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39602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梁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梁施工技术交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记录编号:表 12-1国家法官学院吉林分院一期建屋面 24.3 米大梁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设工程交底单位及2010.5.2技术部交底时间部门交底内容:屋面 24.3 米大梁施工技术交底一、梁支设体系选型构件规模板及支撑体系格模板18 厚九夹板次龙骨 5080mm 木方 112mm,主龙骨 483.0mm梁底450龙骨次龙骨 5080mm 木方 300,48 3.0mm 双钢管做主龙梁侧骨 300,五道 14 对拉螺杆 300。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 梁两侧立杆纵向 450mm,梁主梁底立杆 450mm,横杆步距 1500mm,扫地杆距底板面300,梁底4502 根立杆。1800mm

2、梁两侧立杆和梁底支撑杆下端垫 50 厚脚手板,立杆上端采用 U支撑体托进行高度调节。系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作用于水平管, 再转递给梁两侧和中间立杆。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要求起拱高度,实际起拱高度60。梁两侧立杆自由端高度为 300mm。梁与柱交汇处,梁增设立杆。次梁300750300800300800模板18 厚模板次龙骨 5080mm 木方 100mm,主龙骨 48 3.0mm梁底400龙骨次龙骨 5080mm 木方 300,48 3.0mm 双钢管做主龙梁侧骨 400,三道 14 对拉螺杆 400。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梁侧立杆纵向 900,梁底立杆 900,横杆步距 1500m

3、m,扫地杆距底板面 300mm,梁底 1 根立杆。梁两侧立杆和梁底支撑杆下端垫 50 厚脚手板,立杆上端采用 U支撑体托进行高度调节。系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作用于水平管, 再转递给梁两侧和中间立杆。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起拱高度为3,实际起拱高度25mm。梁两侧立杆自由端高度为300mm。梁与柱交汇处,梁增设立杆。二、材料进场要求及检测1、对支撑钢管的要求,在钢管进场之前由项目部物资、安全等部门及劳务材料员一起去租赁站检查租赁钢管的质量以及钢管壁厚、直径等,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进场的材料验收工作要及时,检测进场的钢管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设计要求。具体尺寸要求见下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备注1外径 4

4、8mm-0.52壁厚 3.0mm-0.53钢管两端切斜偏差1.74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0.5端部弯曲 5水平端 L1.5m5钢管弯123mL4m立杆弯曲曲164m L6.5m立杆弯曲2、所有使用的扣件要求采用国家标准扣件,对进场的扣件进行检测, 主要对扣件进行称量,满足国标重量( 1 个)方可使用;扣件各部位不应有裂缝。扣件各部位不应有裂缝,盖板与座的张开距离不得小于50;扣件表面大于102 的砂眼不应超过3 处,且累计面积不应大于50 2;扣件表面粘砂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 2;扣件表面凸凹的高值不应大于1;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其他部位氧化皮面积累计不应大于150 2;活动部位应灵

5、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 1;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不应采用沥青漆),油漆应均匀美观,不应有堆漆或露铁。3、支撑所用的底托需要经项目部检查验收样板合格厚方可进场,进场的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底托质量是否与样板的相符。三、施工工艺流程放线撂底立杆、横杆搭设剪刀撑搭设架体验收梁底模铺设钢筋绑扎钢筋验收梁侧模合模隐检及支撑验收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四、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1、放线施工前对支撑体系立杆位置及大梁的位置弹线。首先根据屋面二大梁的位置在下层支撑楼板上弹好大梁的位置线以及支撑立杆的位置线。以便在支撑体系搭设时方便、准确。2、撂底、架体搭设1)撂底前在结构层上部铺好一层薄薄的细沙,做好跳板下的

6、细部找平,确保跳板能够均匀受力。2)根据事先放好的立杆位置线将钢板底托进行撂底,撂底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钢板上立柱位置准确,然后将钢管立杆套在立柱上,保证钢板底部的平整以及钢管位置的准确。3)安装钢管支顶时, 要注意钢管支顶立杆的垂直度, 并调节好立杆的标高和立杆的平面布置,使梁位置在两条立杆之间,梁两侧立杆间距控制在0.90 m 之内。支顶平面布置时原则上尽可能形成满堂一体,对于轴跨尺寸无法与立杆间距形成整模数或平面几何形状不规整、非正交时需要采用多个单体搭设时,各单体间必须采用扣件钢管水平杆相互连接,连接杆按2 个单体的扣件水平杆标高竖向间距900布置。4)支架安装严格按照方案布置位置安装,

