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7685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猫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班 级:三年级教 师:杨兴华猫洞民族中学 2018年3月2017-2018学年度三年级第二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为准则,根据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同学发展为本,让同学健康平安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二、班级分析本班现有同学53人 。 经过一个学期的小同学活,大局部同学已能适应小同学课堂常规和日常行为规范,但是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认真听的习惯,如上课坐不端正、不能专心听讲、不能和时有效地完成作业、不能按时按要求值日等。有五名学生,他们的学习欲望

2、不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学习效率低,须需要加强引导。大局部同学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三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天真可爱, 小朋友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协助他人是尤为重要的.三、教材分析品德与 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规范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内容规范和有关规定编写,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际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本册教材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以三条轴线和四个

3、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本册教材编排着五个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我们共欢乐;生活不能没有他们;寻路和行路.爱满家乡:分15课主题活动.这四个主题活动以家庭生活为核心,以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逐步深入,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负责.让同学在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表达爱,从而升华对家庭的情感.四、法制教育渗透 在本册书的第二单元,安全地玩渗透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法.的有关知识。五、教学目标(一)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体会和理解父母长辈在培育自己成长的艰辛及良苦用心, (二)通过从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说出自己特点,并能意识到每个人互不相同特点 (三)自身的事情自身做,不会做的学着

4、做,不依赖家长,并掌握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使同学懂得自身是家庭的一员,热爱劳动也是爱家长的表示,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五)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六) 本单元从四个方面向学生灌输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不要把马路当游戏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自接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六、教学措施(一)全面掌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协助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早适应学校生活.(二)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实际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一起探究,引导同学去

5、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家长代替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身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当的角色,更不知道自身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当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同学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同学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所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身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同学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同学的认识.(三)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四)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6、.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规范将同学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示,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和过程中的探索,考虑,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生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五)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亲近感.(六)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六.教学进度(一) 家人的爱- 第一周(二)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第二周(三) 来自社会的爱- 第三周(四) 不一样的你我他 第四周(五) 换个角度想一想 第五周(六) 分享的快乐 第七周 (七)我们 的生活需要谁 第七周(八) 阿姨叔叔辛苦了 第八周(九) 说声谢谢 第九周(十) 雪看平面图-第十周(十一) 校外探路 第十一周(十二) 出行的学问 第十二周(十三) 马路不是游戏场 第十三周(十四) 爱在我们身边 第十四周(十五) 我有感恩的心第十五周 复习、考试第十六周至第二十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