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40324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系型议论文导写及例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拿破仑曾豪气冲天地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说出这样的 话,不仅仅因为他身后有千军万马,更因为他是一位勇者勇者无 畏!孔子也曾说过,“见义不为,无勇也”“勇者不惧”。 但孔子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 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请以“勇与畏”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写作指导】“勇与畏”是一个二元关系类的话题,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找 到两者之间的链接点。这可以从如下两个层面进行开掘:一是外显的“勇与畏”抉择的标准是什么?对缺点的解剖、正义的

2、维护、真理 的捍卫我们要“勇”,畏缩退避只会成为“一介懦夫”,遭来唾弃; 而对自然的法则、事物的规律、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则要“畏”,逆 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二是内隐的“勇与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 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如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为了“将以有为” 而选择了“畏” 受胯下之辱;孙天帅为了“维护人格、国格”而 选择了“勇”坚决不下跪。为此,对“勇与畏”的抉择和评价, 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 面、客观、深入、辩证,从而在“立意深刻”的高原上去展示自己夺 目的才情、才思和才华。【例文一】勇与畏苏轼在留侯论中

3、认为“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 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似乎“勇”,就是要能忍。诚然! 但我觉得“畏”这个与“勇”貌似相反的东西,也是“勇”所必不可 少的。如何处理两者间的关系很有一番学问。有“勇”而不“畏”者。这类人天不怕地不怕,勇往直前,无所畏 惧。如拿破仑。他一生从不知畏,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迎头而上, 不断地扩张他的版图,侵略别国,一连打了四十几场胜战,成就了名 誉,满足了雄心,但却被欧洲许多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终他 迎来了滑铁卢之战,成了俘虏,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最后被人毒死。 一代英豪,仅仅因为不知畏,而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看来有勇无 畏者,即使风光也仅一时

4、。他最终面对的是惨痛的教训。有“畏”而不“勇”者。这些人往往遇到困难就退缩,把自己看 得甚至比蚂蚁还弱小。蚂蚁尚可以背起自己体重几倍的东西,而他, 如残喘的病人,受不起任何打击。如果“勇”而不“畏”者像一颗流 星,好孬也有个发亮的时候,那么“畏”而不“勇”者就只能做一颗 行星,永远只能依着别人转圈圈,被生活所左右。这是多么可悲啊! 他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只能被所有的人遗忘。“畏”而不“勇”, 是成不了气候的。有“勇”而“畏”者。他们能伸能屈,有进有退。他们并不是真 的胆怯、害怕,而是会退一步,适可而止,随机应变。该勇往直前的 时候,他们决不退缩;该止步时,他们决不硬来。如毛泽东。当第五 次

5、反围剿失败时,他毅然选择了退兵长征;而当革命队伍壮大起来后, 他又采取了战略反攻,终于,这位勇畏并存的伟人缔造了一个中华人 民共和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勇者,不是什么都不怕的莽夫,更 不是一个缩头乌龟,不敢正视自己,也不敢正视别人,正视生活。所 以,我们应该学会思考人生,从生活中汲取精华,铸就自己能伸能屈、 有进有退的性格,这样才是真正的勇者!点评:本文是一篇标准的议论文,无论是严谨的结构还是简洁的 语言都符合议论文的要求。另外,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用得较好【例文二】勇与畏巍巍高山吓不倒勇往直前的攀登者,浩瀚大海阻不住搏击风浪的 水手,茫茫雪原止不住意志坚定的考察队,漫天黄沙更困不住

6、无所畏 惧的探险家。生活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 去对待,是勇往直前,或是畏惧不前,则应靠我们的主观选择。勇敢是一种智慧。众所周知,李剑英 16 秒牺牲的感人故事。16 秒,短短的时间内,正常生活中的我们很少在乎这 16秒,而把目光定 位在更久远的时间内,而李剑英呢?在这 6 秒内,他为了保全 7 个自 然村,宁愿选择迫降,宁愿放弃生的机会,也不愿使飞机摧毁村庄, 于是就这样他牺牲了。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 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是命运只给他 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 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 向。面对危险,这勇敢无

7、畏是一种智慧。畏惧是一种本性。生活在这万千变化的世界,怎能不有所畏惧呢? 挫折面前,许许多多的人选择了放弃。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因为个人 的心理因素罢了。这是缺少自信的表现,只想如何保护自己,从不考 虑挑战自己。有位名人曾说过,自己把自己打败了才是真正的勇者。 确实如此,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缺乏勇气。勇与畏相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勇于为 国争光,可是他们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强敌,他们害怕对手会 超越自己,可是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加倍努力, 超越挑战自己,自己没有极限,挑战才有极限。勇与畏相融,构成了 一种动力,带着自己向前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勇者,不

