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37014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教师培训讲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科学(青岛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整册教材的编写思路:1.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2.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物质的变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七个单元。全册教材安排了25个课题,大约需要28课时完成。教材在内容设置上,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其变

2、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六年级的学生对自身的成长与环境的关系,动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影响和变化,宇宙空间,科学发明和新技术等的关注和感受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经验和问题。教材以此为六年级科学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和“生长基”,以生物与环境,信息,矿产和资源,机械,能量,地球的构造,宇宙,新科技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界事物、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运用“搜集整

3、理信息、考察、设计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探究学习;培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一、教法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被切割时、熔化时和燃烧时的状况,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而有的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而已。教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探究通过切割蜡烛、熔化蜡块实验和蜡烛燃烧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变化两大类;第二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并且归纳出物

4、质变化的这两种普遍现象;第三部分自由活动,做面塑或泥塑;第四部分拓展活动,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如何是如何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形态或使其产生新的物质的。教材按照实验中观察事实交流中探究结论生活中寻找普遍规律活动中发现应用的思路编写的。六年级学生已经表现出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思考,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寻找事物的规律。所以本课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全过程探究的实验,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来做类似的实验(木头碎裂与燃烧实验等)。因此,本课活动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实施探究实验的的能力。建议教学思路如下:提出问题(在不同条件下,蜡烛会发生哪些不同的变化?木头呢?)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填写实

5、验记录表交流生活中的类似变化,寻找相同的规律拓展了解生活中的这两种物质变化。二、问题解答问题:生活中还有那些类似的变化?答:1、仅仅是形态改变的变化:蜡烛熔化、纸折叠、小麦磨成面粉、铁熔化、木头碎裂、泥塑、2、生新物质的变化:蜡烛燃烧、木头燃烧、鸡蛋和面粉制作成蛋糕、烟花炮竹燃放、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三、观察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5、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会

6、在烧杯里留下了什么物质。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实验结论:1、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2、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记录表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蜡烛点燃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熔化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2、食盐与水泥一、教法分析物质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为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来认识物质的可逆与不可逆变化。本课活动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观察食

7、盐和水泥的变化,这个环节中教材给出了酒精灯加热析出食盐的方法,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思考析出食盐的其他方法。其次教材提示了学生探究水泥变化的方法。水泥能恢复原状么?这就要求师生共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把和好的水泥浆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烘干,得到水泥块,然后,用小锤头敲碎它,得到水泥块粉,看它和变化前的水泥有什么区别,还是不是原来的水泥。二是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三是归纳。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交流的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二、问题解答问题一:

8、溶解的食盐还能再看见么?答:食盐完全溶解在水里,看不见了。问题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水泥加水后,会变成浆糊状,并逐渐凝固,成为水泥固体。问题三: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答:物质的可逆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有利的方面:可以利用物质的可逆变化为人类造福:可以利用蒸发海水获取海盐、可以把回收的碎玻璃还原新玻璃、废铁回收等。不利的方面:白色污染、废水污染、森林的过渡砍伐等。三、实验与制作实验一:食盐的变化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食盐等实验方法:1、将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

9、加热,观察现象。实验结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通过加热食盐溶液,让水分蒸发,可以让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可以用蒸发的办法恢复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实验二:水泥的变化实验名称:水泥的变化实验准备: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水实验方法: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干燥后,成为水泥块;水泥块敲碎后,加水,不能重新成为水泥浆;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制作:自制胶水制作材料:40毫升脱脂牛奶,10毫升

10、醋,烧杯、滤纸、小苏打制作方法:课本P9教师可以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胶水,并请同学们试用,在调动起学生的制作欲望后,展开自制胶水的活动。3、铁生锈一、教法分析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学生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学生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又能丰富他们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比实验的能力,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自主设计出对比实验,展开探究活动。本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11、使自己的方案更趋合理、科学。活动二:怎样防止铁生锈?教材中的学生讨论图、提示性语言和防止铁生锈的四种物质的图片,目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探究。二、问题解答问题一: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答:铁在有空气、有水和酸碱盐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问题二:怎样防止铁生锈?答:防止铁和空气、水、酸碱盐接触。具体的方法有:在铁的表面刷油漆、抹油、在铁的表面镀上一层防护层,比如搪瓷、镀锌、烤蓝等。问题三:了解铁生锈的利弊。答:铁生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发生有利有弊。好处:可以利用废铁生锈,防止它们过渡堆积对环境的污染。弊端:许多铁制品会在自然情况下生锈,造成铁制品的损坏。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

12、铁钉所在的环境水中一半水 一半空气空气中一周后的生锈情况轻微严重轻微我的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铁钉生锈情况实验记录铁钉所在的环境水中醋中盐水中碱水中一周后的生锈情况轻微严重严重严重我的结论酸碱盐会加重铁钉生锈的程度我们的发现容易生锈的环境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容易生锈的环境铁在隔绝了空气、水、酸碱盐的情况下不容易生锈三、实验制作实验名称: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小苏打、醋、食盐、油、砂纸实验方法: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铁钉表面的覆着物。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并编好号码。1号:空气,2号:装满水,3号:半瓶水,4号:盐水,5号:醋水,6号:

13、碱水,7号:装满油3、一周,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第二单元 人的一生4、人的一生 一、教法分析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研究人的身体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使学生了解人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人的一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突出特点及变化,知道怎样搞好青春期卫生保健。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和自己上学以来的身高、体重记录,让学生在课上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活动一: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小到大在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其他同学的身体特征的变化情况,

14、交流大人们身体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交流的材料根据年龄阶段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活动二:教师要对整理和绘图的方法及时指导。可以先具体指导学生绘制条形图,曲线图可以放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活动三时,教师要运用好资料卡。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就青春期知识展开多种形式的资料收集,在课上进行资源共享。教师对学生的资料卡给予评价,使学生了解青春期时自己的身体变化以及保健知识。自由活动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拓展活动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调查研究。二、问题解答问题一:人的一生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答:人出生后,身体逐渐长大,直到长成健壮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体又会逐渐地衰老,直到死亡。这

15、是客观规律。一般地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发育期(从出生到20岁)、成熟期(20到40岁)、渐衰期(40到60岁)四个发展阶段。这是人一生必然经历的连续过程。问题二: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答: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增长很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些同学已经进入青春期,有一些同学将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人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很快,而且会出现长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问题三:青春期应该如何搞好卫生保健?答:1、加强体育锻炼。2、注意合理饮食。3、保证充足睡眠。4、保持心理健康。 5、细胞一、教法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是与细胞息息相关。本课教学可以按照“交流资料观察生物体的细胞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思路组织探究活动。即先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使学生对细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引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