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37386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前海深港合作区滨海休闲带一期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前海合作区综合规划明确了前海“活力水城”的发展理念,以“人本水城”为意象,用水赋予城市滨水个性,提出了前海“三区两带”的城市规划结构。两带包括滨海休闲带和综合功能发展带。本工程为滨海休闲带,拟通过填海造地形成,通过建设相应的护岸结构建设滨海休闲区域。 填海造地面积约5.2903公顷,连同后方安速捷公司等拟变更权属范围用海/用地,形成后的滨海休闲带陆域总面积约6万m2,护岸长度约1020.8m。项目水工构筑物包括护岸及填海。护岸结构类型分为两种(常规段护岸、靠沿江高速段护岸),均为斜

2、坡式永久护岸。常规段护岸是指西侧段护岸,以现有渠河口至沿江高速向西50m为终点,设计长度为248.4m。靠沿江高速段护岸是指东侧段护岸,以沿江高速向西50m为起点,至东侧终点为止,设计长度为772.4m。经分析,本项目陆域形成需石料量34.84万方,砂土量36.07万方,基槽开挖淤泥的工程量为6.09万方。基槽开挖淤泥与前海清淤二期工程疏浚土一并抛至指定的抛泥地点。建议业主取得抛泥区的接收证明后方可进行抛填作业。吹填物料采用前海填海区工程开挖土石方,其他石方外购。为方便本工程施工和减低施工难度,工程以现有的东侧海岸线作为东围堰实施填海。而在实际填海范围东侧包含了安速捷公司用海,建议业主提前与岸

3、素捷公司、海洋主管部门沟通协调。(2)工程分析l 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海洋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护岸抛石挤淤、部分护岸基槽清淤、推填溢流及钢管桩施工产生的悬浮物,采用陆上推填的方式。抛石挤淤悬浮物产生源强为6.47kg/s,近似为移动连续源。基槽开挖每小时淤泥起悬量为3200 kg,即0.89kg/s,近似为连续源。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工地污水和施工船舶、机械含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期在项目部设置三级化粪池,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由船舶自备的临时污水储存柜收集上岸后,和陆域生活污水一起,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接入附近的污水管网,送往后方南山污水处理厂处理,禁止对外直接排放。

4、其中,厨房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及动植物油,需设置隔油隔渣池对其进行预处理再进入化粪池。陆域施工机械产生的油污用容器收集,并定期由施工单位交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营运期,本项目商业废水共76.67m3/d。公厕日排水量最大共约90.20m3/d。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属于一般的城市生活污水,总排水量最大可能为166.87m3/d。本项目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后,再通过污水管网排入后方污水处理厂。l 非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填海建设改变了岸线走向,将引起工程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水动力的改变将引起泥沙运移态势,进而引起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变化。填海及改变了所在海域原有的海底底质环境

5、,并造成一定量的生物损失;吹填溢流的悬浮泥沙也将对海洋生物生境造成损害,导致生物资源损失。营运期在严格落实报告中提出的污染物防治措施前提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此外,项目施工期将增加港区船舶航行密度,对通航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设占用了所在的防洪堤岸,填海客观上减少了狮子洋海域的过水断面,港池航道疏浚增大了过水深度,将对珠江口狮子洋的防洪纳潮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 水质状况2014年5月春季监测结果表明,在执行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里,pH、DO、COD、硫化物、油类、汞、锌、铅、铜和镉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无机

6、氮和活性磷酸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活性磷酸盐大潮期落潮超标率为16.7%,小潮期超标率为36.4%;无机氮超标率为100%。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该区域主要的污染因子。在海水水质维持现状的站位里,活性磷酸盐在大潮期涨潮时有个别站位为劣四类水质,小潮期时有部分样品为劣四类水质。无机氮均属劣四类水质。2014年11月秋季,pH、DO、COD、硫化物、油类、汞、砷、锌、铅、铜和镉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的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活性磷酸盐在执行四类水质标准的站位未出现超标现象;在海水水质维持现状的站位落潮时有3.4%的样品属劣四类水质标准,涨潮时未出现劣四类水质

7、样品。执行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站位里,无机氮超标率为100%;海水水质维持现状站位里,无机氮均属劣四类水质。两期调查结果表明,狮子洋海域邻近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双重压力,总体上,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该区域主要的污染因子。无机氮均属劣四类水质。(2)沉积物质量现状2014年5月春季,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按照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中调查站位所在功能区的海洋环境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总汞、铅、镉和锌含量满足相应海域使用功能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铜和油类出现超标。(3)生物质

8、量现状2014年5月春季采集的生物体多数为鱼类和甲壳类,贝类数量很少。鱼类和甲壳类(虾类)和贝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体内所有污染物含量均未超标。2014年11月秋季调查生物体残毒样品共13个,包括鱼类9个,甲壳类3个,贝类1个。底栖生物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鱼类和甲壳类(虾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体内所有污染物含量均未超标。一个站位的贝类铜和锌出现超标。(4)海洋生态现状l 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2014年5月春季,水体表层叶绿素a大潮期涨、落潮平均值分别为2.79mg/m3、2.82mg/m3;小潮期涨、落潮平均值分别为1.73mg/m3、2.53 mg/m3。初级生产力小潮期涨、落潮平均值分别为

