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40711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首先,本文从语言学的背景入手,介绍了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其次, 以当前二语习得盛行的理论为基石,阐释二语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定义及二者关系;最后提出 语言学习者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指引第二语言的学习。关键词:二语习得;语言;学习策略 随着各种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第二语言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19 世纪 60 年代,一些学 者开始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在综合了语言学等多种 学科后,第二语言的学习步入正轨并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二语习得。一. 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与意义自 20

2、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多侧面、多方 法的研究格局下该领域中的二语习得理论层出不穷。目前较为盛行的有:(一)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 语法”。假如没有这种天赋,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都将不可能,因为在语言习 得过程中,如果语言数据的输入不充分,就不足以促使正确习得的产生。(二)监控理论克拉申将监控论归结为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自然顺序、监控、语言输入和 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涉及两个过程:习得和学得过程。所谓“习得” 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

3、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能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得”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二. 二语习得的定义及其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二语习得理论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或语言过程,研究学习者 在掌握了母语之后是如何学习另一套新的语言体系的。因此,我们在介绍二语习得理论时也 会涉及到母语习得理论。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有两种不同的 方式来考察 l2=l1 假说,一种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搜集学习者的语言然后考察以发现 不同的错误类型。另一种验证方法是对12语言学习者进行纵向研究。二种习得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如学习者的母

4、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正面的或 者负面的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机制有别于母语习得者,第一语言学习者依赖于学习 者大脑中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而第二语言习得者无法借助或者只能部分借助语言习得机制。从战后开始到 19 世纪 60 年代,有理论认为学习者第一语言的知识会干扰第二语言的学 习,而相同的地方则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这一过程叫做“语言迁移”,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相同的部分对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不同的部分起消极作用。因此,专家鼓励教师关注产生 负迁移的困难部分,并鼓励他们用大量的练习来克服这些难点。三. 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言学习遵循某些普遍的内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前提

5、使学习者能够学会语言。因此, 从事二语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产生了浓厚兴趣。外语教师和教学研 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身,只有科学地、全面地了解学习者,认识 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研究学习策略,才能将外语教学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这种思想的 变化使得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逐渐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的问题上来。由此,二语习 得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在我国二语习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策略培训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能提供给 二语习得者的策略培训机会有限。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是二语习得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在 理论上很难具体描述它的贡献。学习者的11知识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帮助他们输入12资 料和使他们在 l2 中表现得尽可能的好。具体说这些知识什么时间或怎样起作用,这一方面取 决于和目标语以及目的语的形式语用特征有关的全部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类型 和学生的发展阶段,如“关键期”。在二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有语言形式操练、语言功能操练 及监察等。参考文献:1 刘霞光二语语言学习策略述评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冯春改,女,渤海大学 2011 级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