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4046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1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

2、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

3、,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案例2考试过后,试卷发下,学生们开始议论各自的成绩。“你考得怎样,小郭?”小康问道。“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难为情,“我不是做这个的料。我从来都不擅长写她所要求写的这种东西。我根本学不好。”“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小康回应说:“不过我早料到这次会考不好,因为我这段时间学习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这次会有麻烦了。不过我可不像这样的事情下次再发生。”“简直难以置信!”小蓉抱

4、怨说:“真见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没有认真读我写的东西啊!“我才得C,”小冲补充说,“不过我倒不觉得有多糟糕,我从来就没好好学过这门课,让我及格,我已经谢天谢地了。”问题:请根据归因理论分析案例中四名学生对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如何改变案例中消极归因学生的归因倾向?案例3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

5、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案例4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小蓉,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约“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复习时,她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抓到什么科目就复习什么科目。对于小蓉来说,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很多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同学或老师,还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问题太简单。最后,小蓉其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尤其是数学。得知成绩后,她

6、对自己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问题:请利用学习动机、知识分类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小蓉的学习行为。她对文理科知识的类型有和看法?对数学能力的看法又是怎样的?这些看法对她的学习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她的学习行为在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归因)、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教育心理学案例案例1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案例2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

7、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案例3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案例4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

8、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分析角度:1 成就动机2 环境转换3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4 家庭教育5 老师教育管理案例5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

9、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分析角度:1 环境改变2归因3学习动机案例6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性格有点内向,容易冲动、反叛。常常与同年级其他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玩,与班上同学一般。家庭比较宽裕,父母文化程度一般,高中毕业。父亲个体经商,母亲在一事业单位上班。与父母沟通一般,喜欢在中午放学后去游戏机室、网吧等地方玩耍,下午上课常常迟到,还编出各种理由搪塞老师,上课总是睡觉,不完成作业。分析角度:

10、1该生性格特点2 家庭原因3 同辈群体影响4 社会风气影响5 学校老师管理案例7五年级数学老师吴老师上个周末给全班学生布置了一个数学家庭作业,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应用题并解题。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编的题目。她第一个叫小东上讲台说,小东大胆地上讲台介绍自己编的数学题,并向全班同学演示他解题的过程。当小东在台上讲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学讲话,破坏班级秩序。吴老师已经警告过他了,这次小王又不听话。吴老师不允许他打扰小东的讲话,让他到楼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小东介绍完数学题,给其他同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吴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上台介绍时,很多学生都举手了。

11、接下来,吴老师让一个擅长数学的学生童童讲自己编的题目,以及解题的过程。童童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当走到讲台边时,全身都在发抖。童童站了好几秒钟才开始说话。但是他太紧张了,根本讲不下去。童童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吴老师知道童童经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张口。但是吴老师想,童童的数学学得不错,他应该能够讲清楚他的题目。但吴老师错了,童童最终还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学也变得不敢上前说了。吴老师决定帮助童童恢复自尊。她让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问题。她说很多学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她开始教书时也感到害怕。后来她问了童童设计的数学题是什么,童童用非常小的声音回答了。吴老师说:“非常好,童童!那你

12、是怎么解这个题的?”童童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胆子也变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题的过程完整地向同学们演示出来了。童童讲的过程中,吴老师发现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贴着后面的窗户认真听课,就在童童讲完后让他回到了教室。问题:请使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等理论分析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案例8小雨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二年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童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爱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

13、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问题:请根据小雨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具体的激发小雨学习动机的方案。案例9在某班的一次英语课上,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正在教“cock”(公鸡)这个单词,突然有个学生坐在位子上,用广东土话怪强怪调的问:“英语里有没有鸡姆(即母鸡)?”顿时,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课堂纪律给搅乱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动声色,仍然用平静的声调说:“有,而且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他把这两个单词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读。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个发出怪声的同学看到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开始感到不好意思起来,然后,

14、这位老师又把话题一转:“*同学不错,不但想学“公鸡”这个词,还想知道“母鸡”这个词,现在全班同学都要多学两个单词,但是,你刚才提问的语调不好”。接着他又讲了英语中的语调问题。请问这位老师的课堂处理是否得当?为什么?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教育机智?案例104岁神童看课外书遭老师批评后跳池塘自杀(图)点击查看2008-03-2009:59:36来源:长江商报网友评论3465条的一名志愿者。长江商报3月20日报道她2岁上学,14岁上高二,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校内池塘自杀;她14岁时就成为一名高二学生,并有望在15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

15、会然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短短的5个月的时候,她的梦想在这个春天戛然而止。她死在校内一个约3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遗书,留下她的老师、同学,留下以泪洗面的双亲。在枝江市,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神童。事发看杂志被抓,老师要见家长覃瑶,女,1994年8月28日出生于枝江市百里洲镇,毕业于刘巷中学。2006年9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枝江一中,任数学科代表。今年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约9时30分,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主任李开松随机到教室外查看纪律,发现覃瑶在英语课堂阅读课外书籍格言杂志。“我清楚地记得,我就覃瑶的问题只讲了三句话”,李开松回忆,英语课上完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李开松

16、走上讲台强调纪律。这是李开松第三次看到覃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覃瑶这个星期不能创星(一种激励措施,表现好的可以获得一颗星)”;要“找覃瑶的家长交流交流。”覃瑶的父亲覃世雄是枝江五中的数学教师,与李开松彼此认识。覃世雄曾经叮嘱李开松:覃瑶年纪小,爱玩,“对她要管得严一点儿”。“花逝”留遗书,校内池塘自杀上午接下来是体育等课程,覃瑶与平时一样上完了课,并无任何异样。唯一的异常就是中午吃饭时,她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叫一名要好的女同学帮她“带一包方便面上来”。下午五六点时,李开松上完课后,发现覃瑶不在教室,从其座位上找到了写在笔记本上的绝笔信,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年级组报告,同时通知家长由于该校学生出校门必须由班主任老师开具假条,因此,保安非常肯定地说:“孩子肯定没出校门!”当天,高二(1)班全体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