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39987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苏轼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直奔历史,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背景。B.“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直插云霄的山峰、拍岸惊涛和澎湃的雪浪。C.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着力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指挥

2、若定的东吴将军周瑜的形象。D.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与“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答案A解析A项,“词的开篇,直奔历史”不当,词的开篇写的是眼前景。2.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参考答案作者在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解析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但“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

3、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奠定基调,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B.“吟啸且徐行”的意思是“在雨中边吟诗边啸歌散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C.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更增加挑战色彩。D.结尾三句是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人生顿悟。答案C解

4、析C项,“何妨二字透出一点忧伤”错,应为“洒脱”。4.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参考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料峭,又见阳光斜照;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胸臆”语分析即可。二、语言运用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5、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参考答案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解析第处由后面所举例子可知,应填写“啸”的作用;由“据记载”后面的

6、内容可知,第处应填写“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由“与有关,也和有关”可知,第处应填写阮籍“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答案A解析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2.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为了强调某一点,或为了协调平仄,常存在语序颠倒的情况,下列诗句中,不存在这种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

7、游书愤)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答案D解析A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B项,北望中原气如山;C项,遥望孤城玉门关。3.下面对两首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流人物”是指那些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卷起千堆雪”是比喻句,比喻浪花像雪一样白。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消极遁世的人生态度。答案D解析“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樯橹

8、灰飞烟灭D.君当作磐石答案D解析“丝竹”“管弦”都代指音乐,“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5.从词的风格特点看,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D.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A解析A项,属于豪放风格的词,B、C、D三项均属于婉约风格的词。6.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句子是:“,。”(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白发的句子是:“,。”(3)定风波最能体现苏轼超然物外情怀的句子是:“,。”答案(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二、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78题。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扌从扌从,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钅工。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扌从扌从:形容雨声。残钅工:残灯。逢逢:形容鼓声。7.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

10、,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B.上片的“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苏轼借想象王长官生活环境的幽静高雅,烘托了这位隐士的高洁。C.下片的“扌从扌从,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反衬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D.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答案C解析C项,不是反衬,而是暗示。8.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参考答案感情:行人未起,别离的船鼓就已经响起,仿佛在催促一般,从而表

11、达了词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产生的原因:词人对王长官很仰慕,以经冬不凋的“苍桧、竹坞、松窗”等代表正直刚毅的景物烘托了王长官正直耿介、性格刚毅的隐士形象;词人与王长官情意相投,词中写了自己与客人畅谈,整整一夜,把酒都喝完了。解析“歌声断,行人未起”表现了词人与客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对客人的留恋之情。“船鼓已逢逢”又表示不得不离开,更加深了这种留恋之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要结合注释和词的有关内容分析,特别是苏轼被贬之后的处境。(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910题。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此词为苏轼被

12、贬黄州时所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C.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

13、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D.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答案B解析B项,“喧闹和生机”有误,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10.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参考答案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

14、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从内容看,这两句是写景,写的是月光下的江水和天空中的云朵,故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从形式看,运用了对仗和叠词的手法。指明手法,结合情感分析表达效果即可。(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112题。水龙吟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注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1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

15、项是()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C.“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答案B解析B项,这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谪居的苦闷。12.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参考答案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