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33133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一年级生活看着自己的孩子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的确,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非常骄傲的, 但骄傲的同时又有些担心, 担心孩 子是否适应小学生活,是否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上课是否会认真 听讲等等。那么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 踏入小学大门无疑是走 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 抱之木,生于毫末。”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 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 上走得更好呢?一.认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条件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 其中最本质的 变

2、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处于受成人保护、 养育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 而小学则以学习 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 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儿童是 有一定难度的。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 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和幼 儿园生活的区别。1、学习时间不一2、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 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 3 个多到 -4 小时的集体教学 时间,较幼儿园多出 3 倍多。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可以在园内集 体午睡两个小时左右, 小学的孩

3、子, 十月份后到第二个学期的五 月份前是没有午睡的,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 25 节课以外,还有 较多的集体活动,如午间阅读、晨间阅读、晨会课、早操、眼保 健操和课外活动等等。 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 这些都 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生活制度不一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在做做、 玩玩中积累经 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而小学有严格的 大纲, 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 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 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 法、练习法等为主。3、人际关系不一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

4、都有一位教 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 班 5、6 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 己解决, 所以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 如大便了怎么 办?口渴了怎么办?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多了,除了课内、 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除了本班,还有同年级其他班 级的同学来往。4、要求不一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吃饭、玩好,长得白白胖胖 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 100 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 现在这样要求, 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会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是空手入园,空手离园,无作

5、业, 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 也会不适应。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适应一年级的学习 生活。二. 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 想要让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必须要重视培养他 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 )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谈到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意识, 但却 无从着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培养: 1、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 觉,按时起床,保证十小时睡眠时间。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有选择、 有节制地观看电视节目, 如新闻、动物世界、 少儿节目、 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

6、并要适当控制孩子观看电视的时间,督 促孩子自觉遵守一天作息时间。 在家里, 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 小角落,备有写字台、书架、玩具架等,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主 要场所。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还没到校门口 就很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进校门,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 能独 立地安全地走进教室。 有些家长很担心, 孩子走进校门了也要注 视着他走进教室门口为止才肯恋恋不舍离开, 其实你的担心都是 多余的,就像有些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在家从来没有扫过地,在 学校如何做值日呢? 7 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是你平 时都不让他锻炼就错误的认为他不会而已。 就算你目睹他走过

7、操 场时忽然摔倒了,你也别紧张,让他自己爬起来,这时,他会思 考,到底我为什么会摔到呢?下次我可要小心了, 这都是他经过 体验后积累的生活经验, 如果你迫不及待冲上去, 然后一大堆怎 么这么不小心的, 你就大大的的错了, 错在你不摔到的原因交给 孩子自己总结,导致的后果原本应他自己做的事都让你代替了, 他任何事情都依赖你, 若干年以后, 你突然发觉很多事都该他自 己做时他却什么都不会,此时你又开始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用 呢?这么笨呢?很早的时候,我有一个家长,很有钱,每天小车 接送孩子,因为他怕孩子被人绑架,所以到现在,孩子已经读五 年级了, 都不知道怎么过马路, 怎么才能坐黄包车等。 作为家长

8、,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 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 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 育能力, 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 什么时 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3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 其他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 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 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 餐巾等;学会在活动、游戏前后,拿出或放回玩具、图书、其它 用具等。4

9、、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桌、 书包、文具,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会使用 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 具等。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 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 子,如叠衣服、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 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 知道: 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 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 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 相对较少,

10、 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 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 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 要率先树立榜样, 并提醒孩子遵守 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 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6、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 会开、 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 饭桌等。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承担家务的能力,还有的家长则 对孩子过度溺爱,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小时候的“艰难”;还有 一些家长, 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 做家务影响孩子的学习得不偿 失。其实,孩子做

11、家务的时候,不仅可以学到不少生活技能,在 记忆中留下与家人一起劳动的美好回忆,还可以使自己树立自 信,产生自尊,并生成一种良好的责任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 的责任心, 父母们可以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 一特定的任务指定让孩子去干, 并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 使孩子 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体验成就感。还可以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 使孩子知道父母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而不是让孩子感到父母 只是在吩咐他们做家务。 另外,还要经常对孩子的帮助表示感谢, 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二 ) 良好习惯的培养先看一个例子:张女士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又急急忙忙地接回了刚上小学

12、一 年级的儿子,一进门她就开始准备晚饭, 儿子明明就一个人在屋 里玩起“大闹天宫”来了。张女士做完了饭,刚想进屋休息一会 儿,就看到屋子一地的玩具,儿子手握“金箍棒”站在窗外大喊: “老妖精你终于现身了,吃老孙一棒”。明明一跃而下,向妈妈 扑过来,耳听“啪”的一声一一不是明明打了妈妈,而是劳累了 一天的妈妈给了儿子一耳光。随着儿子“哇”的一声大哭,张女 士也难过的落泪了。这样的生活片断,各位是否在生活中也遇到类似的事情呢?是 啊!现在的生活给我们的压力的确很大,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 还要处理好纷繁的人际关系。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做饭,收拾家务, 真的有点儿吃不消。如果孩子再不听说,把屋子弄得乱七八

13、糟, 您的火气自然就大了。这时候您是否真想找个保姆帮你一把,把弄乱的屋子收拾干净,并且让她代替你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实有 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尝试用一种有效 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呢?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 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它不仅是 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 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所以家长应该配合学校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们这里指的是生活、 学习习惯和行 为习惯。1、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几个方面: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2)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3)按规则

14、行动(规范行为)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5)节约每一分钱(学会勤俭)6)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8)做事有计划(有功必备)9)及时感激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10)干干净净每一天(喜欢清洁) 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应该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呢?1)自己收拾文具及第二天所需学具。2)放学后先做作业后吃饭。3)不挑食。4)诚实不说慌5)不和小朋友打架。6)尊重老师,遇事讲道理。2 、学习习惯(具体)孩子一上学就接受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正规学校教育, 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进行学习。 有一个好的习惯将有益与孩子的 终身,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加

15、以努力。(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为父母, 无论让孩子做什么, 都应该引导孩子回归生活, 使孩子对身边的事感兴趣,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的学习。 比如数学课学“元、角、分”时,如果乏味地让孩子学进率,学 换算,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孩子会感到很单调,没 有兴趣。如果把他们带到超市,实际购物,在购物中品味数学, 那么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学, 很轻松, 并让孩子感到数 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使孩子感到数学对我们很重要。 识字对于小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且识字又是很枯燥的, 那么怎样使孩子对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呢?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生 活中去搜集。 去公园游玩, 就可以教儿子认

16、“儿童公园” 几个字, 去超市购物, 可以让孩子认 “某某超市” 几个字, 孩子吃小食品, 可以认包装袋上面的字, 等等, 这样在生活中孩子们渐渐地过了 认字关。 孩子们由于认识了生活中的字, 会在别人面前不经意地 读一些东西,这样会得到周围人 =的赞赏,更会激发他们的识字 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其次,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鼓励孩子用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 同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善于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比如,这类 孩子在读一本书的时候, 运用图画,示意图就可以明白书中的内 容;常常能够记清人的面孔,去卩记不起他们的名字等等。有的孩 子善于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比如,这类孩子往往能够:听了 一一 句话后,能够立刻准确地重复出来,喜欢听音乐和广播,常常愿 意以谈话的方式来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有的孩子喜欢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