9、84.4mgC/m2d、128mgC/m2d。2014年11月秋季,表层叶绿素a变化范围为(0.184.60)mg/m3,平均值为1.16mg/m3,落潮:表层叶绿素a含量变化于(0.384.48)mg/m3,平均值为1.33mg/m3。涨潮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在: (0.010.83)102mgC/(m2d),平均为0.17102mgC/(m2d)。初级生产力范围为(0.040.62)102mgC/(m2d),平均为0.18102mgC/(m2d)。l 浮游植物2014年5月春季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14属28种,以硅藻门和甲藻门种类为主;丰度范围(0.034.20)105个/m3之间,平均为

10、0.71105个/m3。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82.22,均匀度范围为0.130.98,平均为0.68;丰度范围0.130.40,平均为0.21。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和念珠直链藻共2种,优势度为0.54和0.05。2014年11月秋季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10属27种,硅藻和甲藻出现种类最多。个体数量范围为(1.2731.36)104个/m3,平均为6.91104个/m3。海区各站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海区38.5%的站位多样性介于1到2之间,为中度污染。优势种有中心圆筛藻、威氏圆筛藻、格氏圆筛藻共3种。l 浮游动物 2014年5月春季调查出现浮游动物11类43种,以桡足类出现种类最多。

11、平均栖息密度为317.79ind/m3,总生物量均值70.31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2.34和2.43,浮游动物多样性和均匀性均为中等。 2014年11月秋季调查出现浮游动物29种(类),分属10个类群,以桡足类种类最多;调查区浮游动物优势种7种。平均栖息密度为32.74ind/m3,总生物量均值50.19mg/m3;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2.43和0.82,浮游动物多样性和均匀性均为中等。l 底栖生物 2014年5月春季定量调查共鉴定出底栖生物物8大门类58种。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有20种;脊索动物(鱼类)有19种;环节动物有7种;软体动物有6种;优势种为优势种

12、有光滑河蓝蛤、红狼牙鰕虎鱼、矛尾鱼、脊尾白虾、近缘新对虾和狭额绒螯蟹。总平均生物量为2.4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3.00ind/m2。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131.10,平均为0.72;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70.29,平均为0.24,多样性属于低水平。 2014年11月秋季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大门类37种。其中脊索动物种类最多,有13种;节肢动物次之,有8种;环节动物有7种;软体动物有6种;底栖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9ind/m2,平均生物量为8.29g/m2。生物量组成结构中软体动物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采泥底栖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平均为1.94和0.84。本次调查海区底栖生物

13、多样性属于低水平,均匀度属较高水平。l 潮间带生物2015年11月秋季布设潮间带生物定性定量调查,共鉴定出5门39科68种,软体动物30种,甲壳类19种,多毛类7种。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61.99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2.44ind/m2。多样性指数范围为3.7374.024,平均为3.909;均匀度分布范围为0.8440.947,平均为0.906。潮间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属较高水平,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2016年3月春季潮间带生物定性调查共鉴定生物5门36科68种,软体动物31种,甲壳类21种,多毛类9种。平均生物量为61.4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5.90

14、ind/m2。多样性指数范围为3.1753.949,平均为3.580;均匀度分布范围为.8330.938,平均为0.902。潮间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属较高水平,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5)渔业资源现状游泳生物:2014年5月调查海区内共采获游泳动物22种,分属5目13科,其中鱼类17种,分属4目10科,甲壳类5种,分属1目3科,头足类未出现。2014年11月调查海区内共捕获游泳生物43种,分属13目29科,其中鱼类隶属于10目24科35种,头足类隶属于1目1科1种,甲壳类隶属于2目4科7种。2014年5月调查游泳动物的渔获总重为32.44kg,平均资源密度为219.78kgk

15、m-2,2014年11月游泳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为194.04kgkm-2。鱼卵仔鱼:2015年11月秋季调查鱼卵仔鱼出现种类2种:小公鱼和鲾属鱼类。2016年3月春季调查鱼卵仔鱼出现种类3种:小公鱼、鲾属鱼类和虎鱼科。2015年11月,有7个站位采到鱼卵,共采到鱼卵19粒,没有采到仔稚鱼。依此计算,调查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563粒/1000m3。2016年3月垂直拖网,有6个站位采到鱼卵仔鱼,共采到鱼卵18粒,采到仔稚鱼1尾。调查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502粒/1000m3,仔稚鱼密度为35.1尾/1000m3。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海流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工程填海位于深圳前海湾,工程建

16、设改变附近海域的岸线地形及水深条件,相应引起周围海域水动力及冲淤环境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前海湾湾外及湾顶水域涨落急流速和流向基本不受影响;涨急流速增幅最大不超过0.08m/s,最大减幅不超过0.05m/s。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域流速、流向变化较小,本项目的建设对周边水域的潮流动力环境影响较小。 (2)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前海湾水域来说,湾内的水沙特性与动力条件决定了前海湾属于缓慢淤积的浅水海湾,湾内槽道相对稳定。随着河道管理力度的加强,通过禁止人为的乱围乱占、随意的挖沙抛沙,配合合理的疏浚整治工程,并定期进行维护,前海湾水域最终将趋于稳定发展之势。由于本工程拟填海面积约5.29公顷,且位于湾内浅滩处,工程的实施对前海湾泥沙动力条件影响较小,因此本工程对地形地貌冲淤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