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36137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大教计算机研室介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术团队团队简介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8人,信息安全及电子商务博士研究生 40余人,信息安全硕士研究生 100 余人。所有专职人员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2 人、高 级工程师2人、讲师8人,助教1人。实验室总面积约 400平方米,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及中间件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系统开发工作。科研队伍团队主任:秦志光 (博导、教授)团队秘书:陆庆团队教师:许春香(博导、教授),张凤荔(博导、教授),蒋绍权(教授),耿技(教授) 周世杰(副教授),陈文宇(副教授),何兴高(高级工程师),吴立军(副教授),田文

2、洪(副 教授),吴劲,聂旭云,李发根,廖永建,王勇,刘梦娟,禹勇,罗旭成,钟婷,程红蓉,陈伟, 钱伟中,傅翀,刘瑶研究方向1.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2. 分布式计算及中间件技术3. 操作系统技术及其安全4. 网络攻防技术5. 系统安全软硬件协同设计在研项目目前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科技部 863 计划项目:2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 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2项 国家 242 项目:4 项四川省科技攻关:10 余项秘密项目:1 项其他:20 余项科研成果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和部省级以及地方企业的若干科研项目,近年来共在各类国际和国内重 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3、30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SCI、El、ISTP收录,出版专著、 教材多本,多项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励。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如下:1. 网络化系统容灾系统依据项目合同书要求,我们开发了一套“网络化系统容灾系统”软件,具备企业、公司大中型 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网络和主机等资源的容灾防护功能。各安全组件可视为软件代理(Agent), 运行在相同或者不同的主机之上。可独立运行,也可协同工作,可根据具体的安全需求选择定制, 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完整性。主要组件和功能、性能如下:(a) 网络安全评估与管理系统(网络级的容灾保护):评估网络安全情况,提供相应网络安全 策略。系统的安全评估值与

4、攻击造成的真正损失的偏差为-20%20%;安全策略的发送时间为分 钟级(b) 入侵检测与动态防御管理系统(主机级的容灾保护):提供入侵检测和防火器规则动态 修改功能。入侵识别率达 70%,误警率低于20%,漏报率低于20%,防火墙策略调整时间为秒级(c) 网络化文件容灾保护系统(文件级的容灾保护):对文件提供监控和网络化恢复功能。具体 性能根据文件大小不同,一般 100m 以内的文件在分钟级就可恢复。(d) 应用容灾保护系统(进程级的容灾保护):监控应用进程,发现异常则自动本地或远程 重启进程。(e) 主动响应系统:提供网络诱骗和服务切换的主动响应功能。2. 网络信息防护技术(a) 完成了一个

5、“网络信息综合防护软件”系统,该系统由入侵检测子系统、攻击源回溯子系 统、快速反应子系统、自动保护子系统、灾难防御与恢复子系统组成。上述安全组件形成了一个 有机的整体,能够实现组件间的信息交互以达到对网络信息综合防护的目的。(b) 该系统基于安全域的攻击源回溯技术具有回溯率高、收敛时间短、资源占用少,且不修改 现有网络协议及拓扑结构的特点。(c) 在网络攻击快速响应方面,基于攻击吸收和网络诱骗技术的快速响应机制,提高了响应的 有效性、及时性和可靠性。3. PKI 体系结构平台软件包括CA、RA、管理工具和开发包。目前已开发了初步的WPKI产品,能发行WTLSECDSA证书, 支持ECDH的WT

6、LS协议,并已安装到北京科银京成公司的deltaWAP产品中。4. 中间件安全历年来的成果包括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对象中间件Corba和应用服务器J2EE等。在这 些产品中,集成了本课题组安全中间件技术,将安全协议、加密和完整性技术应用于这些中间件 中,特别是对 Corba 产品,已开发了符合规范的 Corba/SSL 结合体。5. 网络信息内容审计与监管技术(a) 针对高速网络下的数据采集问题,提出了一套数据分流和负载均衡算法,并结合分光器 的硬件分流,很好的解决了负载问题。(b) 软件系统实现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多种协议的分析与还原,如:HTTP、BBS、SMTP、POP3等 等,满足当前

7、网监等部门网络监控的需要,并提供简洁方便地操作界面。协同自主计算实验室一、团队简介 大规模协作计算(包括网格计算)、自主计算以及信息安全性可靠性是当今计算机及软件界所关心的重要 课题,被认为是下一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协同自主实验室结合国际科学前沿领域,面向国家 需求,主要从事“云”计算,协同自主计算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团队学术带头人戴元顺博士是我校重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表了60 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5 部著作。其中包括15篇Transactions论文发表在诸如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Sof

8、tware Engineering等会刊上;35 篇国际期刊论文;还有 20 余篇在 INFOCOM, ICPADS 等计算机界的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论文,SCI检索31篇,SCI他引52次。获ICPADS05年最佳论文奖和IIE Transactions04年最佳精选论文。5部著作由Springer、World Scientific和IEEE等出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以及4个国际期刊编辑或编委。还应邀担任 多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总主席(General Chair)以及评审及策划主席(Program Ch

