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385042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目标是时代、社会对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进行科学教育的指导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深刻领会科学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在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纲要中,“科学教育”明确列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纲要规定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

2、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目标,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已成为新世纪科学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科学领域目标解读完整意义的科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作为科学探究结果的科学知识,贯穿科学探究过程的科学方法,和以科学探究态度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而在纲要中,科学领域共提出5条目标。第4条是关于数学教育的目标,笫1和第5条是关于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另外第2和第3条是关于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如何理解这4条目标(不含数学目标)的内涵?以及如何理解知识目标的“缺失”?我们试图对其作一解读。(-)科学情感和态度方

3、面的目标解读在纲要中,情感方面的目标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1、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第1条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目标的具体内涵是:发展儿童对周围各种事物(包括自然事物和科技产品)和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儿童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科技制作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这一条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新异刺激的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等行为倾向。科学需要好奇心吗?需要。好奇心是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它激发我们去探索;好奇心是问题的来源,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可以说,没好奇

4、心,就没有发现;没有人类的好奇,就没有科学的进步。儿童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吗?有,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两三岁时是儿童提问的高峰期。甚至一些对成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也会引起儿童的好奇和疑问。有人做过统计,儿童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和科学有关的,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儿童的科学探究的活动。但是,儿童的好奇心好比是星星之火,还需成人的支持才能燎原。成人该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呢?不同成人有不同的想法和措施,其中有一点是相同的一一如果成人能够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并且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把儿童导入科学探索的道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否则,成人对儿童的问题敷衍了事、不耐烦,会慢慢地磨灭儿童的好奇心。和好奇心相

5、联系的是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科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科学兴趣的目标,就是使儿童儿从事物的外在、表面的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活动过程的兴趣。2、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这主要表现在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第5条中:“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提出这一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形成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还要萌发儿童对于自然的责任感一一关爱生命,尊重自然;还要引导儿童发现自然界的美,学会欣赏

6、自然界的美。只有这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才具有完整的意义。(二)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的目标解读在科学教育中。方法常常被比喻成“点金术”,用以说明它的重要性。限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也许不能像成人那样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解决科学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能对他们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蒙。纲要科学领域的第2条目标要求:“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正体现了科学方法方面目标。纲要揭示了科学方法的实质在于探究问题,而儿童科学探究的实质就是通过他们的感官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纲要还特别强调表达、交流的重要性。科学领域第3条目标中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

7、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纲要涉及到的科学方法和过程方面目标的内涵:1、观察。纲要中提出的“运用各种感官”实质上就是指观察的方法。观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对儿童来说,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为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十分有限,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就要更多地依赖于直接的观察。儿童观察方法的具体目标包括: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即自然现象的观察。2、动手操作。操作并不同于简单的无目的摆弄,它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开展的有意识活动。如“沉与浮”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目的是

8、为了判断哪些物品能浮在水面?哪些物品是浮在水中?哪些物品能沉入水底?儿童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也明显地表现出动作思维的特点,即“在动作中思维”。他们很少在头脑中对操作的过程作预先的计划,对自己的操作结果也很少预计,因此也很难预见能发生的错误。他们所获得的操作技巧完全来自于直接的、尝试错误式的操作经验。而操作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儿童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动手、动脑。儿童动手操作的具体目标是: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及学习使用工具制作简单产品;在操作过程中根据操作目标不时调整操作过程;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调整和修正。3、动脑思考。思考泛指儿童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儿童学科学的过程之中。儿童的思维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

9、象思维为主,他们虽然还不能进行完全的逻辑思维,但可以在具体形象和表象基础上思考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甚至进行某种程度的推理。儿童动脑思考的目标主要包括: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认识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如从对各种家畜的观察中发现它们的不同,同时概括出它们都是家畜;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推想它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如从对鸭子生鸭蛋的了解,推论鸡生鸡蛋。4、表达。表达是一种技能,在科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的手段。通过表达和交流,我们不仅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科学发现,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启发。对

10、儿童来说,表达就更为重要了。儿童通过表达可以对自己的科学过程进行思考,强化自己的科学发现,同时也能增强自信心。儿童表达交流的目标主要包括: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学会用各种手段(如图表、绘画、作品展览等)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三)科学知识不再重要了吗?纲要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是它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是科学知识不再重要了吗?还是科学教育没有必要教给儿童知识?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取消知识的目标。纲要中没有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可从

11、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尽管纲要没有明确规定科学知识的目标,但是作为科学探索过程的结果,知识的目标已隐含在其他的目标中。如纲要明确提出了“求知欲”的目标,这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最大动力;对科学探索的过程“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必山之路;还特别强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实际上也暗示了儿童需要通过同伴之间的表达、交流和分享来共同建构科学知识。其次,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个人性、经验性的学习,不同地域、不同经验背景的儿童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会具有很大的差异,如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知识经验会有很大差别,北方儿童和南方儿童对季节的感受也

12、截然不同。我们要强调学习的经验性,就不宜对儿童应该获得哪些科学知识作具体的规定。第三,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乂存在差异。一方面,能力发展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但从另一方面看,知识的获得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如“高知低能”的现象。因此,不可以将知识等同于发展,更不可简单地用知识多少来评判儿童发展水平的高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电梯”,也不知道什么叫“神州六号”,但绝不能说农村儿童的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儿童。最后,纲要不专门列出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还有利于纠正以往科学教育中“重知识”的错误观念,避免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倾向的产生。因此,真正需要我们讨论的

13、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知识,以及怎样让儿童获取知识的问题。综上所述,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在怎样对待知识目标的问题上,有两点是需要强调的:一是要注重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水平,片面强调概念化的知识。什么是科学经验呢?科学经验是指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凭自身感觉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经验。如“铁块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属于科学经验。什么是科学概念呢?科学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的结果。如“固体”“比重”属于科学概念。二是要让儿童通过白己的探索活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经验,也就是要强调让每个孩子获取“自己”的科

14、学知识,而不能由教师向他们灌输科学概念。如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溶解”,在他们的语言中,“化掉了”这一语言就是对某些溶解现象的概括。附录一:数学阶段目标(供参考)序崛小班阶段甑中班阶段目标大班阶段目标1分类会按物体的名称或一个特征进彳诊类。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色、形)进行分类;尝试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学习按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能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一组物体进行分类。2排序会按两种物体交替排列的规律和按物体的大小长短排序。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7以内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学习按物体量和数量差异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关系。3数量

15、认识T和许多及其关系。感知体验10以内的数量;学习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能目测群数。4比较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初步体验等量关系和相邻两数的数差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初步体验总数与部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关系。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及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5数和量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图形,能说出总数。认识110的数字,理解具实际意义,会用数字表不物体的数量。学习10以内序数、单、双数等知识,学习顺数和倒数。6图形认识圆形、正做、三ft形,能从环境中找出与这些图形类似的物体;能用这些图形拼搭简单的图薪瞅依认识长方形、梯形,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学习将长方形变换、组合,初步感知形状的守恒。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长、球、圆柱)对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有所蝴。7空间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下、前后,正确运用上、下、前、后等方位词。学习以自身和客体为中,区分左右。在日常生舌中能注意自己或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8时间在老师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和下学习区分白天黑夜、早上、耻谡励理解并会运用昨天、今天、明天等词表小时间。半点。会看日历。知道星期七天的名称及顺序,感知时间间隔的长短。9统计会选择符号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