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371944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滤波器设计—简明教程(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 言 滤波器是一种二端口网络。它具有选择频率的特性,即可以让某些频率顺利通过,而对其它频率则加以阻拦,目前由于在雷达、微波、通讯等部门,多频率工作越来越普遍,对分隔频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需用大量的滤波器。再则,微波固体器件的应用对滤波器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像参数放大器、微波固体倍频器、微波固体混频器等一类器件都是多频率工作的,都需用相应的滤波器。更何况,随着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电子电路的构成完全改变了,电子设备日趋小型化。原来为处理模拟信号所不可缺少的LC型滤波器,在低频部分,将逐渐为有源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所替代。在高频部分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滤波器,例如:螺旋振子滤波器、微带滤

2、波器、交指型滤波器等等。虽然它们的设计方法各有自己的特殊之点,但是这些设计方法仍是以低频“综合法滤波器设计”为基础,再从中演变而成,我们要讲的波导滤波器就是一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希望大家对复变函数在滤波器综合中的应用有所了解。同时也向大家说明:即使初看起来一件简单事情或一个简单的器件,当你深入地去研究它时,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解决这些问题并把它用数学形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谁对事物研究得越深,谁能提出的问题就越多,或者也可以说谁能解决的问题就越多,微波滤波器的实例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情况。我们把整个问题不断地“化整为零”,然后逐个地加以解决,最后再把它们合在一起,也就解决

3、了大问题。这讲义还没有对各个问题都进行详细分析,由此可知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来试试。 第一部分 滤波器设计 1-1 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图 1 图1 的虚线方框里面是一个由电抗元件L 和C 组成的两端口。它的输入端1-1与电源相接,其电动势为Eg,内 阻为R1。二端口网络的输出端22 与负载R2相接,当电源的频率为零(直流) 或较低时,感抗jL很小,负载R2两端的电压降E2比较大(当然这也就是说负载R2可以得到比较大的功率)。 但是,当电流的频率很高时,一方面感抗jL变得很大,另一方面容抗j/C却很小,电感L上有一个很大的压降,电容C又几乎把R2短路,所以,纵然电源的电动势Eg保持不变,

4、负载R两端的压降E2也接近于零。换句话说,R2不能从电源取得多少功率。网络会让低频信号顺利通过,到达R2,但阻拦了高频信号,使R2不受它们的作用,那些被网络 A(或其他滤波器)顺利通过的频率构成一个“通带”,而那些受网络A 阻拦的频率构成一个“止带”,通带和止带相接频率称为截止频率。 什么机理使网络A 具有阻止高频功率通过的能力呢?网络A 是由电抗元件组成的,而电抗元件是不消耗功率的,所以,高频功率并没有被网络A 吸收,在图一所示的具体情况中,它有时贮存于电感L 的周围,作为磁能;在另一些时间,它又由电感L 交还给电源。如果L 和C 都是无损元件(即它们的电阻等于零),那么,高频功率就是这样在

5、电感与电源之间来回交换,丝毫不受损耗,这就是电抗滤波器阻止一些频率通过的物理基础。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滤波器将止带频率的功率发射回电源去,同时也是因为这个关系,在止带内滤波器的输入阻抗是纯电抗性的。 图一的网络A 是一个很简单的滤波电路,它的滤波效能是比较低的,在许多场合下,往往不能满足技术上的要求,而不得不采取更复杂的电路结构。然而,不管电路结构如何复杂,滤波作用的物理根源还是和前面所说的完全一样。 授课:XXX滤波作用是滤波网络所具有的内在特性,但滤波网络所能起到的作用还受外界因素(电源内阻R1和负载电阻R2)的影响。滤波效能首先决定于滤波器的内在特性(这是主要的),同时还决定于滤

6、波器的外加阻抗(这也是不可忽略的)。那么,滤波器效能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图二(a) 表示一个电源,它的电动势为Eg,内阻为R1。设负载为R2,则当负载直接与电源相接时,它所能吸收的功率P02 为: 现在我们将滤波器A接于电源与负载之间,如图二(b) 所示,由于滤波器的特性,当电源频率变化时,出现于R2两端的压降E2是不同的,即R2从电源所取得的功率 在不同频率上是不等的。用分贝来表示的P02 与P2的比值称为插入损耗Li: (1) (a) (b) 图 2 插入损耗Li是衡量滤波器效能的一个参数。根据上面的讨论,显然可见,一个良好的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在通带内应该比较低,而在止带内应该比较高。理想的

7、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在通带内应该等于零,而在止带内应该是无穷大。 插入损耗是普通滤波器常用的参数。滤波网络具有的阻抗变换特性不难使负载R2在整个通带内与电源达成匹配。这时,负荷所吸收的功率将超过P02,而使Li取得负值。根据R1和R2的比值不同,Li的这个负值也不一样。因此,插入损耗L并不是一个很方便的比较基准。为了避免这种困难,人们还提出另外一个参数,它以电源所能供给的最大功率P0为基准。从电工基础我们知道: P1与P0的比值,如以分贝来表示,称为变换器损耗LA(Transducter Loss): 根据以上给出的种种关系,可以算出: (2) 从上式显然可见,当R2R1时,变换器损耗就是插入损耗

8、。有些参考书上,这两者是混为一谈的。 授课:XXX必须注意,在(2) 式中,当频率变化时,P2 是跟着变化的。在理想的情况下,滤波器的变换器损耗LA 在通带内应该是零,而在止带内则应该具有比较大的数值。根据滤波器的具体电路结构,变换器损耗与频率保持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图三给出四种典型关系,在这些图中,横坐标表示频率,纵坐标表示变换器损耗LA。(a)表示有关器件顺利通过低于的频率,而阻碍高于1的频率通过;这样的器件称为低通滤波器(LPLow Pass)。(b)的情况正好相反,称为高通滤波器(HPHigh Pass)。(c) 表示有关器件顺利通过1至2之间的频率,对于低于1或高于2的频率都阻碍它们通

