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38504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相互作用 第二节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胡克定律,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的弹力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创设物理情境,通过具体现象分析、体会弹力的产生.2.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例子使学生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胡克定律.难点:弹力的概念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课时安排 2课时二、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通

2、过上节课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种力就和形变有关。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一)、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形变指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提出问题1:是否所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比如桌子?玻璃瓶?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寻找答案。演示1 将激光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接通电源将光束投影到墙上,现对水平桌面施加力的作用,观察墙上投影的光点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通过按压桌子,发现墙上的光点的位置会上下移动,从而说明了水平桌面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演示2 按压装有红

3、墨水的玻璃瓶,观察瓶上的细玻璃管水柱的变化?实验现象:按压玻璃瓶,玻璃瓶上细玻璃管水柱会上升或是下降,从而说明了玻璃瓶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总结: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过ppt展示两种形变,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引入弹性形变。1.弹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的形变。同理,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2.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二)、弹力提出问题2:什么是弹力?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物体要恢复原状的问题。总结出弹力的概念。发

4、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总结得到了弹力的概念,那么弹力的产生有怎样的条件呢?引入假设法,结合下列例子,让学生探究弹力产生的条件。 总结:弹力的产生,物体之间首先要相互接触,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力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弹力的方向又往哪个方向?该怎么确定弹力的方向呢?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支持力、压力和绳子上的拉力都是弹力,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弹力方向,最终总结出弹力的方向。支持力: 压力:绳的拉力:总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方式:面与面、点与面、点对点,这几种接触方式产生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5、轻绳上产生的弹力沿着绳收缩的方向。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的方向一致。 课堂训练:请画出下列四幅图中杆或球所受弹力的方向。甲图中杆靠在墙上;乙图中杆放在半球形的槽中;丙图中球用细线悬挂在竖直墙上;丁图中假设点1、2、3分别为球的重心位置,点2是球心(点1、2、3在同一竖直线上)。课后作业布置:P56 问题与练习 第2题板书设计第二节 弹 力一、形变1.弹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二、弹力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产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方向与发生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