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7338198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1改京沪铁路复测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南京枢纽相关工程NJ-3标交桩复测及加密桩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四局南京铁路枢纽土建工程NJ-3标项目经理部二八年六月十八日7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交接桩情况24、测量人员及组织机构及测量仪器配备24.1 机构组成及职责24.2人员组织:34.3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35、交桩复测及加密网测量总体方案45.1 交桩复测45.2 加密网测设46、控制网复测56.1平面控制网点布设及测量66.2高程控制测量117、加密网控制测量147.1 加密桩的布设和保护147.2 加密网测量168、测量仪器及工具的管理168.1 测量仪器管理一般规定168.2全站仪的使用

2、与保养:189、测量记录及资料管理189.1基本要求189.2施工放样记录复核199.3 高程测量记录及复核1910、施工测量基本制度19新建铁路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NJ-3标交接桩复测及加密网测量方案1、编制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1991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DK665DK1305)CPI级GPS网坐标成果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DK

3、665DK1305)CPII级GPS网坐标成果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DK665DK1305)二等水准成果表2、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NJ-3标段工程分布在长江南岸,北起大胜关长江大桥南引桥,南至秦淮新河特大桥桥群上海端桥台尾,经过雨花台、江宁两个市辖区。新建铁路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NJ-3标工程范围为:(1)京沪高速铁路DK1001+993DK1017+318.28,正线长15.76km(不含轨道工程)。(2)沪汉蓉铁路沪汉蓉铁路长江南岸至南京南站西咽喉秦淮新河特大桥上海桥台端(HDK1202+704.987HDK1218+495.43)

4、,正线长15.79km,另含沪汉蓉铁路HDK1179+323.12HDK1218+495.43段轨道工程。(3)宁安城际铁路南京南站西咽喉秦淮新河特大桥上海桥台端至韩府山隧道出口(WDK1+250.9WDK3+409),正线长2.158km(不含轨道工程)。(4)动车走行线1、3、5线桥沪台尾以西工程。(5)南京南动车所总规模为检修线8条、存车线55条、洗车线2条、不落轮镟线及临修线各1条,走行线2条。本单元内含动车所全部征地拆迁及路基土石方工程,但只考虑2线检查库、15条存车线轨道工程。3、交接桩情况 由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指挥部组织,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南京铁路枢纽及相关工程监理项目经理部、中

5、铁四局南京铁路枢纽土建工程NJ-3标经理部共同参加,于2008年6月15日完成了本标段的控制桩的现场点交及技术资料的交接工作。本管段勘测阶段共布设GPS控制点23个,其中GCP19个,GCP点4个,二等水准点9个。经现场核对19个GCP点中,除GCP416因被破坏及GCP415受地方居民阻挠未进行点交外,现场实际点交17个,其中GCP417、GCP410受扰动,桩位已发生偏移,现场实测位移分别达50cm、30cm,其它桩点完好。4个GCP点及9个二等水准点保护完好。4、测量人员及组织机构及测量仪器配备4.1 机构组成及职责测量工作本着方便施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原则,实行三级测量管理:局精测

6、队项目部测量队项目队测量组。局精测队:由集团公司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管段交桩复测、控制网测设及定期复核工作,并对项目部测量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项目经理部测量队:由经理部测量主管及各项目队专职测量人员或技术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现场测量管理工作及复核检查项目队测量组的测量工作,负责与监理测量工程师及内外单位的联系协调工作。项目队测量组:由各项目队测量主管及专职测量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现场的施工放样及相应技术交底工作。负责控制桩的日常保护、测量仪器管理维护及测量技术资料的整理与保管。4.2人员组织:本次测量作业组由中铁四局南京铁路枢纽土建工程NJ-3标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郝又猛统一组织,局精测队高级

7、工程师程杰胜,二公司精测队高级工程师刘克华,工程师钱登齐,助理工程师李军民,各项目队测量技术人员参加,测量组共11人。4.3测量仪器及工具的配置1)本工程所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表。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生产厂家检定日期精度双频GPS接收机Trimble57000220324772美国天宝2008年4月11日5mm+1ppm02203238832008年4月11日5mm+1ppm02203247782008年4月11日5mm+1ppm02203247892008年4月11日5mm+1ppm全站仪TC802 855358徕卡2008年5月11日2电子水准仪DINI12703178ATrimble

