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392621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卷注意事项:1、 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到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卸载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

2、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

3、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万物不复存。

4、”纵然汉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 这一代人手中走向何处?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

5、,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2.下列有关“汉语,我为你忧心”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B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而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全然消褪了。C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

6、,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7题

7、子楚,秦诸庶孽孙(妾生、庶出的王子),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

8、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9、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吕不韦贾邯郸 贾,做生意B. 子又居中,不甚见幸 幸,宠幸C. 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送,使用D. 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倾,倾诉5.以下

10、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3分)车乘进用不饶 曰“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公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B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加上种种溢美之辞,使子楚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客观上使吕不韦在极短时间成为秦国的显贵。D吕不韦效法四公子的手法招贤纳士,主持门客著书立说以壮秦国的声威。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1、1)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5分)_(2)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_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2、)(1)、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暗示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氓(2)、曹操短歌行中“_,_。”几句写诗人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短歌行(3)、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智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_,_。离骚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梁启超面面观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述,在33年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40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

13、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最有名的著作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本6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及其广泛,他的著作设计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1916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好友汤觉顿前往劝

14、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竞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就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