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制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733723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芪颗粒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芪颗粒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芪颗粒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芪颗粒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芪颗粒制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芪颗粒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芪颗粒制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COMMERCE开放实验报告开放项目: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姓名 苏丙午 徐保成 杨均超 一学号:. 132654 (28) 133204 (69) 133041 (57)院(部):医药学院专 业: 中药学班 级:B1301班 指导教师:田航周时 间: 2016年6月12日-2016年6月13日1.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1) 掌握颗粒剂制备基本方法与操作要领;(2) 掌握水体醇沉操作要领;(3) 学会旋转蒸发仪使用方法。2. 实验内容处方:黄芪110g制法:取黄芪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三小时,第二次两小时,合并 煎液,滤过

2、,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1-1.24 (60C),加乙醇使乙 醇含量为70%,搅匀,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1-1.33 (60C)的清膏;加蔗糖粉及糊精适量,制成颗粒,低温干 燥,制成110g【2015版药典规格一】或66.7g【2015版药典规格二】; 或加辅料制成26.7g (无蔗糖),即得。实验器材:圆底烧瓶、电热套、回流冷凝装置、电磁炉、不锈钢锅、 玻璃棒、真空抽滤机、烧杯、电热板、滤纸、密度计、量筒、药筛10 目和80目)、不锈钢托盘、旋转蒸发仪、万能粉碎机粉碎机、糊精、蔗 糖粉、塑封袋、纯化水、钥匙,快速水分测定仪实验步骤:(1)称取黄芪药材110.2

3、3g,加12倍量纯化水煎煮两次,第一次三小时, 滤过,第二次两小时,滤过后合并两次煎液,在电磁炉上进行浓缩操作, 用密度计(60笆)测得浓缩液密度为:1.23g/ml,共约30ml(2)醇沉操作:经计算醇沉时使用95%乙醇74ml,醇加入过程遵从慢加 快搅原则,出现淡黄色沉淀,静置后使用抽滤机抽滤,得醇液,转移至 旋转蒸发仪中(60笆)减压浓缩至液体流动性变差,转移至烧杯中,在 电热板上继续浓缩至清膏密度约12ml左右,(因药材量少,无法用密度 计实测清膏密度)备用(3)称取提前用万能粉碎机粉好的糊精和蔗糖粉末按照:糊精47g,蔗 糖粉16g,在塑封袋中充分混匀,倒在不锈钢托盘中,加入(2)的

4、清膏, 按照颗粒剂制备方法进行制粒操作,期间因太干加入95%乙醇约5ml(4)制好的湿颗粒在烘箱中60笆鼓风干燥15分钟,称量的粗颗粒总重 64.5g,颗粒过10目筛和80目筛后,重48.2g。附:颗粒剂的一般质量要求1)、性状颗粒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等现象2)、粒度除另有规定外,按中国药典粒度测定法中双筛分法测定,除另 有规定外,取供试品30g,称定重量,置规定药筛内,保持水平状态左 右往返过筛,边筛边叩3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颗粒 与粉末总和不得超过15%。3)、水分颗粒剂的含水量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6.0%。4) 、溶化性取供试品10g,加热水200

5、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应全部溶化 或呈混悬状。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颗粒应能混 悬均匀。3. 实验结果(1) 性状检查:实验制得颗粒为淡黄色,味甜,筛分后发现部分块状 硬结物,理论分析认定为制粒不充分的黄芪提取物与辅料混合物。(2) 粒度检查:对实验所得颗粒全部进行检查后得:实验制得颗粒总 质量64.5g,过筛后合格颗粒48.2g合格率二(48.2/64.5) *100%=74.7%,合格率低于颗粒剂实验一般质量 要求。(3) 取本品5g,在快速水分测定仪中进行水分测定,得此次制粒的含 水量为8.36%。应为没有充分干燥或者因为天气湿度太大引起颗粒吸潮 所致。(4) 溶

6、化性检查:取本品10g于干净烧杯中,加热水200ml,颗粒全部 溶化,有轻微浑浊。实验中第二次测密度无法测量,浓缩的清膏倒出容器时有所损失, 引起制粒干燥,加了一些乙醇。但是因加入乙醇,加快了湿颗粒干燥速 度,实验中应用旋转蒸发仪进行醇液回收,利用其原理加快了醇液挥发 和对黄芪中皂昔成分的保护。4. 实验总结与体会实验中引进其它仪器如:1.密度计可以简便测得溶液密度2.旋转 蒸发仪:既可以回收溶剂,又可以在比较好的保护条件下实现对提取液 的快速高效浓缩。总之学会精密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以后实验以 及工作中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既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又可以缩短实验 周期,有利于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5. 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