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735763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采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采油技术(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微生物采油技术 32、 煤矸石生产高性能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技术 63、 新粉煤灰与矿渣制备高性能矿渣纤维技术 84、 新型高效复合脱硫、脱硝材料与技术 115、 煤炭发电过程余热高效回收技术 136、 提高热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无焰燃烧技术 157、 纳米材料的大规模组装及能源应用 178、 工业印染废水矿物法脱色新技术 209、 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 2310、 高效微生物采油技术 2811、 高效污染治理微生物制剂与应用技术 3012、 无污染废糖蜜高效酒精发酵技术 3213、 厨房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3414、 农村有机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3615、 生活排水多介质生态湿地处理

2、技术 3816、 处理污染河水的河道旁路沟渠式生物接触氧化法4017、 超级固体生物发酵塔 4418、 污泥干化处理新工艺 4719、 污泥微波处理器 5020高灵敏宽程现场分析测试盒 5221、 提高凝析油气田产量的气润湿反转技术 5722、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923、油气田产量预测软件 6124、 运用超临界 CO2构筑的高效太阳能发电/供冷/供热技术 6425、 运用超临界CO2构筑的高效太阳能热水器技术 6626、 运用超临界 CO2构筑的高效太阳能干燥技术 6727、 运用超临界 CQ构筑的高效太阳能供暖技术 6828、CO地热泵区域供暖/制冷技术6929、 超低温制冷 C

3、O2热泵技术 7130、 中低温废热高效利用发电 /供暖技术7331、 废热燃料化技术7532、 天然气热冷电高效三联供技术 7733、 使用可再生式能源或者清洁能源的海水淡化/污水处理技术 7934、清洁电解水制氢技术 8135、小型风力发电技术 8336、自然循环高效脱氮工艺一一GNC8437、垃圾渗滤组合处理技术 GLC8638、高效生物滤池工艺GBAF8839、高效生态处理系列技术一一GEWP9040、新型环保发动机压电喷油器的关键技术 9141、汽车车体噪声与振动信号处理和控制 9642、便携式光伏电源的开发应用 9843、以反方向旋转的立轴风机 10244、 CCS项目技术支持、咨

4、询与服务一一中国首个CCS项目-神华10万吨/年10645、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 10946、过氧酰基硝酸酯(PANS在线监测仪 11147、GC-FID/MS快速在线监测仪 11348、 大气气态污染物与气溶胶连续收集与在线分析仪11549、 高比能电池研发 11750、 秸秆-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12151、 处理废液废水过滤器及过滤陶瓷管的开发 12252、 高温陶瓷过滤材料的研究及其处理高温烟气过滤除尘技术 12353、 无焰燃烧冷凝锅炉 12454、 炼钢用氧枪及氧燃喷枪节能技术 12555、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新技术 12656、超细颗粒物减排新技术 13257、新型高效

5、复合脱硫脱硝技术 13358、 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 13459、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 13560、 微藻提取培养技术 13661、 纤维太阳能电池 13762、 新型燃料电池聚合物质子交换膜 1391、微生物采油技术一、项目概述中小型城市污水高效处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生态带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和开发。二、应用范围可以作为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污染综合治理的有效技术支撑;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在各个大型油田开采区使用三、技术优势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污染物作为所需的 “粮食 ”而进行降解和利用, 从 而对污染物质进行治理; 在各种环境中微生物无法单独存在, 而是形成微生

6、 物“社会 ”群落,废水生物处理实际上是对微生物的定向激活和调控, 发挥功 能微生物的作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限制。北京大学工学院拥有全国唯一、 对各种环境微生物群落进行系统分析和调控的研发平台; 北京大学工学院拥 有全国最大的污染治理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四、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五、项目所处阶段已开始了对滇池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采油技术在大岗、 大庆等油田实 验测试,效果良好。六、市场状况及市场预测由于该技术综合地使用多种技术处理污染问题, 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率要 高很多。在目前的环境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市场的潜力更为巨大。七、所需设备及投资估算400 万元。约需23年,完成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工

7、作,经费约为八、合作方式与采油与炼油企业合作。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建立产业化公司。#2、煤矸石生产高性能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技术一、项目概述煤矸石的主要矿物是粘土矿, 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三氧化二铝以及残 存的碳。而煤矸石所含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残碳又是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复合氮氧化铝硅 (一种新型高性能耐火材料) 的主要原料。 利用 煤矸石合成高性能的氮氧化物耐火材料, 既可以充分利用煤矸石废弃资源与 能源,还可以解决耐火材料原料紧张的局面, 并提供高性能的新型耐火材料 产品,同时缓解因耐火材料开采、 生产以及煤矸石污染等带来的一系列环境 与社会问题。二、应用范围利用电厂或大型矿业

8、企业产生的煤矸石生产高性能氮氧化物复合耐火 材料产品,可以应用于高炉及有色金属冶炼。三、技术优势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山西新型炉业集团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利 用煤矸石生产高性能氮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产品,经过近 5 年的联合攻关, 年处理 5万吨煤矸石的工业示范生产线于 2009年 10月 19日在山西太原点 火。经过几年工艺、 设备等的联合攻关, 利用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的氮氧化物 耐火材料产品的性能已经全面达到了以金属铝粉和金属硅粉为原料的产品 水平。该项目不仅是拥有 6 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副产 物环保新技术,其工业示范还是该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技术突破。研究还发现,氮

