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38930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刊文献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刘慧梅1,张 彦2(1.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2.浙江大学法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内容提要:休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文化伦理水平。西方休闲学科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休闲与工作关系交结变化的历史视角,着重探讨了古希腊以来西方休闲伦理的发展与演进,及其四个大历史时空中休闲伦理的不同作用和地位。从伦理视角研究休闲文化现象,对于扩展休闲研究的视阈及加强当前道德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休闲;休闲伦理;工作伦理Evolution of the Leisure Ethic in

2、Western CountriesLiu Huimei1,Zhang Yan2(1.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College of Law,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Abstract: As a peculiar cultural phenomenon, leisure reflects peoples level of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

3、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work,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 leisure ethic, especially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a leisure ethic in four historical periods. It is of realistic importance, both for the expansion of leisure stud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moral and cultural d

4、evelopment, to study leisure from an ethics perspective.Key words: Leisure; leisure ethic; work ethic虽然休闲、休闲文化以及休闲教育20世纪以来才纳入人们研究的理论视野,但是作为一种哲学的、文化的、伦理的“休闲”却早已内存于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当我们以一种历史的眼光,以一种人类学的角度去考察休闲时,我们就会发现休闲总是属于并存在于某一文化之中,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性。在各种不同的亚文化圈内,人们对休闲的理解、休闲方式和休闲的价值取向都各不相同,并具有很强的历史积淀性和传承性,这正如杰

5、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休闲中文版序言中所说:每一种文化都在创造休闲的概念,也都在不断地对这一概念做出新的界定。本文主要分析以希腊文明为发端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休闲文化与休闲伦理的内涵及历史演变,以期对当今的“休闲”做更全面、更到位的阐释和理解。一、休闲与休闲伦理虽然,目前对于休闲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但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各自角度对休闲下过不同的定义。例如,休闲学专家杰弗瑞戈比(1985:9)对休闲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A.J

6、. Veal教授在“休闲和娱乐的定义”一文中就统计了比较有影响二十七种定义。现任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克里斯多弗艾丁顿博士把这些定义总结为以下方面:自由时间(free time )、活动(activity)、心灵状态(state of mind)、社会阶层的象征(symbol of social class)、行动 (leisure as action)、反功利(antiutilitarian)、整体观(holistic)。如果众多的定义让我们无所适从,那我们完全可以从休闲一词的起源来了解休闲的最本质意义。与中文“休闲”意思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是“leisure”。而英文“Leisure”一词来源于拉

7、丁文“licere”, 意指自由“to be free”。 同时,法文的休闲“ loisir” 是自由时间“free time”的意思, 而希腊语中的休闲是“scole”、“ skole ”。从希腊语“scole”、“ skole ”引申出了拉丁文“scola”和英文“school”。 所以,休闲本身就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一、 自由和自由时间;二、教育和智慧。这两层含义之间也是相联系的,首先要有自由和自由时间,然后利用自由时间接受教育和获得智慧。这些含义本身就反映了休闲(自由和自由时间)和劳作(劳动和劳动时间)的一种对立关系。而且,在拉丁语中,我们能进一步找到这种对立和排斥关系。因为,“oti

8、um”(休闲、闲逸)的反意为“neg-otium ”(字面意为事务、商业、劳动)。 所以,休闲在最初就和劳动/工作是一对相互对立的概念。伦理作为一种共同体的价值秩序,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设计、规范和社会调节,或者说,伦理是一种源于“习俗”的生活价值体系,它体现在语言文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风俗习惯等等方面。而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体现人性自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人之为人的“价值的永恒性”密切相关。因而,休闲必定内含着人的某种价值取向和伦理标准,它本身是一种情感体验,是人与休闲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惬意,是人的社会性、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所以,所

9、谓休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与休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时应遵守的价值秩序和行为准则。休闲伦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与工作伦理相对应而存在的一组概念,并且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各有侧重,各有起伏,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考察一方面有利于我们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它们本质的把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理解休闲伦理整个发展的历史理路,更好地挖掘传统休闲伦理的现代意义。二、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伦理学与休闲学虽然是当前两大独立的学科,并且各自的发展时间、历史积累、学科内容均各不相同,但休闲与伦理却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渊源。早在古代社会,休闲、伦理连同历史学、政治学都是包含于哲学这一“包罗万象的科学”之中,相互纠缠在一

10、起,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发展。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与伦理的关系、休闲与工作的关系都经历了历史的大浪淘沙。为了更为清晰地体现这一过程,我们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休闲伦理的发展并非直线式发展的,而是纠结着休闲与工作关系的转换一波三折、错综复杂。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休闲伦理初露端倪工作的希腊语是“ponos”,来自拉丁语“poena”,就是悲哀的意思。早期的希腊人认为休闲比工作更高尚:“工作使思想野蛮,而对艺术的追求和沉思让人更易拥有上帝般的天性”。(Tilgher, 1930, p. 4)人们意识到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工作是必要的。但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认为大

