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4642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XXXX年发展规划纲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十五 和 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一、形势与任务在新的世纪里,智力资源的富集、优化和开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我国必须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 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 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鉴于科技园区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加速其规划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措施。(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我国高新区自 1991 年建立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示了高新区

2、的优越性。1 . 超常的发展速度。按53 个国家高新区统计, 2000 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 9209 亿元, 是 1991 年的 105 倍, 平均增长率为 67.8% ; 是 1995 年 6 倍, 平均增长率为 43.2 。2 .巨大的经济效益。 2000 年利税总额是1991 年 88.8 倍, 1995 年的 6 倍,达到1057 亿元。 人均工业产值为 31.6 万元, 是 1991 年的 5.1 倍, 1995 年的 2 倍, 是2000年全国平均值的 10 倍多。3 .突出的社会效益。在高新区内创造了 251 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区外就业人数为直1999 年,苏州占接就业人数的 5

3、 倍。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迅速提高。46% 、 吉林 39% 、 绵阳 31% 、 北京 27% 、 南京 27% 、 西安 22% 、 武汉 21% 、 深圳 11%有效地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结构。4 .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至 2000 年底, 共有高新技术企业达2.1 万家, 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达1252 家,过 10 忆元的 143 家,百亿元以上的 6 家。联想、四通、北大方正和深圳华为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迅速崛起。5 .开发了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份额达70% 以上,近 6000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在高新区实现产业

4、化,许多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外,参与国际竞争。 2000 年出口创汇186 亿美元, 是 1991 年的 103 倍, 1995 年的 6.3 倍。6 .聚集了大批科技产业化人才。 至 2000 年底, 高新区内大专以上科技人员 83 万人,其中工程师以上40.8 万名, 硕士近 5.2 万名, 博士 9000 多名, 吸引留学归国人员 9700名。7 .形成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新区的建立,全面推进和深化了科教体制、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全方位推进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条件。随着近 20

5、0 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大学科技园、 留学人员创业园、 软件科技园、专业技术孵化器、国际企业孵化器、国有企业孵化器、博士创业园等创业孵化机构的建立, 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条件。 2000 年, 131家创业服务中心具有272 万平方米孵化场地,设立孵化基金7.4 亿元,在孵企业7693家,累计毕业企业2770 家,为社会创造了 17.7 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都把高新区作为项目投资的重点选择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 39 个省市建立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投资机构约 100 个,其中以科技项目为主要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公司约 40 家, 注册资本金

6、额达40 多亿元, 已投资 122 家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金额超过12 亿元,另外还有约 11 亿元以上的投资意向。截至1999 年 8 月,除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外, 还有 8 个省市建立了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拥有资金约 3.5亿元。绝大多数高新区和创业孵化机构在互联网上都建有网页和电子信箱;全国性的政府网站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建立了孵化器工作网络;西部、北方、国际企业孵化器建立了协作网络;西安、上海、北京的网络企业孵化器即将进入实质性运营。通过因特网进行孵化和服务将为我国科技产业化的发展在更大的空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深圳和苏州高新区首批通过了 ISO14

7、000 环境管理认证,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国际水平的硬环境和公益服务。国家高新区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新千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面临加入 WTO 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新趋势下,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加快科技进步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加快科技产业化步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基地。(二)十五期间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多数国家高新区

8、基本上完成了初创时期的主要任务,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与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为在新形势下推动高新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特色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偏小,市场覆盖为区域性; 3. 国际化水平较低;4.发展不平衡, 有效竞争机制尚在形成之中; 5.辐射带动能力还没有成分发挥, 对传统产业改造所作贡献不大。十五 期间, 高新区的发展将进入创新建设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1.强化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和公共创新服务体系; 2.努

9、力抓好科技创业园的建设,扶持多种类型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吸引大批科技创业人才进园创业,大幅度提升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3.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各高新区应根据当地条件,集中力量扶持一、二个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4.提高国际化水平,按照国际规范建设高新区,扶持出口型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 5.突出示范,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要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带,全面提升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出更大贡献。二、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本规划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以实现局部跨越式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为主要指导思想,提出以下若干具

10、体发展原则。(一)把握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导向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坚持超前构想、科学规划。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坚持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产业发展的方针。(二)突出示范,带动全局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源,培育若干有代表性的示范高新区,形成国际竞争力,并引导和带动全国高新区发展。(三)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各高新区应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形成一、两个有特色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培养本地区的核心发展能力,成为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四)点、线、面渐次推进以高新区 (点)、产业带(线) 、密集区(面) 的渐

11、次推进方式,充分发挥高新区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依托东部发展优势,推进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纵深发展,全面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五)坚持中央指导,依靠地方推动中央从宏观政策和专项资金上对全国高新区进行指导和支持。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民间力量推动高新区的发展。使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得以充分和协调发挥。三、战略方针与目标(一)战略方针十五 期间至 2010 年,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采取强化创新能力,发挥两个积极性,抓好示范引导,实现渐次推进 的方针:1 . 在强化市场机制条件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依靠国家和地方力量办好示范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具有全国

12、的影响力,具备世界级科技资源,将以国际一流水平加速建设。上海、深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作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新区的杰出代表和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将以国际水平的高新区加以建设。其中上海作为生物和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基地;深圳作为香港与内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纽带、国际融资窗口和南方信息产业基地;西安和杨凌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力争在十五 期间达到国际水平, 2010 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有关省市政府要抓好武汉、天津、沈阳、南京、苏州、青岛、杭州、广州、重庆、成都等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中央宏观政策指导和专项资金支持下,加大改革力度,创造良

13、好环境,提高办区质量,以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带动周边高新区的发展,实现国家高新区整体发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2 .十五 期间,在原有创业中心、高新区、产业带发展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创业中心将扩展提升为科技创业园,成为科技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产业带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区和传统产业改造基地,从而在更大范围内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条件的省、地区可以进行产业带建设试点。十五 期间,待条件成熟时将全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主要有如下地区:京津石产业带、沉大高速公路产业带、齐鲁火炬产业带、关中产业带、中原产业带、沈哈高速公路产业带、江苏沿江产

14、业带、杭嘉湖产业带、湖北沿江产业带、湖南潇湘产业带、成德绵 (渝)产业带、珠江三角洲产业带、闽南高科技走廊、环北部湾产业带等十余个产业带。2010 年以后,随着高新区、产业带的强力发展,将逐步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依托京津石、沈大高速路、齐鲁火炬、沈哈高速公路产业带;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依托长江三角洲(江苏沿江、浙江杭嘉湖产业带) 、湖北沿江、湖南潇湘、四川成德绵(渝)产业带;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依托珠江三角洲、福建闽南高科技走廊、广西环北部湾产业带;沿欧亚路桥高新技术产

15、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依托关中、中原产业带,沿欧亚路桥延伸,东接齐鲁产业带,南接长江三角洲产业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有力地促进四大密集区的形成,将使东西部优势互补,构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纵深配置发展的格局,将对迎接加入 WTO 的挑战,进军国际市场产生深刻长远影响。(二)发展目标1. 十五 发展具体目标是:在高新区完善体系、优化功能、促进产业发展基础上,国家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将保持在平均年增长30% 的速度, 2005 年将达到 3 万 5 千亿亿元,工业产值3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8000 亿元,税收1500 亿元,出口创汇600 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500 万个,人均产值60 万元;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3000家以上, 50 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00 家以上, 百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20 家; 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和杨凌高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 际水平和具有强力示范、带动作用,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科技工业园区;各种类型的企业孵化机构达500 家以上,在孵企业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