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733942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西 西南北个东北乐宏南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一南一西一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2、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

2、除数+除数=商商X除数= 除数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0除以任何数(0除外)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X除数十余数=被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462,4+6+2=12, 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一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

3、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 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 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X5=201倍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 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 + 4=6,甲数为:6X 5=30乙5倍教7、和差问题(两数和一两数差)+ 2=较小的数(两数和+两数差)+ 2=较大的数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 37,两数之差

4、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乙乙数比甲数 定的部分 两数差)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二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 =乙数X2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X 2=。(两数和+两数差)+ 2=乙数8、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 + 2=28 甲:2819=9 锯木头问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_._-fj尸皿没/ 1* * u融喋次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

5、要:12 + 3=4 (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X4=16 (分钟)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匚|+8=6匚|,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X除数十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 6X 8+7=55,最小应是6X 8+1=49.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 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 (个),照这样下去,89+6=14 (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加一份

6、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 (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 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 17+3=5 (件)2 (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第三单元 统计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二份数 平均数X份数=总和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

7、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 1、2、5、10或更多单位。第四单元年、月、日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3 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 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 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 月1日国庆节。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 。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 。9.11这四个月是30天,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4、公历年份

8、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 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 2000年是闰年。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 50+ 7=7 (星期)1(大),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 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 12。反过来要把 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 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 3时-3+12=15时,16时:16-12二下午4时.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

9、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 10: 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 间为:22:0010: 00=12 (小时)结束时刻一开始时刻=时间段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 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0如:30X 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X5=15,两个因数一共有 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X 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

10、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 上的数相乘(积 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3、几个特殊数:25X4=100 ,125X 8=10004、相关公式:因数X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六单元面积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 周长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 统一的面积单位 来测量。3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 二周长+2一宽5

11、.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1 公顷=10000平方米11平方千米=100公顷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 4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分米=10厘米米=10分米千米=1000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1、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 0。1。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 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

12、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如课本99页例题1,可以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每一步都用 乘法计算。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路来解答 ; 如课本100页的例题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的每一步都用除 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第二步再用除法

13、计算。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34页的分析方法。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 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目标: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两个圆是【集合圈】用困氐示她清见了.有3个玄复灯.)一_ _. 一二一_ _ _ _ 语文小依般学小姐8+9-3 = 14 (人)答:参加两个小组的共14人。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等量代换建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 b=c,那么a=c.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I千克;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