11、多数人的工作是为了让少数精英人物可以从事纯脑力劳动艺术、哲学和政治(Tilgher,1930,p.5)。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最系统地把休闲与教育、幸福等联系起来加以系统研究的思想家,被人们看成休闲研究之父。在他的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著作中系统阐述了什么是幸福、休闲、快乐、美德和安宁的生活,以及闲暇与教育、幸福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 勤劳只是获得闲暇的手段,闲暇与和平则是生活的最终目的,个人的幸福在于闲暇。在他看来,“人类天赋具有求取勤劳服务同时又愿获得安闲的优良本性,勤劳与闲暇的确都是必需的,”但“闲暇比勤劳更高尚,而人生所以不惜繁忙,其目

12、的正是在获致闲暇。”因为“闲暇自有其内在的愉快与快乐和人生的幸福境界,这些内在的快乐,只有闲暇的人才能体会。”“唯有安闲的快乐(出于自得,不靠外求),才是完全没有痛苦的快乐。”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也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个人和集体而言,人生的终极目的都属相同,最优良的个人目的也就是最优良的政体的目的。所以这是明显的,个人和城邦都应具备闲暇的品质。” 休闲伦理到了希腊晚期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德尔班对于晚期希腊哲学的特点曾做过这样的概括:亚里士多德以后整个时期哲学所继承的伦理学的主要特点更确切地体现在:在沿袭前人并无创造力的时代,形成研究中心的完全是个人伦理学。个体伦理学的兴起,对注重人性、提

13、倡自然的休闲伦理来说,无疑是推波助澜。伊壁鸠鲁学派提出,要以寻求美好生活为准则,教导人们去体验个人的感官快乐,指出真正的幸福在于避免各种痛苦、烦恼和忧虑,主张人们从毫无益处的公共生活牵累中隐退。而怀疑学派为抵制城邦伦理的绝对化,干脆作出了“悬隔判断”的选择,消解了人们对以往价值观念的那份执著和虔诚,主张不受任何外在于个人的价值判断的左右。犬儒学派认为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就是顺应自然和个人自由,主张从个人自己的立场出发去建构自满自足的生活价值。对个人价值的推崇、对人性的张扬,对幸福生活的自主选择,这一切构成希腊晚期休闲伦理的核心,也是当时的休闲伦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根据布劳德Braude

14、(1975)的理解,希腊人认为一个人的谨慎、道德和智慧直接和他所拥有的闲暇时间成正比。这些都证明了休闲在古希腊和罗马享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二)中世纪:工作伦理开始突现 从历史上看,直到最近,文化准则才因为工作本身内在的价值而对做好一份工作持正面的肯定态度(lipset,1990)。在人类古代,工作是一件艰苦和令人丢脸的事情。在没有强迫的情况下努力工作,并不是希伯来人古典的或者中世纪文化的准则(Rose,1985)。直到新教徒改革,体力劳动才被所有人包括富裕人们从文化上接受。西方文化受犹太人-天主教的影响很大,传统的犹太人-天主教认为自从罪恶进入人世间,人类从伊甸园里被赶出来后,工作

15、就被看作是“上帝的诅咒,是为了惩罚亚当和夏娃的不服从和忘恩负义”。古代希腊和罗马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在经济衰退的同时,灿烂的古典文化和丰富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催残,基督教成为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所思所想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对于早期的基督徒来说,体力劳动和脑力(或精神)是一样的,认为劳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依赖他人。虽然工作仍然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但是,工作也开始被赋予了一些积极的意义,财富也被看作是对那些不幸人们分享的一个机会,所以创造财富的劳动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圣本尼迪克特修道院的所有修道院士都从事体力劳动。根据不同的季节,为了自给自足,修道士

16、一般每天要在田地、厨房或工场劳动4-6个小时。圣本尼迪克特修道院的每个人必须劳动,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劳动果实来维生。圣.本尼迪克特指出:“去劳动吧!振作起来!” 随着新教的改革,有两个关键的宗教领导人物即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工作来侍奉上帝,职业是有用的,工作是社会广泛的基础和区别不同阶层的原因,人们应该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不应该改变自己出生以来的职业。韦伯认为约翰加尔文在马丁路德基础上,赋予了工作全新的意义,漠不关心和懒惰的人是该诅咒的人之一。积极,禁欲和工作努力向他自己和别人证明了他是被上帝选中的人(Tilgher,1930)。他认为所有的人即使是富人都应该工作,因为工作是上帝的旨意。劳动和工作逐渐被认可,人们不再过着“禁欲”的生活。人们不但认可了劳作,甚至认可了劳作带来的金钱和财富。从中世纪到北美被殖民以前,休闲被认为是闲散和浪费时间,而闲散又被认为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