8、畏惧独自穿越狭长黑黑的隧道,不指 望一双怜恤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 义无反顾地射向寥廓美丽的长天。点评:本文先分说勇与畏的好处,再综说两者交融的好处,这样的 结构值得借鉴。另外本文在事例的叙述上简洁不罗嗦,注重对事例的 分析,也值得借鉴。开头的语言以及对中心论点的表述也比较好。当 然,本文分析说理时的语言有些地方还要再加工,才能使它更完善。【例文三】勇与畏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莫不兼具勇与畏的双重性格。(开门见山 干净利落)勇是成功的前提。(分论点一)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漂流,一定会遭遇许多急流险滩、狂风大浪, 然而对于勇士来说,这只不过是锤炼意志的试金石。人生是一段长

9、途 的跋涉,一定会遇到很多荆棘泥泞、曲折坎坷,然而对于强者来说, 这只不过是攀越高峰的垫脚石。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 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 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 如云的空蒙山色。(先说理)勇者无敌。因为勇,陈胜能够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因为 勇,成吉思汗能够统一草原;因为勇,项羽能够成为一代霸主;因为 勇,拿破仑能高呼:“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再举例,简洁而不 罗嗦;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畏是成功的保障。(分论点二)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用在这儿 并不

10、很贴切,但它也暗示了一个道理:勇要有度。(引用说理)项羽够勇了吧,但他勇猛有余而畏惧几无,“是以百战百胜而轻 用其锋”,垓下之战的惨败、乌江自刎的结局应是历史的定局。与之 相比,刘邦就高明得多。在项羽锋芒正盛时,能够畏惧他,“养其全 锋而待其弊”,所以他能一统天下也是有道理的。(对比举例用得好畏者无伤。知道畏惧之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和敌人,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这样的人怎么会失败呢?由此可见,勇与畏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看清问题,看 透问题,当勇则勇,当畏则畏,不可只勇不退,尽逞莽夫之勇,亦不 可只畏不勇,凡事裹足不前,畏畏缩缩,只有这样,才可有所成就。 (最后总结全文)(结尾最好能讲清什

11、么时候当勇,什么时候当畏) 分析:认识关系型作文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 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 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1、A影响、制约B【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文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话题分析】从词的构成来看,“一步与一生”属于联合词组,表面上看“一 步”与“一生”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实则并非如此。从审题层面来 看,这个表面并列的词组之间还暗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 步”是条件,

12、而“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 “一步”,就 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立意上可以顺向立意 1、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 黄金。2、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当然,亦可反向立意1、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 能创造人生的辉煌。2、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 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 弥补。2 A、B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典型例题】逆境与顺境【话题分析】人生在世,总是与坎坷相伴而行,在前行路上没有沟壑时,暂 且偷乐,继而乐极生悲,一个筋斗让你四脚朝天也在所难免。在跌倒与稳行中,哪一种更能使人促进呢?这个回答是不能绝对化的,这要看处在这两种情境

13、中人的行为如何。船进退全是由他们自己掌 舵的。顺境,逆境,哪种境能出人才?二者皆可。不过,顺境比逆境 多一点优势就是占有 “资本”,而逆境比顺境多一点的优势是拥有 “动力”。因而逆境是完全不影响成才的,但要看人的行为如何。处 在顺境中享受,处在逆境中消沉,同样会夭折成才的信心。因此可 见,不论我们处于何种境,都必须正视现实,自己的人生轨迹图由 自己作,只有如此,方能成功。3、A比B重要【典型例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一位大学校长说过: “今后的学生是走入森林的猎人。我们 应该教会他们使用猎枪,而不能只让他们带着干粮。 ”请以“干粮和猎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话题分析】比喻类哲人说“要授

14、人以渔勿授人以鱼”,因为给你鱼再多也有吃完的 时候,而教会了你打鱼的方法,你可以有吃不完的鱼。学习也一样, 高明的老师教学生学习方法,普通的教师只传授知识。不管写什么 问题,都要表现学习方法或能力的重要性。4、要平衡A与B【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 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 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分析】寓意型当走则走,当停则停。它直接导向了你我的人生,走是奋斗不 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历经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而 停是走累了后时的慰藉。正确的走与

15、停,会让你用理性的画笔为自 己挥洒出浓重而精彩的一笔!5、A与B可以相互转化典型例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话题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来自于有备而来的心,人的潜 力是巨大的,只看你是否善于发掘,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 喜来自于有备而来的心,时刻为成功准备着,天道酬勤,持之以恒 胜利的曙光就会灿然向你招手。一个人可以经过努力或后天弥补把 缺点克服,甚至转化为优点。有些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还 没有做就轻言放弃了,除了后悔之外,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和伤痛。6、即使A也应(或“不应”)B【典型例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吉

16、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区)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 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话题分析】试题选取一段关于遭遇挫折与内心痛苦的话作为材料,由此提 炼出“遭遇痛苦和放大痛苦”的话题,让考生审视社会,审视人生, 审视他人,审视自我,展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