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34578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学的一点思考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情施教,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音乐本身就充满了人文情怀,许多作品都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在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同时将有关音乐的文化、知识

2、融进音乐活动,让学生顺带学习。二、把知识、技能教学融入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素质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审美能力的强、弱上。能力的强弱与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能力的水平,又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音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也同样,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音乐的某些基础知识,要逐渐转化为技能,如读谱知识、与视唱、练耳相结合,转化为视谱的技能。音乐来自于生活。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儿童生活中本来就是大量存在的。创作者就是挖掘生活中的内容艺术加工成为歌曲,为了传播用符号将其记录下来。所

3、以,我们在教学生读谱时,应当挖掘创造作品的“源”,运用这个“源”来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情感、情绪,而不是对空洞的概念进行学习。三、在音乐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情商”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情绪,以促进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另一方面,要调节学生的情绪到最佳状态。因为音乐在影响一个人情绪的同时,也在影响其意志,一个人处事时情绪的好坏可能影响某件事乃至其一生的成败。中国历史留下的“一曲解围”“四面楚歌”等成语,就是音乐战胜对方的例子。让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会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刻从一份良好的心态去得心应手地做好每件事情,一步步向成功的门槛迈进。总之,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引路者和组织者,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民己任。时代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应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