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395677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养老院概况学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目前养老资源配置及退休老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背景:深圳迄今依然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却正“爆发式”步入老龄阶段。 尽管如此,有限的养老资源还在呈现民办机构遭冷遇、公办机构排长队这种极不 均匀的状态。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户籍老人从2000年底的7. 6万人迅速 攀升为目前的20万人,在近10年的时间里,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数量增加了 160%,而非户籍老人则突破了 60万人。预计2015年和2020年深圳老年人口的 大体规模分别为48万和62万。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深圳的养老问题越来 越紧迫,养老服务工作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突出现状:1.“四二一”家庭正在增多深圳

2、市独生子女家庭占育龄夫妇家庭80%以上。如果这些独生子女及后代之间通婚,并假定每代均以25岁为育龄期,平均寿命为75岁,从理论上推估,就会 出现一对25岁的夫妇在抚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要赡养 4位50岁、8位75岁长 辈的可能。城市“四二一” (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家庭正在增多。2.千余老人排队等进养老院3.2003年深圳全市养老院平均入住率为 30%,2006年上升为64%,2007年特 区内已无空余床位,2008年特区内排队等床位的老人达1000多人。全市目前不 足3000个养老床位,而到2010年养老床位的需要数达4800张以上。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深圳当前的

3、养老资源问题,以及 深圳老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进而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为此提出 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深圳的养老事业,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养老 环境。调查时间:调查时间从2011年11月20日到11月25日。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法,之所以采用此方法是因为 问卷调查方 式优点明显,节约人力成本、数据统计准确性,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掌握调查 对象自然最真实的想法。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其中一部分是由我 们组员深入到社区进行一对一的入户询问式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30份。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问卷星,得到调查结果70份。调查对象:

4、本次的调查对象是针对深圳市的老年群体。正文:首先,经过网上收集信息,我们收集到了2008年到2010年深圳深圳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情况和2011年深圳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具体如下图棵圳市近年社会保障资金投人情况系列16.26.47. 29.1年窃本图就是深圳本级市近年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情况,很明显可以看出深圳近年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从2009年的6.2亿到2011年的9.1亿(这是2011 年的财政预算),增加了近3个亿。但是相对于深圳的 2010年财政收入1018.2 亿来说,深圳在社会保障这一块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说还不够多。深圳养老院概况养老院性质养老院数量养老院床位数入住情况公办养

5、老院242883基本已满民办养老院61714不到一半总计304597深圳广州上海三地养老院状况对照表地方公立养老院数量私立养老院数量养老院床位数深圳2464597广州868215266上海360300100000 (大概数字)从上表可以看出来深圳在养老院建设这一块是落后的。整个深圳,一共才30家养老院,床位数才4597,相对于深圳2011年公布的60岁常住老人数量42万来说,实 在是太少了。并且对照广州和上海两座城市, 深圳养老院的数量明显是少的。 深 圳的30家养老院,而广州有168家,上海更加有660家。按照深圳和这两地的经济 情况来对照,深圳需要在养老院方面投入更多。 毕竟将来几年,深圳

6、老龄化必将 加剧,专家预测,到2015年深圳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8万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 将达到65万人,所以深圳在养老方面的建设刻不容缓。深圳近年一直在强调深圳 将不再增设公办养老院 转而资助民办福利院。但是目前为止民办养老院数量才 仅仅6家,其中一家据说目前还面临倒闭的困境。但是按照广州和上海的经验来 说,支持民办是可行的。同时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在香港,养老机构主要分为非政府机构和私营机 构。非政府机构现提供138间津贴养老院,共25443个宿位及3832个非资助床位。 而私营机构提供42889非资助床位,共有572间私营养老院。资助床位由社会福利 君提供津贴。同时通过实地问卷调