9、过;这样的器件称为带通滤波器(BP-Band Pass)。(d)是(c)的对立面,它阻止1至2之间的频率通过,称为带阻滤波器(BSBand Suppress)。这些不同的频率特性取决于电路的具体结构,图四给出以上四种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形式,各个元件的数值是和变换器衰减的频率特性以及所接负载密切联系着的。 骤然看来,这四种电路结构是很不相同的,似乎各自应有各自的设计方法。其实不然,通过一些数学方法,人们可以把这四种滤波器电路结构完全统一起来,这里用到的数学方法叫作“频率变换”。应用频率变换法,其它三种滤波器都可以看作低通滤波器;在设计时,先从它对应的低通滤波器着手(因为这样简单得多),在获得低通滤

10、波器的设计数据以后,再用频率变换法,求得所要设计的滤波器的数据。因为这个关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低通滤波器称为“母型滤波器”或“原型滤波器”(prototype)。 图 3 图 4 上面提出了衡量滤波器效能的参数变换器损耗LA,但是,效能好坏的准则又是什么呢?在实际滤波器中,变换器损耗的频率特性往往不像图三那样理想。首先,从通带过渡到止带,LA是慢慢增加的,所以,衡量滤波器效能好坏的有关标准是:从通带过渡到止带时,LA曲线的上升要陡峭。其次在通带内,变换器损耗不是完全不存在的,一方面因为构成滤波器的元件多少总带有一点损耗,如电感中的电阻,电容中的漏阻等。另一方面,由于设计上的考虑,有时故意要L

11、A在通带内不能完全为零。故衡量滤波器效能的另一准则是:在LA曲线从通带过渡到止带的上升程度相同的情况下,L在通带内的大小究竟怎样。 对以上两点的要求越高,滤波器所需用的元件越多,这将带来生产工作和造价的增加。所以,对于实际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只要滤波性能能够满足所提出的要求,那便没有追求LA曲线上升过分陡峭的必要。问题在于能够完成任务,这也就是我国老话“杀鸡用不着牛刀”的意思。 第一部分 滤波器设计 1-2 滤波器设计的两种出发点 授课:XXX 滤波器的设计当前有两种不同的出发点。 一种称为镜象参数法。它以滤波网络的内在特性为根据。是人们一向用来设计滤波器的老办法。这种方法的特

12、点是: 根据滤波网络的具体电路, 用分析的方法推算出变换器损耗的特性。然后再将这些具体电路拼凑起来, 使总的LA特性满足所需要的技术要求。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滤波器一般为K 式滤波器和m 式滤波器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理论根据简单。它的缺点是在分析过程中没有考虑外接负载的影响, 故在具体的设计要求提出后, 需要反复试探, 才能得到设计结果; 这对于缺乏经验的工作人员来说, 是颇费时间的。 另一种方法从插入损耗入手, 它是近年来应用的很多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根据所提出的技术要求, 决定插入损耗Li(在R2=R1时也就是娈换器损耗LA)与频率的函数关系, 然后根据这个函数关系, 应用网络

13、理论综合出具体的电路结构。所以这种方法和前面的一种方法正好是相反的; 这种方法根据要求推求电路, 而镜象参数法则是应用已知的特性电路拼凑出满足要求的结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计准确, 而且设计是已经考虑到外接负载的影响, 无需经过多次试探的手续。它的缺点是需要用到比较难深的网络理论。但是, 这个缺点是可以弥补的, 因为只要一当把满足各种要求的母型滤波器设计出来以后, 后来的设计手续变成了简单的查表读图和应用浅近数学方法换算数据, 从实用角度来说比镜象参数法还要简单得多。 第一部分 滤波器设计 1-3 综合法滤波器 引言-恩格斯说过:“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要讨论综合法滤波器就需要从 分析滤波器入

14、手。综合法滤波器设计又名插入损耗法。这就是说插入损耗是该设计法的核心。现在需要弄清楚什么是网络分析和什么是网络综合? 网络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网络, 要我们求出这个网络的传递函数。 网络综合-它是网络分析的逆过程。给出一个具体的传递函数, 要我们求出这个网络的电路形式和各种元件的数值。 网络综合的确比分析一个具体电路要复杂得多。而且涉及的数学公式又多又难。但是它又是一个把数学用于工程问题的一个极好例子。所以我们还是决定详细地讲一讲。我们相信这会对同学们有好处的。 (一) 二端对网络的电压传递函数 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实际电路, 大多可以用图五所示的二端对网络来表示。图五的左方代表一个实际的电压源,

15、Eg是它的电动势, R1是它的内阻。右边的R2代表负载。根据问题的不同R1和R2可以取得种种不同的数值, 因为人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图 5 这样的两端对网络主要是用作传输系统。既然如此, 人们首先注意的问题是: 它在外力作用下, 输出端会产生什么效果。譬如说, 当输入端1-1加上激励电压E授课:XXXg,或送进激励电流I1 时, 接于网络输出端2-2的端载R2上的电压E2或流过R2上的电流I2都是很重要的响应, 我们把Eg/E2之比称为传递函数。 学过两端对网络理论, 我们当然就希望用网络理论来推导这个电压传递函数。考虑到网络内元件的复杂性, 我们就用通用矩阵a来推导这个传递函数。 图五所示结构用a矩阵的参数来表示: 根据a矩阵的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