7、安装时先确定起始安装位置,底层组架时分别用拉线方法、直角尺、水平尺、控制水平框架纵向直线度,直角度及水平度。并根据地面标高确定立杆起始高度安装预制块, 利用可调底托将标高调平, 避免局部不平导致立杆不平悬空或受力不均,安装可采取先测量所安装节段地面标高, 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立杆底面标高, 先用可调底托将四个角标立杆高调平后挂线安装其它底托, 后安装立杆。5)立杆的接缝应错开,即第一层立杆应用长6m和 5m的立杆错开布置,立杆接头位置设置一道水平拉杆。6)脚手架拼装到2 层顶板高时,应用经纬仪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并及时检查下部钢板底

8、托是否垫实。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30m以下架子按 1/200 控制,且全高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0,脚手架的垂直度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影响整体稳定性。7)扣件式脚手架整体搭设完毕,经过自检后,再由工地项目经理组织验收,然后经有关部门共同验收签证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8)梁底支撑搭设采用采用 2 根 483.0 钢管支撑( 6m+3.5m 钢管),纵向间距 450(遇到柱边部位纵向间距应为 225);小横杆采用 483.0 钢管,间距 450;截面 500 2000 梁底支撑钢管纵向间距 400,小横杆间距 400;见附图一:9)梁底部钢管采用扣件钢管对接、对接部位需在接头处补加横

9、杆 ,立杆与水平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 水平方向杆件利用满堂扣件架横向连接杆件。 钢管底部采用 150*150 钢板撂底,以保证立杆位置不发生偏移。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 200。48钢管25钢筋焊接1501503钢板10)截面 4501800 梁底次楞采用 5 根 5080mm木方,截面 5002000 梁底次楞采用 6 根;梁底模板采用 18 厚九夹板。11)梁起拱高度控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梁按照3/1000 起拱, 24.30m 跨度起拱高度为 100, 8.10m 跨度起拱高度为 40,由梁中向两侧分散,具体的尺寸点见一下详图:12)支撑柱的提前浇

10、注审判区屋面(二) 13.80m 标高以上, 2-11 轴、2-15 轴上柱提前浇筑至14.20m 标高,在屋面(一) 13.80m 标高楼板施工时,柱每侧预留2 20 钢筋,钢筋露出混凝土表面150。生活区屋面(二)13.80m 标高以上, 1 轴、1 轴上柱提前浇筑至14.40m 标高,在屋面(一)13.80m 标高楼板施工时,柱每侧预留220 钢筋,钢筋露出混凝土表面150。13)下部结构支撑范围增设钢管超高超大跨度屋面审判区2-11/2-15轴 22 轴间、生活区 1-7/1-11轴 11 轴间对应下部满堂脚手架均不拆除。审判区、生活区屋面二大跨度梁下部的支撑均不得拆除,地下室已拆除支

11、撑按照 900 900 间距进行满堂回顶。审判区一层、生活区一层、二层缺少的支撑立杆需按照审判区、生活区支撑立杆增加示意图进行增设。具体增设的位置详见附图七、附图八:增设的过程要保证上下层立杆位置的准确在同一中心线上,避免了对结构层产生的破坏。所有下部支撑横杆布距 1500,扫地杆按照距地300 严格增设。审判区 2-11/2-15轴 22 轴间、生活区 1-7/1-11轴 11 轴间对应下部满堂脚手架X、Y方向均设置剪刀撑,间距 81008100,搭设跨度 4 跨,角度 49 度,搭设要求同剪刀撑搭设章节。架体搭设过程采取一步一验的原则,如有与搭设方案及规范要求不符的情况及时整改,便于过程中

12、对支撑体系的验收。审判区 2-11 轴、2-15 轴、生活区 1 轴、1 轴所对应下部梁底支撑体系及向所对应下部梁外1200 范围内模板不拆除,不拆除层数同上述。同时,在二层、三层梁模板支设时进行加密,梁底增设立杆。承重立杆 500483.0 钢管90014) 满堂架稳定性连接堂架立杆与二层、三层周边已浇筑完成柱连接,形成刚性连接,每层对应横杆位置均进行连接,层层设置。抱柱钢管框架柱连接 48钢管满堂架3、剪刀撑搭设1)本工程脚手架采用水平剪刀撑与竖向剪刀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483.0 ,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59之间,水平方向7 跨(6.30m)。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应扣在立杆或水平杆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最下端的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为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