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7392436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 1801) 摘 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现有新常态的经济条件下,如何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现状出发,重点探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1. 引言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

2、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各级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1。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2 .土地资源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0X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X年

3、度,全国耕地减少532.7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485.0万亩,灾毁耕地335万亩,生态退耕14.2万亩;同期耕地增加43.7万亩,增减相抵,耕地面积净减少490万亩;全国耕地保有量为8.246亿亩,全国建设用地净增5.1万亩,其中,依法批准835.3万亩,未批先建12.5万亩,变为其它用地减少6.万亩;全国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用地26.9万亩,建设使用190万亩。 全国土地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高原占6%,盆地占1,平原占2%,丘陵占1%。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赤道带,尤以亚热带和温带所占面积为大,光热条件比较优越经过长期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

4、等。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大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水热条件充足,开发历史早,尤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集中连片,广东韩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分布也较集中。森林用地以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川滇西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最为丰富,东南丘陵低山区以人工林为主.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等地,其中草原占草地面积的8%,可利用的草原占草原面积的70%。 我国土地资源总的特点是: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资源的地域差异显著;土地后备资源有限3。 因此,必须坚持土地资源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珍惜每一寸土地。

5、3.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华北地区形成的沉降漏斗已连成一片,达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沉降漏斗由点到面,由城市向乡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出现了区域性大范围的漏斗。湿地大面积减少,湖泊干旱。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乡镇工

6、业污染严重,农村耕地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禽畜和水产养殖加剧了农村污染。 生态环境资源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化配置41嚴格执行城市土地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虽然我国已颁布城市规划法,城市发展也制定了超前规划,但在实践工作中违背城市土地规划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政府自己在批租土地时无视城市土地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权利寻租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政府应当依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以及上一级政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城市遵循用地规模、空间控制标准、建筑密度控制标准、人口密度的良性发展,合理安排利用土地。政府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

7、规划时,要注意三项规划的衔接,确保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凝聚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与生态环境质量 集约和节约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清楚城区内闲置土地的数量,合理开发利用存量土地;进行土地分区,把城市土地分为优先发展区、从缓发展区、更新改造区等,确定土地开发顺序,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布局;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维护土地资源可更新能力,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保障用地单位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公共用地面积,保留维持天然水体性质,维护土地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提高城市土

8、地利用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可持续发展。 4.3转变城市地方政府观念,健全土地市场调控体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因素,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保障土地供应计划公开、透明,避免盲目竞争、暗箱操作;实行土地与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整体思路,确保土地的永续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高新技术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资源需求增大,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作为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共同家园及主要的物质来源,土

9、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协调配置,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执行城市土地规划与生态环境规划,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与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收益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参考文献: 1易丽琦,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公共管理,0,(1) 文启圣,人类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环境转化机制J,生态经济,1990,(5)3 刘力群,适用土地资源短缺对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制约,战略与管理,1997,(6). 董贵华,近期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分析研究,中国环境监测,22X().5 隆宗佐,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届博学位论文,22X(). 作者简介:常旭(84-日),男,汉族,吉林省长春人,硕士,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流域水环境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