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设计多点空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382347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点设计多点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少点设计多点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少点设计多点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少点设计多点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点设计多点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点设计多点空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十分周到,往往导得过多、过细。请看一位教师教“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一节的教学片段: 出示例4: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花瓶。每个花瓶的单价是X元,这一天卖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师:指名读题,出示直观图。(略)师:每个花瓶的单价是多少元?生:X元。师:上午卖出几个花瓶?生:3个。师:那上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3个X元。生:3X元。师:下午卖出几个花瓶?生:4个。师:那下午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4个X元。生:4X元。师:这一天卖花瓶的钱数一共是多少?生:3X+4X元。师:3X和4X各表示几个X?一共是几个X?生:3X表示

2、3个X,4X表示4个X,一共是7个X。师:那么3X+4X就是个X,7个X可以写成。生:3X+4X是7个X,7个X可以写成7X。板书:3X+4X=(3+4)X=7X师:思考上面的计算过程,这实际是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生:运用了乘法分配率。师小结:根据运算意义,这里的3X+4X是3个X加4个X,结果是7个X,也就是7X。这种设计就理解和把握教材而言,应当是无可非议,但问题也是明显的。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主宰了课堂和学习,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学生跟着教师跑,缺乏主动性。这种课堂教学失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特点,掩盖了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和思维碰撞,僵化了鲜活的学情。2、不利于面向全体。由于

3、学生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总有一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还在思考,而教师又不可能等到全班学生都想好以后再作交流。结果是中下学生还没想好,就开始讨论,他们只能停下来,听别人说。于是就形成了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学困生当群众演员的局面。一节课下来,学困生没有一个问题能解决掉,当然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成了名符其实的学困生。3、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教学内容分析得过细,提出的问题过小,思维距很短,缺少思维训练,这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可以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但也造成了许多失落,如活跃的想像,模糊的体验,会心的沟通,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淡化了思维在数学

4、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同样是教学这一节内容,在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出示情境:一位商店老板上午卖出了3个花瓶,下午卖出了4个花瓶。晚上回家不会记帐,你能帮他把这一天的收入记住吗?花瓶(个)上午:3个下午:4个学生思考,讨论。生1:我觉得可以列表式记帐。生2:我觉得这样只是记住花瓶个数,不能表示出总收入是多少。所以我认为用未知数X来表示每一个花瓶的元数,这一天的收入就是(3+4)X元。生3:这样表示很好,可还是不简单易记。我认为用7X元表示更简洁。因为上午3个+下午4个,共7个花瓶,就是7X元。生4:老师,我想补充一点。3X+4X=7X其实这里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乘法分配率:3X+4

5、X=(3+4)X=7X。(你们说对吗?边说边上黑板写)在这里教师只提一个问域很宽、解距较长、思维度较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其特点是很明显的。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发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必须经过深入思考,在答问时,展示的是自己理解、感悟的过程,训练的是思维、表达的能力。且利用面向全体学生,较长时间的思考,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差生感悟知识点,哪怕是一点儿,提供了时间的保证,这样使他们也有所得,而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一无所获。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教师都明白教要服务于学,但导得太多,学生就只能依赖教师的导而按部就班地

6、展开学习。离开了导,学生就无法学,教就变成了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了。主导作用发挥得太少,就变成了放鸭式教学。只有当学生在向教师指定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或考虑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够时,教师的引导、指点才显得十分必要,这时“放”才真正为“学”服务了。第三,突出了数学教学的情感因素。数学学科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单一的行为,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强调数学文化对个体的塑造,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数学文化的内涵,去感悟美,表达美,正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养。要做到教师少点设计,多点空间给学生。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要改革陈旧的“呈现-接受”模式为“诱导-探索-发现”模式,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应付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第三,要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如果评课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求表面的热闹,注意的是面面俱到,讲深讲透,那教师还不如照“案”宣科,按图索骥,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很难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