9、air)等职务。团队其他学术骨干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及博士学位。二、科研队伍团队主任:戴元顺(博士、教授、博导)顾问兼指导:周明天 (教授、博导)团队秘书:田玲 团队教师:佘堃(博士、教授、博导)、祝峰(博士、教授)、杨波(博士、教授)、向艳萍(博士、 副教授)、杨浩淼(博士)、陈波(博士)、孙明(博士)、肖明宇三、研究方向1 、 云”计算;2、微纳级协同自主计算;3、粒计算、粗糙集;4、大规模组群安全密码学;5、可信及可靠性研究。四、在研项目1、基于我现有的网格计算技术实现网格虚拟化(Virtual Grids)的研究和应用(NSF出资830万美元由美国七所大学联合研究开发)。并在透明计算(T

10、ransparent Computing)以及工作流管理(Workflow Management)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GridSolve项目(由 NSF和美国能源部出资3百 万美元开发)。该软件可以在我们ICL网站免费下载http:/icl.cs.utk.edu/netsolve/。2、由戴元顺博士率先提出了大规模协同自主计算的概念,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34万美元 的资助,并和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将其应用到小行星带探索中的研究项目。以及其继续课题一一微纳级协 同自主计算的研究。3、新的组群密钥安全技术,在加密中实现了组群分层权限管理,并已应用到美国军方

11、医院,CISCO公司 也在其最新的产品中付费使用该专利技术。基于此技术,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大规模的组群中,使更多的不同 机构以及大型的跨国公司可以安全保密的传输数据。此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全国性的军事系统,银行系统、信 用卡系统、网上贸易, 公共医疗系统等其他社会经济领域,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4、实验室在研项目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1项,四川省科 技支撑计划子项目 1 项,横向科研项目 2 项。五、科研成果1、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XXX技术研究,2005.04-2007.03,验收结果为“优”。2、申请美国国家专利一项: A Key Management

12、 Mechanism for Trusted Collaborative Computing。3、完成四川省科技厅青年软件创新项目两项,通过验收。嵌入式实时系统学术团队团队简介: 嵌入式实时系统技术团队 是国内最早从事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技术研发的科研机构之一 (从八十年 代末期开始)。这一研究方向已经成为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主要方向,是专门从事嵌入式计算 机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本研究群体的研究工作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支撑,长期从事嵌入式实时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内核、实时网络、开发工具、嵌入式实时软件可靠性测试及评价、实时软件设 计方法学、soc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已成为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

13、用博士点的主要学术 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以在多个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多种嵌入式产品在军事和民 用领域得到应用。近十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多项嵌入式相关的重点课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嵌入式实时操作 系统CRTOS及开发工具,储备了相关的技术人才,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中青年教师以 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部分研究成果成功投入到机载、星载及网络终端等关键领域。科研队伍: 团队主任:雷航教授 团队副主任:桑楠教授 团队顾问:熊光泽教授 团队秘书:廖勇团队教师:罗克露教授、杨国武教授、詹瑾瑜、郭文生、杨霞研究方向:1. 嵌入式实时系统高可信技术研究2. 嵌入式集成开发平台3仿真开发

14、工具4. 嵌入式实时网络技术5. 实时软件可靠性6. 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科研项目:1. 信息家电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 实时容错网络(四川省重点项目)3. 面向PDA的嵌入式Linux软件操作平台(国家863项目)4. 嵌入式实时 Linux (云南省科技厅合作项目)5. 安全可靠的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微软合作项目)6. 汽车电子一嵌入式图形用户接口7. 嵌入式环境监测系统8. 面向航空电子的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开发科研成果:在“八五”、“九五”期间,承担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十项,包括:l取得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CRTOS micro x86/spm 系列、CRTOS D

15、SP/CX3X、CRTOS forPowerPC 860)、嵌入式交叉开发工具(Lambda Tools原型)、嵌入式实时网络(MIL-STD-1553B协议 网络软组件、RFNX/53B、BITBUS/1553B协议网络软组件、RFNC/BB、Ethernet/1553B协议网络软 组件、RFNC/ET、嵌入式TCP/IP协议通用网络软组件、RNX/ET)等、实时多任务软件的可靠性评价 及辅助测试系统SRET、嵌入式CORBA等多项研究成果。l突破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包括纳核)、实时网络(现场总线网络和实时TCP/IP)、实时多任务的可靠性建模和评价、面向领域的应用编程中间件、嵌入式系统软总线(如嵌入式 CORBA) 等的多项关键技术。l获得了多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防科技成果奖,其中“八五”预研成果“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或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预研成果“超微内核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获国防科技成 果三等奖,“军用实时嵌入式应用支撑环境”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十五”期间,承担了 “863”嵌入式软件专项(面向PDA的嵌入式Linux软件操作平台)项目、 四川省科委“高速现场网及高速以太网”、“实时和非实时混合以太网技术研究”、以及军工、 民用等的等项目的研制。科研学术:期发论文名称发表刊物4 口卷号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