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344974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秀名师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中问题教学法在推行素质教育上有一定的作用。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作者中学数学的具体实践文章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概念、意义以及问题教学法的实践应用重点介绍了问题设计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数学教学, 实践应用。 Abstract: In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2、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oblem is mainly teaching staff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nd co-operation to solve a specific practical issu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udents to stimulate students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for the

3、 purpose of a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school mathematic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ssue of teaching the concept of the meaning and the problem 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the problem the desig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Ke

4、y words: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1、绪论 古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问题难以激发人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而没有思考的学习最多不过是表层和形式的映像,那么学生应如何处理“学与思”的关系,教师又应通过怎样的途径帮助学生理清二者的关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这一直是教育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备受关注和积极探讨的话题。为此,研究者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论。“问题教学法”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极有典型意义的方法,相对于传统“填

5、鸭式”教学方法而言,问题教学法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采纳。但在实际运用中,问题教学法时常会遭遇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应试的挑战,评价体系的挑战等等。故我就“问题教学法”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求教于前辈们。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同样适用于中学数学的教学,所以在本篇文章中我重点谈谈“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研究的背景 世界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思维又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活动”。说明引起数学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很难诱发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1

6、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数学学习也就不会有任何收获。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应将数学问题看作学习数学的起点、动力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学生应围绕数学问题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应围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安排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即问题教学法,于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问世以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而且在1996 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又将问题教学法作为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我国有好多学校的教师也大胆将问题教学法用于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2007年,作者石春柳和卢天然在安徽文学(下半月)上发表了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

7、困境,强调问题教学法应突出“问题”二字,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运用创新教育理念,采用问题讨论竞赛和综合分析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009年2月,作者张离平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问题教学法”的实践创新,从教师教学创新的视角,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上研究问题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2009年3月,作者戴汝潜在基础教育研究上发表了新课程“问题教学”的“问题”思考一个值得推广、效法的教学方法,指出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 问题教学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2009年6月,作者王锋清在教育教学研究中

8、发表了浅谈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指出了问题教学法研究的不足.从理论研究上看,主要是对其内涵认识、具体问题等方面研究不足;从实践上看,主要存在缺乏理论指导、问题难以面向全体、问题主体错位、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不强、知识落实困难、成功案例少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我的课题研究,实际上是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1、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关于“问题教学法”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参考前辈们的观点,在本篇文章中,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

9、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引导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提炼并提出若干问题;次则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再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以往知识的积累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实施问题教学模式时,学生可以提出大胆设想,发表独特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2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另外实施问题教学还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大了学习的容量和空间,并且更多地提供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利

10、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教学,这其中既有教师的思考过程(如问题设计、预设目标、预期效果等),也有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问题、查阅资料、归纳表述、解决问题等)。这与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法有根本差别,有人曾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接受问题教学法的学生其主动思维能力明显增强,测试成绩也优于灌输式教学。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在此指引下完成教学任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就是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

11、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就其本质而言,问题教学法是一种符合人的思维和认知规律的科学教学法。其最大特点是集讨论、讲授、启发等教学方法于一身,在师生的互动中,引导、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种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2、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3.2.1、实施新课改

12、的要求 在新课改实施中,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终生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这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新课程功能目标和新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而探索构建的新型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得到全面的贯彻和体现。 3.2.2、运用问题教学

13、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为什么“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关键在于:“提问,是引发学生学习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3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而我的教学

14、实践使我体会到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促使教师认真备课。 ?增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4、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很多学生觉得中学数学是枯燥无趣的,对学习数学没有什么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而问题教学法是很适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在讲授无理数的引入、幂的运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等一些内容时,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1、问题设计 4.1.1、问题设计的原则 (1)创设问题原则 这一原则的实质就

15、是激发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创设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创设的问题具有障碍性,“障碍”是使问题具有探究的价值,哪怕学生在越过障碍时会遇到困难,只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能越过障碍就行,这也是使问题具有探究性的基本要求。具体讲,创设问题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创设问题,学生接受问题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只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有价值的东西,使之成为共享的精神财富。 (2)全体参与原则 这一原则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为主导”和“学要主动”的关系,它反映了探究教学的基

16、本规律。因此,贯彻全体参与原则有下列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才能让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应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多向性探究交流活动;?应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辨析疑难问题;?教师应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4 南京晓庄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过程,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不断创新。 (3)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逼近针对的问题,为学生顺利理解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