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35653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量叶片泵设计与计算(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1.1双作用叶片泵构成构造 构成构造: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壳体等 12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图11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Fig 1Doube-tin vae pump principe of rk 1定子;2吸油口;3转子;4叶片;5压油口 如图1-1所示。它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状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

2、。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毕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因此称为双作用叶片泵。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因此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R、两段短半径r和四段过渡曲线所构成。当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建压后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通过渡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叶片外伸,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要吸入油液;再从大圆弧通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叶片被定子内

3、壁逐渐压进槽内,密封空间容积变小,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因而,当转子每转一周,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毕两次吸油和压油,因此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因此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互相平衡,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密封空间数即叶片数应当是双数。1.3 双作用叶片泵构造特点1双作用叶片泵的转子与定子同心;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由两段大圆弧、两段小圆弧和四段定子过渡曲线构成;3双作用叶片泵的圆周上有两个压油腔、两个吸油腔,转子每转一转,吸、压油各两次双作用式。双作用叶片泵的吸、压油口对称,转子轴和轴承的径向液压作

4、用力基本平衡;即径向力平衡卸荷式。5双作用叶片泵的所有叶片根部均由压油腔引入高压油,使叶片顶部可靠地与定子内表面密切接触。6老式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一般倾斜安放,叶片倾斜方向与转子径向辐射线成倾角,且倾斜方向不同于单作用叶片泵,而沿旋转方向前倾,用于改善叶片的受力状况,近来观点觉得倾角为最佳。1.4双作用叶片泵排量和流量计算图1-2 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计算 1-转子 2叶片 3-定子如图12所示,泵的排量为 (1-1) 式中 R定子内表面长圆弧半径;r定子内表面短圆弧半径;转子或叶片宽度;叶片数。若叶片厚度为,且倾斜角安装,则它在槽内往复运动时导致叶片泵的排量损失为 双作用叶片泵的真正排量为 (

5、1-2)泵的实际流量为 (1-3)2 双作用叶片泵设计原始参数设计原始参数:额定排量:额定压力: 额定转速: 设计方案分析与选定3.1 设计总体思路本设计为定量叶片泵的设计,叶片泵实现定量可以是定心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此处选择双作用叶片泵进行设计。以双作用叶片泵自身的构造特点实现定量,并参照型叶片泵构造,结合既有新技术和新观点进行双作用叶片泵的设计。3.泵体构造方案分析与选定本设计为单级双作用叶片泵,它分为单级圆形平衡式叶片泵和单级方形平衡式叶片泵两种类型。3.21圆形叶片泵圆形叶片泵的重要构造特点和存在问题:1采用固定侧板,转子侧面与侧板之间的间隙不能自动补偿,高压时泄漏严重。只能

6、工作在70MPa如下的中、低压。2进、出油道都锻造在泵体内称为暗油道,锻造清沙困难。并且油道狭窄,高转速时由于流速过快,流动阻力大,容易浮现吸空和气蚀。3侧板与转子均带耳轴,虽然支承定心较好,但毛坯费料,加工不以便。这种构造装配时对后泵盖联接螺钉拧紧扭矩的均匀性规定很严,否则容易导致侧板和转子的倾侧,使侧板与转子端面的轴向间隙不均匀,导致局部磨损。3.22方形叶片泵方形叶片泵重要构造特点与圆形叶片泵相比,重要有如下改善: 1简化了构造,在同等排量的状况下,外形尺寸和重量比圆形泵大大减小。 2取梢转子和侧板的耳轴,改善了加工工艺性,并且可节省毛坯材料。装配时虽然泵盖四个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很均匀,也

7、不致影响侧板与转子端面的均匀密合。 采用浮动压力侧板,提高了容积效率和工作压力。 4进油道设在泵体,排油道设在泵盖,均为开式油道,不仅锻造以便,并且油道畅通,虽然高转速工作时流动阻力也较小. 传动釉输入端一侧的支承较强,可以承受径向载荷,容许用皮带或齿轮直接驱动,有一定的耐冲击和振动能力。3.23 方案选定综上所述,方形叶片泵具有构造紧凑,体积小,可以适应高转速和较高压力工作,耐冲击、振动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特别合用于工程车辆液压系统。加之其加工工艺性也比圆形泵优越得多,因此在一般工业机械上也获得广泛应用,已逐渐取代圆形泵。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定方形叶片泵为本设计的叶片泵类型。3. 叶片倾斜角方

8、案分析选定3.1 叶片倾角对叶片受力的影响图-1 叶片顶端受力分解图32 转子对叶片的作用力 定子对叶片顶部产生的反作用合力F可以分解为和两个分力见图31,其中横向分力枝叶片靠向转于榴一侧并形成转子槽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阻力见图,对叶片的自由滑动十分不利,严重时将会导致转子槽的局部磨损,导致泄漏增长,甚至因摩擦力太大而使叶片被咬住不能伸缩滑动。此外,还使叶片悬伸部分承受弯矩作用,如果力过大,或者叶片悬伸过长,叶片尚有也许折断。因此,分力的存在对叶片泵的寿命和效率都很不利,设计上应设法尽量减小其数值。由图3-1和图3-2 (1)式中,为合力F的作用方向与叶片间的夹角 (-2)式中,为转子槽与叶

