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学习要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739583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井游记学习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源满井游记学习要点满井游记学习要点一自读课文:首先粗略阅读原文,熟悉文章内容,并在自己感到生疏的字、词、句下面做出标记,借 助于工具书和参看课文下边的注释,为生字注音,为生词释义,将全文译成较通顺的现代汉语。关于满井:明清两朝,满井是北京近邻的一个风景区,这个井的形状,明人王季重的游满井记 说:“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嘉庆一统志说:“井经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关于作者及“公安派”袁宏道,明朝人。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 代表人物有袁宗道、 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的籍

2、贯是湖广公安, 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人。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 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思考:1、细读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麦田浅鬣寸许。”体会作者是如何以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描绘满井春色的。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因此上面这段描写满井自然景物的文字,即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文字里,景物写得自然清新、优美动人,这和作者使用大量新鲜贴切、生 动形象的比喻是分不开的。如作者以“脱笼之鹄”为喻抒写自己自由奔放的情怀,此可谓由物生情,缘情状物。总之

3、,通过一连串恰当的比喻, 借助于简洁、准确的文字(“微”、“始”、“乍”、“新”、“将”、“浅”等),作者突出了满井初春景物的特点,也从中巧妙地抒发了郊 游的喜悦。2、本文题为满井游记,顾名思义,文章是写作者去京郊满井这个地方游览观光的 所见所感。此处早春景色处处宜人,然而最具特色之处,不能不说还在于“满井”这口不同 于一般的井,可是文中似乎无一字正面写井,对此应作如何理解?其实,文中所写的“满井”,是北京东北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 名胜。它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主要在于有这样一口非同寻常的井:水面往往高于井边,井中是个水泉。作者到此一游,照理说,无论如何也应写一写这口井,这个

4、认识是正确的。然 而我们再仔细体会就可以看到,本文虽为游记,并非单纯记实之作, 它还是要通过写景有所寄托,即文章结尾所说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一结尾,使这 篇游记在一定程度上带上了哲理的色彩。文中,为了抒发作者春游郊野心胸豁然开朗的感受,就一方面以“余寒犹厉”,“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城居生活作反衬;另一方面,放开 笔墨逐层展开对最能表现满井春色的种种景物的描绘,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富有议论抒情色彩的结尾。这样看来, 它仍不失为一篇选材精当,布局严谨的成熟之作,是否花费较多笔墨写井,就不一定那么重要了。满井游记学习要点二本文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他向来近山水,

5、弃尘世, 不喜官场应酬。袁宏道的作品语言清新明快,内容多描写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适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间疾苦, 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同学们阅读此文后便会有所启示。自读课文,首先结合注释仔细疏通文字,把握课文大意。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第三段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学习本文,思考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共四个方面。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 鬣寸许。山好、水好、万物美好。2、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来表现了他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文中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4、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 “春”的信息?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 “春”的信息。测试1、下列加红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飞沙走砾(le)B、脱笼之鹄(hu)C、鲜妍明媚(yen)汗流狭背(ji a) 高柳夹堤(di) 呷浪之鳞(ji a) 土膏微润(g B)2、选出

7、下列各句中加红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A、余寒犹厉(我)B、呷浪之鳞(吸而饮)C、汗出狭背(湿遍)D、麦苗浅鬣寸许(左右)土膏微润(肥沃)天稍和(暖和)游人尚未盛(茂盛)柔梢披风(披挂)曝沙之鸟(晒)波色乍明(始)泉而茗者(茶,这里作动词,煮茶)冻风时作(起)D、曝沙之鸟(bco)3、选出对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比喻)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对偶)C、泉而茗者,蜃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排比)D、呷浪之鳞(比喻)4、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两项()A、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C、择其善者而从之D、泉而茗者5

8、、下列句子中“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不以为然B、悠然自得C、娟然如拭D、满目萧然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对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一要注意书下的注释, 二要勤查字典,多记忆,多积累, 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A中“砾”应该读 l i ; C中“呷”应该读xi & ; D中“曝”应该读pu。2、B解析:对文言实词的识记,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二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A中“余”是残留的、剩余的意思;C中“盛”是“多”的意思;D中“披”是“分、分散”的意思。3、D解析: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辨别。D项中的“鳞”在这里代指鱼,这句话采用的是借代的 修辞方法。4、CD解析:对文言虚词的识记,要注意平时的积