7、查和问卷星,我们收集汇总信息,得到的信息如下:对于深圳老人的一些调查,很多老人的养老都选择了买养老保险的方式,只不过是养老保险层次存在了不同,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占了大部分,还有就是有人选择了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于图中有“空”的是因为问卷中出错的。 从这里可看出深圳老人对养老方式选择买养老保险是绝对性支持的。二、对养老社区的态度沖咖內.DjLt币Gnm老人对养老社区的态度还是给予了满意的答复,或许是深圳对于老人的社区服务水平比较高,再者是社区养老的设施可能比较完备,能够给予老人一个平台来,锻炼身体,要可以放松,聊天。三、阻碍社区养老的因素社区养老是一个以家庭为主的, 社区养老为辅的

8、一种养老方式, 因此,传统观念对 于社区养老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但由于社区养老要有一些服务, 设施等等的辅助, 所以也带来了一些经济上的问题。四、养老院的条件选项条件很好20%较好34%一般39%较差5%很差2%在对养老院的调查时, 老人对于养老院的调查还是可以保持满意的态度的, 对于养老院的设 施还是给予了肯定的,但还是有少许老人对养老院不怎么看好, 根据他们的说法,是由于有 时候卫生的情况,不能够及时打理。区养老这三个选项让一些老人做选择,对数据分析过后,这三种养老方式的选择都是比较平衡的,没有太大的区分,这可能是老人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养老设备比较完全的深圳,对于哪种养老方式都是

9、可以保持一种快乐生活的心态。六、参加社团情况80%66.67%是香(空)数拐来湧:问竟星 这是对老人是否会参见社团的调查, 从数据分析中,很多老人还是会参加社团的, 有些 老人会告诉我们社团可以给予他们欢乐, 激情,还有就是有种不老的心态。 其实,参加社团 会给老人更多生活选择, 特别是那些刚退休不久的老人, 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 自己可能会 无法适应没有忙碌的生活节奏,然而,社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完善深圳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第一:开放养老机构的领域第二,促进养老机构多元投资主题的进入和形成,第三,实施经费补贴措施让更多的投资主题进入养老福利服务领域, 以便让更多的有需要的老年人能够入

10、 主社会福利机构(1)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国家,加之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 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但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这就需要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这区是除家庭之外老年人活动最主要的场所,街道 办可以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常事务服务,也可以开设老年人食堂、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和心理咨询诊疗室,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 需求。(2)加强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一是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养老保险开展较早,养老信息化远远滞 后,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尽快完善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管理迫在眉睫。二是不断提升养老保险

11、信息化职能。 将养老保险征缴信息与企业工资总额、 企业税收、职工的生存状况等信息联动, 以科学的方法促进养老保险的征缴, 严防养 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相比较投入状况和运行状况,深圳养老机构的监督状况是最薄弱的环节。(3)服务机构的分类建设和分类管理: 鉴于有需要但低收入的老人难以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而不少养老服务机构大量接 受经济条件较好怯肢体健康的老人现象存在并且日趋严重, 我们认为完善深圳养 老保障制度需要分类建设、 分类管理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和体现社会福利 的公平性。可以将深圳的养老服务机构分成以下三类进行建设管理: 第一类为政府办的养老服务机构, 具体可分为区政府和街道办办的养老机

12、构, 其 中街道办办的养老机构吸纳就近老人入住。 这部分养老机构就是要解决低收入老 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问题, 由政府直接投入, 直接定价, 可以以委托管理的方式进 行运作。第二类为社会力量主办的养老服务机构, 主要面向经济条件略好、 有能力资费入 住养老机构的普通老人。 对于此类机构, 政府可以一次性建设经费补贴、 免征税 收等政策予以支持, 养老机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此外, 考虑到一类养老机构 有可能在数量和规模上难以满足大量有需要的老人入住, 政府可以以购买的方式 向第二类养老服务机构购买床位,以安排低收入的老人入住。(4)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我们的养老保障基本局限于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 劳动者尚处于无保障状态。( 5)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考量退休年限。对我国的国情而言, 50-60 岁属 于年轻的老年人, 他们娼妓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刚刚达到顶峰状态, 是不 需要培训、 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的人力资源。 特别是对具有高学历和高级职称 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 如果让他们的退休年龄同其他人一样, 势必造成老年人人 力资源的浪费。 建议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推迟健康状况良好、 专业技术水平高的 老年人的退休年龄。 这样既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又能增加老年人收入, 减 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