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735060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闫千户小学郑东珑2012/3/26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可见,跨文化意识在

2、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英文文章,而且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如果认为学生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那么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以致语用失误,交际失败。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

3、才能使英语教学不失其完整性,学生真正学以致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单词是英语语言的细胞,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方言、说话目的等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况: 1、语域:指在具体条件下,习惯应用的语言形式。如在与人打招呼时,何时用How do you do? 何时用How are you? 何时用Hi! 何时用Good morning! 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pretty, 表示男孩英俊

4、用handsome, 要避免用错。 2、搭配:英语中有些单词搭配力强,应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学到 “man” 就可以扩大学习policeman, postman, snowman, 等。 3、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达。要想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应该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 (二)、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1.习语和俚语的介绍在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使用习语(idiom)及俚语(slang), 而中国人最为头疼的恰恰就是习语和俚语。我们往往会从字面理解,把big fish(大人物)说成是“大鱼”、 small p

5、otato(小人物)说成是“小土豆”。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习俗、风俗与我国是大不一样的,比如我国自古以来是以黄色为珍贵颜色,而西方则是以紫色为珍贵颜色,如习惯用语:to be born in the purple(生于帝王之家、高贵家庭) 不是在紫色中出生;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不是下猫下狗等等。这些习语或习惯用法不能单独去记,一定要在上下文或情景、场景中去记,才能记忆深刻。 2.习惯用法的介绍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并使用这些英美习语的良好习惯,比如“每日一句”或课前1分钟“Free talk”,都可用来介绍习惯用语,同

6、时还可以编一些包含文化内涵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析,如:at sixs and sevens是什么意思;One boy is a boy, two boy half a boy, three boy no boy与中国哪句谚语意义相似等。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在交际中如果遇到这些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切忌“望文生义”,因为成语具有整体性,其喻义不是其组成部分语义的简单相加,要弄清它的确切意思,不能把词分割理解。(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

7、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自编自演,把耳闻目睹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 “Th ank you.”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

8、。(四)充分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西方的一些重要节日,如Christmas, Easter, Halloween, 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Festival 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介绍一些节日常识,如在Dragon Boat Festival,人们通常划龙船(Have dragon boat races),吃粽子(Eat rice dumplings);而在Easter,则制作巧克力蛋(Make Easter eggs)。又如在4B学习了水果和食品的词汇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

9、语角”活动,准备一些西餐,边品尝边用简单的英语介绍食物(包括西餐的就餐礼仪)等,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西方食文化带来的乐趣,又能实践已学过的语言。(五)体态语言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起始阶段就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体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表达自如,教师首先要训练学生能够对一般的赞扬、请求、询问等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来自于英语语言,有的却少不了生活夸张的体态、表情和动作。例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来召唤的方式“Come here”学生能够立即做出反应 “OK”,受到别人的赞赏“You are really nice today”,学生要习惯用西方人的反应方式“T

10、hank you.”;面对别人的请求“Can I have some chicken?”要立即做出反应“Sure”或“Sorry”。另外,西方国家的人民受文化习俗的影响,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时往往会使用夸张的体态语言。如他们习惯用耸肩的动作来表示否定的想法“No.”,“I dont know.”,“Its impossible.”他们还会用拇指和食指绕成一圈,同时竖起三个手指表示“OK”,用V型手势表示成功、胜利。教师要善于表现,并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模仿练习,逐步达到自然习惯运用程度。只有让学生真正亲近语言,触摸语言,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语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英语的内在文化,感受它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但现在有些人过于崇洋,弃中国传统文化于脑后,对于国外的风俗习惯却津津乐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文化习俗并无优劣之分,它只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因此我们可以兼收并蓄,在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思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将来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作好准备。参考书目: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2、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01 3、英汉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漫谈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