9、氧化物耐火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抗侵蚀和抗热震性能, 利用煤矸石合成的氮氧化物耐火材料不仅可以直接用于高炉以及有色金属 冶炼用耐火材料, 而且在铁沟耐火材料、 铁水包耐火材料、 连铸中间包耐火 材料以及连铸水口功能耐火材料中适量加入所合成的氮氧化物耐火材料, 可 以不同程度提高各类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因此,该类耐火材料的工业生产与推广应用, 不仅实现了煤矸石的高附 加值利用, 而且可以提高多种传统耐火材料的质量, 提高该类耐火材料的市 场竞争力,促进耐火材料工业和耐火材料产品的更新换代。四、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水平。五、所需设备及投资估算总投资 7000 万元。六、合作方式合作建立产业化基地和公司。3

10、、新粉煤灰与矿渣制备高性能矿渣纤维技术一、项目概述2008 年我国燃煤电厂以及供热燃煤锅炉所产生的粉煤灰(渣)量近 4 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约 40%。随着煤电的增长, 每年新增粉煤灰贮 藏量约 0.5亿吨,至 2008年粉煤灰历年贮藏量超过 12 亿吨,不仅消耗大量 的冲灰用水, 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 目前所利用的部分粉煤灰基本上局限于 低附加值的填路和建材等。 今后如果大幅度开发低阶劣质煤的利用, 则粉煤 灰排放可能大幅度攀升,预计到 2020年,我国粉煤灰年排量将达 5 亿吨左 右,且大部分在远离大城市的矿区, 能否拓展粉煤灰的使用领域、 提高单位 利用价值, 已成为影响我国煤炭、

11、 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 此开发粉煤灰、煤渣高技术、 大规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可以解决制约煤 电发展瓶颈, 还可有效缓解粉煤灰堆存占用土地及粉尘对西部、 华北等干燥 地区区域环境的影响。二、应用范围燃煤企业固体废物处理,新型环保建材生产。三、技术优势北京大学工学院首次研究了利用粉煤灰 (渣)与高炉渣制备矿渣纤维的 工艺技术, 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已经申报了相关的发明专利, 且获得了 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联合资助。 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各种粉煤灰与炉渣混合后熔渣组成对熔渣黏度与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及黏度控制方法; 研究了混 合熔渣温度与熔渣黏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与控制方法; 研究

12、了不同熔渣黏度 与表面张力时适宜的熔渣纤维化工艺与纤维质量; 研究了添加剂种类与加入 量对熔渣纤维化工艺与纤维质量的改善作用。 不仅在实验室内获得了优质纤 维,而且进行了 200 公斤级的放大试验。四、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五、项目所处阶段实验室开发阶段。六、市场状况及市场预测根据粉煤灰、 煤渣的组织与物性特点, 开发硅酸铝纤维产品是一条可行 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 粉煤灰纤维化技术不仅可以成分利用煤灰、 煤渣中的 各种成分,而且可以利用煤渣的热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煤灰、煤渣 生产的纤维可以制备保温隔热材料以及建筑保温材料,不仅可以大规模生 产,从而解决粉煤灰、 渣的规模化利用问题, 而且

13、大幅度提高我国建筑节能 水平,从而为我国节能降耗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七、所需设备及投资估算总投资 1000 万元八、合作方式合作建立产业化基地和公司#4、新型高效复合脱硫、脱硝材料与技术一、项目概述燃煤过程二氧化硫排放是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 国内外对燃煤过 程硫污染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 开发出了许多治理的方法, 但是,已经可以 工业化或者中试过的主要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缺点, 主要包括: 投资大、运 行费用高, 或者废弃脱硫剂无回收价值, 废弃脱硫剂的堆放存储占有大部分 的面积, 同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等。 目前,我国烟气脱硫主要采用石灰 石膏法,虽然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但是存在着大量无

14、法解决的问题:不 仅在制备CaO时需要排出大量的CQ,而且其脱硫产品一一石膏,几乎无回 收经济价值,堆放存储的废弃脱硫石膏占有大量的土地,释放出有毒物质, 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浪费大量的硫资源。二、应用范围燃煤企业脱硫、脱硝。三、技术优势北京大学工学院利用纳米表面修饰活性半焦的方法, 制备了性能优异的 新型烟气脱硫剂。分别申报了新型活性半焦生产方法以及新型纳米复合脱 硫、脱硝剂的生产与脱硫工艺的发明专利。所开发的吸附-再生型的新型脱硫剂及其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果好、工艺流程短、投资与生产成本低、脱硫剂可循环使用、脱硫副产品可充分回收等优点,而且,通过优化的工艺, 可实现同时脱硫与脱硝。具有很好的

15、应用前景与实际推广价值。四、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五、项目所处阶段实验室开发阶段。六、市场状况及市场预测本技术可应用于现有燃煤工业锅炉的煤改气工程, 为更加节能、 更具环 保的燃气工业锅炉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七、所需设备及投资估算总投资 3000 万元。八、合作方式合作建立产业化基地和公司。5、煤炭发电过程余热高效回收技术一、项目概述煤炭电力系统烟气、 灰渣都含有大量的显热, 如何利用该类废热 (余热) 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大学在此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所研发的废热利用 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中低温的废热,一般 500C以下,特别是200r以 下的废热难用于发电。 发电技术的热力学循环中利用的流体工质, 对环境不 造成污染。有效实现发电的效率在 6%30%之间。除发电外,还可以向用 户供暖以及热水等。新研发的技术,可以用 60 r水平的低温发电以及供能。 特点是:利用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