9、累。A句中“而”表示并列,B句中“而”表示转折,CD两句中“而”表示顺承。5、A解析:A句中的“然”是代词,这,这样;BCD中的“然”都是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 的样子”。中考解析1、按拼音填写汉字。A、未百步(zhe)返 B、若脱笼之(hu)C、麦田浅(lie)寸许 D、髻(hum) 始掠解析:这几个汉字字形不易掌握,担不妨借助“辙” zhe与“辄”有相同的形旁,进行记忆,“鬣”、“髻”、“鬟”者防目同的部首“第”,其意义都与“毛发”有关。答案:A、辄 B、鹄 C、鬣 D、鬟2、下面划分节奏正确的一句是()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山峦为晴雪/所洗。C、然/徒步/则汗

10、出狭背。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解析:节奏划分可分为两种类型:(1 )以音节划分。这种适合于诗词的划分。(2 )以意义单位为标准划分,一般是以短语为主。这类适用于文言文语句划分。B句中的“为晴雪所洗”为偏正短语,何况“山峦”为主语,应与谓语划分。C句中“则”后应停顿。D中“郊 田之外”、“未始无春”均为短语,不能划开。答案:A3、对加红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天稍和(暖和)B、呷浪之鳞(鱼鳞)C、土膏(肥料)微润D、柔梢披(分散)风波色乍(突然)明娟然(美好的样子)如拭汗出狭(湿遍)背冻风时作(起)解析:对词语的解释一定要把握住“准确” 一词。“乍”应为“开始”,“鳞”是运用了

11、借代手法,应代指鱼。“膏”应为“肥沃”,形容词,不应解释为名词“肥料”答案:D课外拓展健若没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读袁宏道满井游记袁宏道(1568 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震鼎伪班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宇书)。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

12、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满井游记可算其代表作,我们试对此文作一粗浅分析。燕地寒,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名为“游记”,下笔不写游,而写不得游,宕开一笔,背面傅粉。以“出不得” ,引起人 们对出游的关注。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笔锋一转,进入

13、游记实写。交代了时间:廿二日,地点:满井。满井系北京东北郊的地名,据帝京景物略记载:“该地有一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简捷而准确地点明游记的时间地点后,作者便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层次分明地记游: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鹃。这是满井鸟瞰。只用十二个字,就凝练、洒脱、富于感情色彩地把春景勾勒出来。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寥寥数语,完成了面的描绘, 即移步换形,以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东鳞西爪地点染满井的秀丽风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11面

14、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勾魂摄魄地凸现了早春二月独有的特点。作者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真切观察,抓住了最能体现早春生机盎然特点的景物:河面浮冰刚刚溶化;山峦积雪刚刚消融;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另一方面,借助于遣词用字的高度技巧,突出这些景物的个性,加重早春色彩。“冰皮始解”,一个“始”字,使时间性更加鲜明,柳条将舒未舒也是早春的特点,不会是暮春的景物。 这些特征性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氯,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 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作者意犹未尽,更给这些景物一些生动、贴切的比喻,使之可感、可触

15、、可信: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境、 出匣宝剑;座座青山秀丽得好像晨妆少女。正写侧写并用,辞采藻饰渲染,“如剥蕉心,愈剥愈出,明媚秀丽的满井如在目前。唐朝张彦远论画体说:“夫画物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便符合这种艺术辩证法。他不是把满井春景纤毫毕露地一一罗列,而是攫取最具典型性的事物,“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语)。只用山、水、田野三个点,与“一望空阔”的面结合,便尽形尽致地 写活了初春的满井。良辰美景,令作者如“脱笼之鹄”。随后,作者写出了移情入景的神来之笔: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真是珠排字字圆!袁宏道的山水游记善于把人的感情与景物水乳交融,此文则采用了心境物化的手段,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