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6215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六里屯升压110KV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第二标段沉降观测方案一、监测目的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护构造及周围建筑物等进展变形测量;1及时了解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变形速率和变形趋势,把握施工过程中构造所处的平安状态。2估计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稳定性,掌握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预防。3通过对变形数据的分析,及时反应变形测量信息,并提供变形测量的有关信息,便于其科学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施工工序,到达平安施工的目的。二、洞内及洞外观察2.1观察内容地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描述,包含开挖面地质描述和掌子面预测探孔的地质描述。地下水类型、渗漏水状况、涌水量大小、位置、水质水味和颜色等。开挖工作面的稳

2、定状态,有无剥落现象。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外表、裂缝状况及渗漏水状况的观察和描述,记录喷射混凝土产生剥离的状况。与施工段相应的地表和建构筑物状况。2.2测点布置每一开挖环一个断面。2.3观察频率对开挖后尚未支护的围岩土层及掌子面探孔应随时进展观察并作记录,对开挖后已支护段的支护状态以及施工段相应地表和建构筑物,每施工循环观察和记录1次。三、地表沉降监测3.1测点布置通常应沿隧道中线布设一行监测点,纵向间距按地表实际状况正常段为30m,过路段为10米。详见监测布点示意图。每个横向监测断面布置7-11个测点,其最外点应位于构造外沿不小于1倍埋深处,在特殊地质地段和周围存在重要建构筑物时,监测断面加

3、密。横断面上各测点依据近密远疏的原那么布设。沉降监测点布设图3.2监测仪器采用DS1水准仪。3.3监测频率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2B时,12次/天;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2BL5B,1次/2天;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5B时,1次/周,根本稳定后1次/月。B:隧道直径或跨度;L:开挖面与监测点的水平距离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增大监测频率。四、初期支护构造拱顶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4.1测点布设A、初期支护构造拱顶沉降每30m一个断面,每断面1个测点。初期支护构造拱顶沉降测点与地表沉降点应互相对应,以便进展比照分析。B、初期支护构造净空收敛在隧道拱脚处布设水平收敛测线,每30m一个断

4、面,并与地表和拱顶初期支护构造拱顶沉降监测断面互相对应。4.2监测仪器拱顶沉降采用水准仪DS05,净空收敛采用收敛计。4.3监测频率初期支护构造拱顶沉降监测和初期支护构造收敛监测的监测频率主要根据沉降和收敛速率及离开工作面的距离而定。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监测频率沉降或收敛速率距开挖面距离监测频率2mm/天且5mm/天01B12次/天0.52mm/天12B1次/天0.10.5mm/天25B1次/2天0.1mm/天5 B以上1次/周根本稳定后1次/月B为隧道跨度m。同一监测断面内,由于测线和测点的不同,沉降和收敛速率也不同,因此应以产生的最大速率来决定监测频率。五、工作竖井及沟槽监测工作竖井及沟槽施

5、作过程中,需对工作竖井井壁和边坡进展监测。采用巡视检查与仪器观测2种方法进展。5.1巡视检查(1)巡视检查根本要求:设立专职巡视检查人员一名,在工作竖井施工及沟槽开挖过程中每天不连续地进展巡视;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摄影等器材进展。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构造、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检查情况进展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观测数据结合,进展综合分析。(2)巡视检查内容:支护构造的巡视包括:支护构造成型质量;地圈梁、侧墙有无裂缝、较大幅度变形;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工作竖井底部及侧墙有无涌土、流砂、管涌、进水等现象,边坡有无开裂

6、、变形和滑移,顶部土体有无沉陷、开裂等不稳定现象施工工况的巡视包括: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工作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工作竖井降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起堆荷载。周边环境的巡视包括: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监测设施的巡视包括: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设施的完好及保护情况。5.2仪器观测观测工程:工作竖井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1)水平位移观测采用经纬仪进展观测,按照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

7、B50497-2021的规定: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根据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基坑地圈梁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设计控制值(mm)15153030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53.06.0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本工程地圈梁顶部水平位移设计控制值定为15mm,边坡水平位移控制值定为20.0mm,其监测精度须小于3.0mm。2竖向位移观测本工程定为三级基坑,采用水准仪进展竖向位移的观测,按照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21的规定: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基坑顶竖向

8、位移监测精度 (mm)竖向位移报警值1515303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30.51.5工作竖井竖向位移控制值定为15.0mm,边坡竖向位移控制值定为20.0mm,使用DS3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观测,各观测点与基准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水准路线。六、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序号检测工程位移控制值位移平均速率控制值mm/d位移最大速率控制值mm/d1暗挖隧道地表沉降(道路地表沉降)30mm(15mm)2(1.5)5(3)2拱顶沉降30mm253水平收敛20mm134工作竖井水平位移15mm255竖向位移15mm256沟槽水平位移20mm257竖向位移20mm258建筑物沉降值20mm139

9、差异沉降15mm13七、三级预警黄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到达极限值的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到达极限值的之间而另一指标未到达该值时。橙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到达极限值的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到达极限值而另一指标未到达时;或双控指标均到达极限值而整体工程尚未出现不稳定迹象时。红色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到达极限值,与此同时,还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实测的位移或沉降速率出现急剧增长;隧道支护混凝土外表已出现裂缝,同时裂缝处已开场渗流水。发出黄色预警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加强对地面和建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应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发出橙色预警时,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应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应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作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立单位同意后执行;发出红色预警时,除应立即向上述单位报警外还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经设计、监理和建立单位分析和认定后,改变施工程序或设计参数,必要时应立即停顿开挖,进展施工处理。- 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