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33496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必修2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总结【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要条件。(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根本构造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功能:承受刺激产生快乐,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神经元的构造: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根本活动方式。是

2、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构造根底和功能单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构造,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一样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泼状态的过程。(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部分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构造根底。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

4、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浸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二、通过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3、激素间的互相关系: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5、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2)、血糖的来和去路:3)、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响)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

6、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6)、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病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7)反响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但凡叫做反响调节。反响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正反响:反响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一样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负反响:反响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

7、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两者比拟:(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

8、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展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表达(三)程度衡的调节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肾单位。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浸透压调节):(负反响)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浸透压升高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浸透压下降、尿量减少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9、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四、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

10、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去除抗原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去除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

11、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6、艾滋病:(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五、动物激素在消费中的应用:在消费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1、_素进步鱼类受孕率:运用_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进步鱼类的受孕率。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3、阉割猪等动物进步产量

12、: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进步产量。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进步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进步蚕丝的产量和质量。【二】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生长素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生长向光性;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生长(2)温特的试验: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3)科戈的

13、实验:别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生长。3、断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

14、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上下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响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消费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15、;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二、其他植物激素名称主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细胞_促进细胞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联络: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互相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高中生物必修二学习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p 和综合的方法、比拟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详细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1.分析p 和综合的方法。分析p 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展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来进展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p 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亲密联络,不可分割。只分析p 不综合,就会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