8、2008年6月23日0.3mm/km电子水准仪DINI12702584ATrimble2008年2月20日0.3mm/km2)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所采用的主要器具如下:反射棱镜及支架4套觇牌或对点杆2套对讲机4对钢卷尺50M 3把3m铟瓦尺1套便携式计算器3台、电脑两台测伞、标志旗和埋桩的工具材料等。5、交桩复测及加密网测量总体方案5.1 交桩复测京沪高铁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CP网是首级网,控制全线;CP网是在CP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一步细化的,便于设计、施工的次级网。CP网的精度比CP网低,因此,在平面控制网交桩复测时,将CP、C

9、P点融合在一起,均按B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复测。平面控制网复测构网以设计院提供的CP网构成,复测的控制桩包括:设计交桩的CP控制点、CP控制点。平面控制点按照原设计CP、CP控制点布设,对原设计部分已破坏的CP控制点,在破坏的控制点处重新埋设新点,增设新点的埋设符合规范要求。补设的CP控制点按照CP控制点同精度施测,并将其纳CP控制网中。高程复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5.2 加密网测设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交桩资料,以复测的精密平面和高程测量成果为依据,在同精度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测量规定的要求,进行加密网的布设。加密点本着施工的方便和加密点的长久保

10、护的原则,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固定的标识,具有最有利的定向图形。平面点加密方法按照C级GPS静态测量要求施测,其点位坐标值通过约束平差后求得。高程加密点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往返测,进行平差求得。6、控制网复测联测:本次CP、CP级网复测与大胜关长江大桥合建段联测DQ10、DSG2两个C级点,与新建铁路南京南站站前工程标联测C 级点一个“CP419”,B级点一个“CP104”。测量方法:控制网复测按照设计提供的投影分带设置,分两段将CP、CP点共同组网,形成四边形闭合环的带状网,采用GPS同步静态观测模式,进行观测,确定同步观测时段号为90min,四台仪器组成四边形的同步环。本次CP、CP级网复测均按

11、B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仪器选用:根据规范要求GPS接收机采用双频,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接收机数不少于4台,接收机精度:固定误差8mm,比例误差1mm/km;高程复测使用DINI12型电子水准仪。根据规范要求并结合我集团公司的具体情况,我标段本次复测将采用Trimble 5700接收机4台进行平面控制网复测,其标称精度为5mm+1ppmD;高程测量采用天宝DINI 12电子水准仪进行,其精度为每千米中误差0.3mm。平面控制网平差方法:首先选择WGS-84,进行无约束平差;然后选择当地投影基准进行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具体措施是:通过对多个CP点进行复核确定其

12、可靠性;CP控制是以复测证明可靠的CP点作为约束进行平差。6.1平面控制网点布设及测量6.1.1平面控制网点布设根据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CP、CP级GPS网坐标交桩成果,本标段GPS网坐标分属两个投影分带,其坐标成果为分段提供。控制网复测按照设计提供的投影分带设置,分两段将CP、CP点共同组网,形成四边形闭合环的带状网,采用GPS同步静态观测模式,进行观测。先计算CP点坐标,在CP点相对关系满足精度要求后,再进行CP点约束平差计算。现场交桩时,由于GCP416、 GCP415缺失,本次复测时在原桩位附近补设3-3及3-8两个桩点。控制网平面示意图如图1、图2。控制点位平面示意图1(DK1000+

13、000DK1013+435段)控制点位平面示意图2(DK1013+435DK1019+800段)196.1.2 GPS观测1) GPS测量作业满足下表中的技术要求:B级GPS静态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表项目卫星高度角()有效卫星总数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时段长度(min)观测时段数据采样间隔(s)PDOP或GDOP要求15530902156062)观测作业前作好下列准备工作:a观测前对基座光学对中器、圆水准器和长水准管进行检校。b每天出工前,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当天晚上充电,数据存储设备应当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应齐全。c天线利用三脚架直接光学对中,并整平圆水准气泡。

14、d根据静态观测模式,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置的参数相同。3)观测作业要求a、观测组人员必须严格按遵守调度要求及时开关机,保证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组不得擅自改变观测计划。b、经检查,电源连接正确后,才能启动接收机。启动接收机后,应查看接收机卫星状态和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进行观测。c、每个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度一次,两次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超限应查明原因,重新量取天线高两次记录。观测中作业员要逐项填写测量记录手簿。d、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接收机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e、静置和观测期间防止仪器震动,不得移动仪器,要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f、在作业过程中,不得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必须使用时,对讲机应距天线10米以外,手机应距天线50米以外。6.1.3外业测量记录及观测数据管理a、观测记录内容包括测站名、测站号、起止时分、接收机编号、开始结束天线高、观测情况说明等。b、及时将当天观测结果录入计算机,并复制成一式两份。c、数据文件备份时以观测时间为目录名,各接收机为子目录名,将相应的数据文件存入其子目录下。d、测量手册现场按作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