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36635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二一八年九月四日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 2018 年度第 1 批湖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湘质监函 201861 号),批准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制定。起止年限为2018 年 1 月-2018年 12月。(二)参与单位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三)主要工作过程标准项目下达后,编制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测汇编、标准制订、湖南省地方标准审查工作指南等有关文件资料,详细学习了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2、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DB34/T 2831-20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017年修正版)、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国家、地方相关行业标准,研究确定了标准编写的原则和项目实施方案,并以实验数据、调查材料依据,全面收集有关我省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资料,涉及退化湿地修复制度、湿地监测评价体系、人工湿地设计要求、人工湿地设计工艺等,同时向我省相关科研、教学以及技术人员征求、咨询并收集数据,完成了退耕还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规程

3、草稿,后经编制工作小组认真讨论、补充、完善,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负责起草。(四)标准主要起草人表 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姓名性别职务 /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徐佳娈女助理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主持,标准文本编写田育新男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参与,技术指导牛艳东男助理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参与,技术指导宋庆安男教授级高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参与,技术指导曾掌权男副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参与,资料收集整理邓 楠男助理研究员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参与,资料收集整理二、标准的编制原则1、目的性标准的编制具有目的性是编制的基本原则,需要在标准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2、科学性有效性标

4、准中的技术要素是根据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实际应用而确定的,科学而客观地反映了退耕还湿的技术方法与效果。3、适用性实践性标准既要能够适合当地物种、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也要兼顾考虑当地经济条件、社会人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4、先进性创新性标准中的技术来源于新的科研实践和成熟的应用经验,具有先进性、创新性,按现实技术水平和实验条件均可达到,能提高退耕还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水平。5、经济性和社会生态效益标准中的筛选物种中部分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退耕还湿所在地形成良好的生态林及人工湿地景观,净化农业面源污染同时成为良好的休憩场所,还能吸引外地游客参观旅游,能够在近期和远期产生一

5、定的经济性和社会生态效益。6、统一性和协调性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及 GB/T1.3-1996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制订,在标准编写模板中编写。三、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是根据湖南省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成果编制,是退耕还林还湿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13 章:(一)主要技术指标第 1 章 范围:规定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第 2 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了本标准引用文件的版本及规范性。引用了中华

6、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 2017 年修正版)、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DB34/T 2831-20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 6个相关文件标准。第3章 术语和定义:说明了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其中,退耕还林还湿定义参考了 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中对湿地和湿地范围的定义。第4章 基本原则:说明了适用于本标准的基本原则。第 5 章 选点:说明了选取退耕还湿位置的一般原则。第 6 章 调查设计:其中,参考了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 DB34/T 2831-201

7、7)资源与环境现状调查中的湿地动植物现状调查和湿地环境现状调查,规定适合本标准退耕还湿的调查设计内容。第 7 章 集、配水系统设计:说明了本标准集、配水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第 8 章 退耕还林还湿规模确定:其中,退耕还林还湿规模确定中退耕还湿面积的设计参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中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2005-2010)中“水力停留时间和表面水力负荷”的计算公式,结合我省退耕还湿的实际要求,规定了本标准退耕还湿设计面积规模的计算方法。第9章 物种选择与配置:说明了适合各湿地类型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和配置的一般原则及内容。其中,

8、参考了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 DB34/T 2831-2017)中不同类型湿地植被配置方法,设计并制定了适合本标准的各类型湿地不同物种的筛选与配置内容。第 10 章 湿地植被恢复途径:说明了适用于本标准的湿地植被恢复的方法途径。第 11 章 栽培方法:说明了适用于本标准不同植被的栽培方法。(二)试验方法第12章 后期管护:其中,参考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中“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 ”等,规定了适用于本标准的后期管护方法。(三)检验现则第 13 章 评估验收:其中,参考了湿地植被修复技术规程 (DB34/T 2831-2017)中“湿地植被修复验收 ”,并结合湘江保护协调委

9、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建设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湘江保护办 20174 号)和湖南省林业厅颁布的2018年湘江流域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的试点建设编制方案的原则要求,规定了适用于本标准的退耕还湿建设后评估验收的标准。四、主要试验或者验证的分析等(一)主要技术指标确定本标准各项技术是长期从事我省湿地生态研究的权威科技人员从长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的先进适用性技术,并借鉴利用了国家、 行业、地方层面上成熟的技术,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对规范我省退耕还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 普及标准实施, 可极大地提高我省退耕还湿农业面源

10、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二)预期的经济效果在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自我维持功能,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同时,退耕还湿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水质;在建设近期预计能够产生湿地植物、农产品等经济效益,远期预计能够产生生态旅游农村振兴等经济效益,构建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兼具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的湿地森林生态系统。五、采标情况说明本标准是专门针对我省退耕还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方法,是首个符合我省退耕还湿技术标准,属国内领先水平。六、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由于本标准为地方性基本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本标准文本未见重大分歧意见。八、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一)组织措施本标准为推荐性省级地方标准。 建议该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时, 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宣传、推荐该标准。(二)技术措施1、建议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该标准。2、建议举办由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班。3、建议由标准编写单位专家负责编写实施该标准的宣传学习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