9、片摩擦系数。合力F与叶片之间的夹角越小,则分力越小。最抱负的状况是令叶片的方向正好与F力的作用方向一致,这时,由引起的转于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力亦为零,叶片的伸缩滑动将完全不受转于槽阻碍。 图3-3 叶片倾角与作用力方向在图3-中,是定子曲线接触点处法线方向与叶片方向的夹角,称为压力角,是定子与叶片的摩擦角。由图可见,各角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3-3)因此,要使角为0应使压力角等于摩擦角。由此得出结论;定子曲线与叶片作用的压力角等于摩擦角时对叶片产生的横向作用力最小,叶片与转子槽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和摩擦磨损量最小,因此压力角的最优值为 (34)当摩擦系数时,。 如图3-3所示,在叶片向旋转方向

10、前倾放置的状况下,吸油区定子与叶片作用的用力角为 (35)式中为定子曲线接触点A处的法线与半径OA的夹角,为叶片的倾斜角,即叶片方向与半径方向A的夹角。32叶片倾角的两种观点1老式观点:平衡泵叶片应具有一定的前倾角老式观点觉得,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应当向旋转方向朝前倾斜放置。以往生产的大多数叶片泵亦按此原则设计制造,叶片前倾角其至达。这种观点的重要理由如图3-4所示:定子对叶片作用的横向分力取决于法向接触反力和压力角,即,为了使尽量沿叶片方向作用,以减小有害的横向分,压力角越小越好。因此令叶片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一种角度,倾斜方向是叶项沿旋转方向朝前偏斜,使压力角不不小于角,即,否则压力角将较大。

11、2 新观点:觉得取叶片前倾角更为合理影响压力角大小的因素涉及定子曲线的形状反映为角的大小和叶片的倾斜角。事实上定子曲线各点的角是不同的,转子旋转过程中,要使压力角在定子各接触点均保持为最优值,除非叶片倾斜角能在不同转角时取不同的值,且与保持同步反值变化,而这在构造上是不也许实现的。因此,叶片在转子上安放的倾斜角只能取个固定平均合理值,使得运转时在定子曲线上有较多的压力角接近于最优值。由计算机对不同叶片泵所作的计算表白,为使压力角保持为最优值,相府的叶片倾斜角一般需在正负几度沿转子旋转方向朝后倾斜为负的范畴内变化,其平均值接近于零度;加之从制远以便考虑,因此近期开发的高性能叶片泵倾向于将叶片沿转

12、子径向放置,即叶片的倾斜角。 a b图3-4 叶片前倾时压力角a压油区 吸油区.3我倾向的观点新观点:叶片倾角为0.理由:老式观点是靠经验得出的值,而现代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计算解决此类复杂问题,并通过计算证明了老式观点的错误。老式观点的错误还在于: 1在分析定子对叶项的作用力时未考感摩擦力的影响,计算有害的横向分力使不是以反作用合力F为根据,而是以法向接触反力为根据,因而得出压力角越小越好的错误结论。事实上由于存在摩擦力,当压力角时,定子对叶顶的反作用合力F并不沿叶片方向作用,即并非处在最有利的受力状态,这时转子槽对叶片的接触反力和摩擦力并不为零。 2忽视了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在吸油区和

13、压油区受力状况大不相似,并且吸油区叶片受力较压油区严重得多的现实,错误地把改善叶片受力的着眼点放在压油区而不是吸油区。叶片向前倾角有助于成小压力角的结论事实上只合用于压油区。相反,由图3-可见,在吸油区叶片前倾反而使压力角增大,变为,使受力状况更加恶劣。3.4 叶片倾角方案选定综上,设计的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前倾角选择。3定子过渡曲线方案分析与选定平衡式叶片泵定子大、小圆弧之间过渡曲线的形状和性质决定了叶片的运动状态,对泵的性能和寿命影响很大,因此定子曲线问题重要也就是大、小圆弧之间连接过渡曲线的问题。定子曲线的设计即指的这部分过渡曲线的设计。由于定子曲线对叶片泵的排量、输出流量的脉动、冲击振动、噪声、效率和使用寿命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定子曲线是叶片泵设计的核心之一。34.1双作用叶片泵性能对定子曲线的规定使输出流量脉动小泵瞬时流量公式: (3-6)而 由上式知泵输出流星的均匀性取决于处在一种区段定子曲线范畴内各叶片径向运动速度之和与否变化,或者说取决于定子曲线相应各点的矢径变化之和与否能保持为常数。最简朴的状况是定子曲线的速度特性在整个 角范畴内保持为常数,这时只要处在吸油区的叶片数k=常数,就有常数=常数,输出流量的脉动就为零。2使叶片不脱离定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