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374014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及点评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

2、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2、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上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2)经验上 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3)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能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准确地挑出长正方体,对长正方体的特征也有初步地了解,但30%的学生对于特殊的长

3、方体认识模糊,特别是相对面是较大的正方形,如瓷砖,有68%的学生认为是正方形,或者认为是正方体。这一调研结果显示出学生空间观念的欠缺,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位为,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认识长、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立体图形表象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正确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特殊长方体的特征。教具:长方体物品、土豆学具:橡皮

4、泥 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硬纸板 透明胶条 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想象,导入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的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它是一个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长方体。(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 我通过一张纸变成一摞纸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从面到体的转变,并自然地导入课题。二、探究新知:(一)1、观察中知道名称(1)同学们都准备了长方体物品,老师没有带来长方体物品,带来一个土豆,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长方体。(2)切一刀你发现什么了?(出现一个面,平平的。)(板书:面)(3)(平面朝下,垂直向

5、下再切一刀)你发现增加了什么?(一个平面,两面相交于一条线段,这条线段 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4)(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再切一刀)出现了几条棱?(三条棱)这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摸摸顶点,有什么感觉?(5)继续切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长方体。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分名称,体会感受面、棱、顶点的产生过程。从中发现长方体中面棱顶点的相互关系。(二)探究特征师:今天我们就从面、棱和顶点这3个方面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借助手中的长方体,你能用数一数、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研究面、棱、顶点的特征吗?每个人手中

6、有张温馨提示表,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进行研究,把你得出的结论简单的填在表格里。面长方体有_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_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_棱长方体有_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_顶点长方体有_个顶点。生: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6个面。师:谁愿意有顺序的数出它的6个面?生:师: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有4个长方形的面和2个正方形的面)师:有这种情况吗?生:(有)师:举起来看看。生:_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两个正方形的面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生:(相对)师:在长方体中你还能找到相对的两个面吗?请指出来生: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生:(

7、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师:同学们不但会观察还很会总结,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完全相同呢?生:(一模一样、大小相等、形状相同)师: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生:12条。师:谁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数出它的12条棱?生指,(这里多找几个学生上来指。)师:(引导学生)按方向分为三组数一数。刚才我们边数边把12条棱分成了几组?每组几条?生:师:每组的4条棱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说不出,从棱和棱的位置好长度引导学生说出:位置相对,长度相等。)生:师:由此我们得出,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师:(过渡语继续想)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顶点?生:师:谁来按顺序数一数?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先给

8、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留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念,逐步建立起长方体的空间观念。)(二)动手制作,加深对棱的分类,培养空间观念师:刚才通过交流,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老师给你们小组提供一些小棒做材料,让你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你有兴趣吗?生:师:你认为我至少要提供给你们多少根小棒你们就可以制作成一个长方体。生:(很可能要说:12根)师:为什么?生:师:我正好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2根小棒,和其他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制作成功。并把你们的收获简单的写下来。生:师: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

9、谁能说说你们的收获?生:师:(找出10厘米5根、7厘米4根、5厘米3根的一组)通过哪几根小棒的长度可以知道缺少的这根有多长?生:师:根据什么?生:师:我又拆掉一根,这时你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吗?生:师:继续拆掉几根小棒,你还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吗?生:师:你认为至少要剩下几根小棒你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呢?(停片刻)生:(3根)师:任意3根吗?生:师:请同学们拆拆看。生:师:(找出只剩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按顺序分别指其中的每一根问)通过这一根你可以想象出另外几根的长度和位置?生:(3根)师:哪三根?(引导说出是和已知的这根相对的3根)生:师:谁愿意空指出它们的位置?生

10、:师:看来,像这样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根小棒决定着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在长方体中,它们还有各自的名称。(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经常在数学课本上看到的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当然,对于同一个长方体来讲,它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通常把底面上水平方向的一条棱的长度看作长,前后方向的一条棱的长度看作宽,竖直棱的长度叫做高。如果我们给他分别标上长度你能说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探究学习材料,还及时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做中观察、探究、发现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这样

11、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生:师:如果换个位置来放置这个长方体,你还能说出它现在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生:师:这样放置呢?生:总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郭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12、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又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