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人物传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733900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则徐人物传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林则徐人物传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林则徐人物传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林则徐人物传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则徐人物传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则徐人物传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人物简介:林则徐(1785 年 8 月 30 日1850 年 11 月 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的政 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有“民族 英雄”之称。1839 年,林则徐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收没鸦片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销 毁。虎门硝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

2、献记载,他 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洋务运动乃 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意义。人物侧记:1811 年,赐进士。在为官40 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工;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6 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鸦片,使鸦片走私合法化;1838 年,鸿卢寺卿

3、黄爵滋提出“严 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 与烟具,并配置“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禁烟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 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禁烟主张。12 月 31 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的毒害情况,查找各 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于

4、二月初四,林则徐会同邓廷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 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 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 2 万箱, 约 237 万余斤。于 6 月 3 日在虎门海滩上销毁。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硝烟,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 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他意 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

5、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 源归纳阐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 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了解西 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 西方地理的书。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 200 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 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 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

6、界第一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不够深刻,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 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 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 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 1839 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 英侵略者的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的穿鼻草约。但

7、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林则徐被革 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1841 年 7 月 14 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他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 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后,林则徐不 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形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 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 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 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告诫:”终为 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他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虽然他有“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 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 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