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734508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含详细解析)(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选修3基础达标测试 基础巩固1.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协调与平衡原理个别与特殊的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能量循环流动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地制宜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A.B.C.D.解析:个别与特殊的原理、因地制宜原理并不是生态工程所要遵循的原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的。答案:B2.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性B.使用植物易于吸收的化肥作肥料,在促进植物快速生长的同时也有助于

2、周围环境的净化C.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D.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解析:石油农业与无废弃物农业各有优缺点,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答案:C3.森林覆盖率如今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倡植树造林。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许多地方总是同时选择并种植多种树种。这一过程遵循的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整体性原理D.协调和平衡原理解析:本题强调“种植多种树种”,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A4.在我国的太湖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

3、所遵循的原理是()A.协调和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桑基鱼塘模式所遵循的原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D5.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A.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B.系统整体性原理C.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D.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6.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的特点是()A.少消耗、多效益、可持

4、续B.高消耗、高效益、可持续C.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D.高消耗、低效益、可持续解析: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优点。答案:A7.20世纪90年代后期,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灾,究其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森林的过度采伐,这能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是()A.过度依赖煤、石油等能源B.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C.过分依赖农家肥,造成土壤结构破坏D.对水资源缺少足够的认识解析:题干中指出原因是“过度采伐”,相对应的是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答案:B8.传统经济模式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下列哪条途径是最佳选择()A.恢

5、复“无废弃物农业”模式B.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状况C.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D.走生态经济之路答案:D9.在建设生态工程时,从我国传统农业的“无废弃物”模式中,可借鉴的是()A.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B.能量的单向流动C.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D.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解析:“无废弃物”模式就是要变废为宝,实现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A10.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整体性原理解析:本题单一

6、品种的马尾松林不稳定,易受破坏。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综合应用1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2)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从而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个过程遵循的原理是_。(3)西部地区的草场,要注意合理放牧。因为根据_原理可知,草场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也具有环境承载力,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如果放牧的牛羊超过了草场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草场,所以要

7、合理放牧。答案:(1)水(2)增加当地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原理(3)协调与平衡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生态失衡和破坏12.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据计算,维持一个6口人的牧民家庭生活所需食物,需饲养3540头牛,其中一半必须是母牛,以提供牛奶和繁殖小牛,其余为23头公牛,1518头小母牛和几头小公牛。这一畜群所需的牧场面积取决于降雨量(因降雨量影响产草量),在降雨量为250 mm地区,约需400公顷放牧地。(1)这一资料提示人们,进行草场规划和分配(牧民承包)时应遵循_原理;资料所列举的数字,主要强调的是应重视,否则将会_。(2)资料中对牛群结构的具体计算,说明要形成一个种群,

8、必须重视种群的,这样才能使种群_。答案:(1)协调与平衡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场的失衡和破坏(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维持正常的增长13.下面一段资料描述了“石油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影响。商品能量的大量投入以及相应农业技术革新成果的采用,使土地生产率有了飞跃的增长,在19521979年间,法国小麦每公顷产量净增1 812.5千克,日本水稻净增2 115千克,美国玉米净增4 327.5千克。在畜牧业,饲养周期缩短、畜产品产量提高。如肥猪的饲养周期已缩到5个月,生产每千克活重仅需饲料3.5千克;肉鸡的饲养期已不足8周,生产每千克活重仅需饲料2千克。美国在1979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达9.3万千克,能供养的人数为56人。美国农产品商品率在1910年为70%,1979年为99.1%。请完成下列问题:(1)简要总结出“石油农业”的优点。(2)与传统的“有机农业”相比,“石油农业”的弊端有哪些?答案:(1)投入高,产出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求。(2)依赖天然资源,如石油,造成严重的资源破坏;依赖大量的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