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37634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905字)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教学思路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

2、。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

3、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题。(一)板书课题,读题。(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二)通过拼音认识莲

4、、胀、翩、蹈、梦等生字。(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我看荷花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二)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五、

5、总结学法。(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小学语文教案 篇2(3346字)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

6、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7、)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对话平台自读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识字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

8、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

9、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朗读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感悟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反思: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_,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

10、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

11、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第二课时导入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精读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12、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

13、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拓展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反思: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

14、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我从_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小学语文教案 篇3(2617字)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因此在进行这一课第一课时教学时我主要是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识字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这些汉字。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导入新课1、 复习。i iu n in in un er ji cunzhi yun shi wu yi qu li hu(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打下基础)2、 激趣导入。从开学到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