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40185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果质量评价实施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XX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成果质量评价报告XXXXXXXXXXXXXXXXX2017年6月6日目录1前言12项目概况12.1工作区概况12.2作业围43评价依据、方法73.1评价依据73.2评价方法84成果质量评价容与围84.1评价容84.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104.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114.4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114.5宗地图成果评价124.6数据库成果评价134.7村庄(镇)调查围界线与面积对比分析评价135、备查资料准备146、成果质量评价166.1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评价166.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176.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186.4界址点测量和

2、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196.5宗地图成果评价206.6数据库成果评价206.7村庄(镇)调查围界线与面积对比分析评价207、综合质量评定21 / 1前言农村集体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重要财产权,确全登记发证的目的是为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界线、围、用途和面积,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可以依法保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有效规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依法落实征地搬迁补偿安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3年开展此项工作至今,已历时近四年,截止目前,本项目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成果质量符合要求,我公司组织专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抽查,按照省厅下达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质量检查,并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质量评价。2项目概况2.1工作区概况.地理位置:沁水县位于东经11155-11247,北纬3523-3604。总面积为2658.21平方公里。沁水县城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20811213,北纬35403542。沁水县位于省东南部,市西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当潞()泽()之门户;扼平()蒲()之咽喉。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

4、东与高平、泽州以老马岭、岳神山为界,西与翼城以东坞岭为界,南邻阳城,以仙翁山为界,西南与垣曲、翼城以历山毗连,北接长子、浮山、安泽以宇峻山、关爷岭、香山岭为界。东西长约一百五十公里,南北宽约五十五公里,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县总面积2658.21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350公里,距市90公里。.地貌特征:沁水县境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东南尉迟沁河口海拔高度仅520米,而西南历山舜王坪海拔高度则达2322米,相对高差1802米。在多山的条件下,地貌成因的不一致,形成了全县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全县的地貌基本特征为“七山二水一分田”。.行政区划:沁水县辖7

5、镇7乡(龙港镇、中村镇、庄镇、端氏镇、嘉峰镇、村镇、柿庄镇、土沃乡、村乡、樊村河乡、庄乡、十里乡、固县乡、胡底乡),下设242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165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0.5万。境涉与7个国有林场(中村林场、北坛林场、大尖山林场、端氏林场、固县林场、晋矿林场、潞矿林场)、森林覆盖面积约96万亩,1个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交通状况:沁水县境候月铁路由西北向东南经龙港镇、庄镇、端氏镇、嘉峰镇穿境而过。晋、沁辉、端润公路干线沟通了与周围县市的连接,与县11条县乡公路配合形成了沁水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矿产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现状:沁水县位于省东南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境矿产资源

6、比较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县共有十八种矿产,即煤矿、铁矿、钛矿、锆矿、铜矿、铅矿、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砂岩、硫铁矿、重晶石、硅石、水晶、紫砂土、天然气、矿泉水等。现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砂岩、砖瓦粘土矿。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业122家,其中:煤矿47家,铁矿23家、建筑石料企业12家、砖瓦企业40家,矿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县财政的57.9%,占据主导地位。沁水县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其含煤面积2421.9km2,占全县面积的91.2%,占市含煤面积的52%,预测煤炭总地质资源量265.25亿吨。县境主要煤层埋深小于600m的地段大部分已完成普查。沁水、樊庄、阳城(沁水

7、段)、隆化(沁水段)4个普查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0.39亿吨;阳城长河(沁水段)详查区查明资源储量4.25亿吨;寺河、庄一号、庄二号、胡底、士敏、野鹿、坪上、西闫庄(沁水段)8处精查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7亿吨。合计完成煤田勘查地13处。.社会经济状况:沁水县2016年全县总人口2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0255万人。人口密度为79.人/KM2,人均占有土地资源1.26公顷。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67.1亿元,财政收入22.2276亿元,粮食总产131394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605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5.6元。沁水县农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城市

8、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全县以煤炭、冶金为主,电力、建材、轻工、食品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使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发挥。沁水县的煤炭质量优良、储量丰厚,在世界上有“沁水煤田”之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迅速发展,侯月铁路的开通、晋矿西移,促进各项建设的发展,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随着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沁水煤层气开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压缩的煤层气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各大企业云集而至,煤层气开发势头旺盛。沁水县属于山区地质地貌,平地稀少,村庄与集镇沿河沟走向分布,村庄分散,自然村较多,相距较远。村庄建筑老房子居多,尤其是嘉峰镇的窦庄村,郭南,郭北村

9、,是典型的古建筑民居遗址,巷道狭窄,四合院居多。2.2作业围沁水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地籍调查项目,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调查对象涉与沁水县辖区围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其中:龙港镇、中村镇、庄镇、端氏镇、嘉峰镇、村镇镇区所在地村庄除外),沁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沁水县政府采购中心于2013年7月10日以招投标的方式,在全国围公开招标择优选拔测绘队伍,确定由省金图规划勘测设计(一标段),和省地质测绘院(二标段)分别承担完成沁水县的农村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项目。一标段负责完成土沃乡、村乡、樊村河乡、庄乡、龙港镇、中村镇、庄镇;二标段负责完成端氏镇、嘉峰镇、村镇、柿庄镇、十里乡、

10、胡底乡、固县乡。金图规划勘测设计(一标段)承担七个乡镇共121个行政村。其中龙港镇37个村,庄镇27个村,中村镇20个村,土沃乡16个,村乡8个,樊村河乡6个,庄乡6个村。具体情况见下表表1一标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区域统计表龙港镇(100)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柳庄社区011上庄021常柏村031东石堂村002社区012柿元村022水泉村032吴家沟村003永宁社区013小岭村023尧都村033王寨村004北河社区014木亭村024杏峪村034西河村005东安社区015辛家河025河渚村035固镇村006梅苑社区016村026西坡村036孔峪村007新城

11、社区017马邑村027曲寨村037青龙村008杏园社区018庄村028梁庄村009河社区019山村029中界村010南遥村020里必村030西石堂村中村镇(101)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中村村006冶村011上阁村016下川村002南河村007蒲泓村012松峪村017上川村003上峪村008石务村013北岭村018村004下峪村009白华村014宋庄村019向阳村005北庄村010马村015东沟村020山辿岩村庄镇(102)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庄村009南大村017石室村025王峪村002河头村010中乡村018吕村村026家河村003玉沟村0

12、11八里村019王必村027东郎村004洺水村012圪坨村020峰村028西郎村005湾则村013庙坡村021大将村029南郎村006树庄村014022庙沟村007东大村015西良村023北湾村008西大村016孔必村024龙渠村 樊村河乡(200)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界河口村002卫村村003樊村村004下峰村005寨村006景村村土沃乡(201)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土沃村005塘坪村009下沃泉村013交口村002台亭村006岭东村010中沃泉村014洞沟村003西阳辿村007西文兴村011上沃泉村015村004下格碑村008王庄村012

13、兴则村016后马元村村乡(202)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堡头村003河村005芦坡村007村村002板桥村004瑶沟村006村村008胡家沟村庄乡(203)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代码村 名001庄村002西古堆村003官停村004丰岳村005董家山村006当处庄村3评价依据、方法3.1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 2.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8.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9.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TD/10142007);1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