区纬度高,平均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和凌汛形成沼泽。第(2)题,A地区为农耕区,B地区为畜牧区,虽然人类活动不同,却都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环境问题。第(3)题,从湿地保护和恢复等方面作答。答案:(1)A地区气温低,蒸发微弱;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的下渗;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2)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围湖造田、工程建设等。(3)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还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