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与编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7331174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分类与编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商品分类与编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商品分类与编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商品分类与编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商品分类与编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分类与编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分类与编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和作用 一、商品的基本概念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的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价值。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工农业用的生产资料和人们衣食住行用的生活资料,绝大多数需要通过交换而获得,它们大都是商品。 商品是人类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人和社会需要的物化体现,可以包括实物、知识、服务、利益等。实物商品的整体概念应包含三个层次内容: (一)核心商品 核心商品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某种用途的功能。比如,人们购买的电冰箱,并不是需要一个装有压缩机、冷

2、凝器和控制装置的大铁箱,而是要购买其制冷功能,即冷冻冷藏食品,保鲜的功能。商品功能达到用途要求所必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商品性质所决定的,商品对人的有用性是以商品功能为基础的,因此,核心商品是商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部分。 (二)有形商品 有形商品部分是指实物商品体本身。商品体是由商品的成分、结构、外观、质量、品种、商标、包装等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形商品是商品的外在形式。 (三)无形商品 无形商品又叫附加商品,是指人们购买有形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例如,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售后技术服务、免费安装调试、质量保证措施、信息咨询、某种附加利益等。善于开发和利用适当的无形商品,一方面

3、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 二、商品分类的概念 任何集合总体都可以按一定的标志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部分,直至划分成最小的单位集合体,这种将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次划分的过程称分类或归类。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或满足某种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不同类别并形成系统的过程。我国通常将商品划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花色、规格等。 门类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我国商品分 23 个门类。 大类是按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行业来划分的,我国商品在门类的基础上分 88 个大类

4、,如五金类、交电类、日用百货类、钟表类、针纺织品类、印刷品类等大类。 中类即商品种类,也称商品品类或品目。是若干具有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如针棉织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 小类是根据商品的某些特点和性质进一步划分的。如针棉织品又可分为针织内衣类、针织外衣类、羊毛衫类等。 商品的品种是按商品的性质、成分等特征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如西服、洗衣机、皮鞋、啤酒等品种。 商品的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商品的花色、规格、品级等,如 180/112 A 型男西服、 23 号女式高跟皮鞋等。 通过商品分类,可以将成千上万种商品在生产、交换、流通中,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条

5、理化、系统化,以实现商品使用的合理化和流通管理的现代化。因此,商品分类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提高现代管理水平等有着重要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商品的范围、分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商品分类的层次也不一样。目前,通常将商品分成大类、品类、品种、细目等四个类目层次。 三、商品分类的原则 为了实现商品的科学分类,使商品分类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分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 指商品在分类中所选择的标识必须能反映商品的本质特征并具有明显的区别功能和稳定性,以满足分类的客观要求,发挥分类的作用。科学性是分类的基本前提。 系统性原则 商品分类的系统性是指以选定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将商品总

6、体按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系统。商品总体分成若干门类后,门类分为若干大类,大类分为若干中类,中类分为若干小类,直至分为品种、规格、花色等。系统性是商品分类的关键 实用性原则 商品分类首先应满足国家总政策、总规划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生产、流通及消费的需要。因此,商品分类应尽最大努力结合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业及消费者的实际,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使用性是检验商品分类的实践标准。 可扩展性原则 又称后备性原则,即进行商品分类要事先设置足够的收容类目,以保证新产品出现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原有的分类体系和结构,同时为下级部门便于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开拓细分创造条件。

7、 兼容性原则 商品分类要与国家政策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又可与原有的商品分类保持连续性和可转换性,以便进行历史资料对比。 唯一性原则 商品分类体系中的每一个分类层次只能对应一个分类标识,以免产生子项互不相容的逻辑混乱。 四、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是将千万种商品在商品生产与交换中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必然对发展生产、促进流通、满足消费以及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将商品统一分类后,才有可能将研究对象从每一个商品的个性特征归结为每类商品的特征。掌握了每类商品的共同特征,才能深入地分析商品的质量变化规律,才能为提高商品质量和合理使用、储存

8、与运输商品创造条件。 第二,将商品统一分类后,有利于确切地掌握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商品管理业务创造条件,从而使商品的业务、计划、统计、会计核算等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商品科学分类是编制商品目录的基础。将商品科学分类,才能使编制的商品目录有条理,层次分明,眉目清晰。 第四,将商品进行科学分类,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和必备手段,为建立统一的经济信息自动化系统,提供信息交流的共同语言,促进经贸活动的发展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五,商品分类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使商品名称、类别统一化,便于有秩序的商品市场供给,从而便于消费者和用户的选购。 第二节 商品分类标志和分类体系 一、商品分类标志 商品分类标志

9、的选择是商品分类的基础,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商品分类可供选择的标志很多,商品的用途、原材料、生产加工方法、化学成分、使用状态等这些商品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是最常采用的分类标志。 按商品的用途分类 商品的用途是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的标志,同时还是探讨商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所以按商品的用途分类,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商品大类的划分,也适用于对商品种类、品种等的进一步详细分类。例如根据商品的基本用途,将商品分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两大类;生活资料商品又按不同用途分为食品、衣着用品、家用电器、日用品等类别;在日用商品类中,可按用途分为鞋类、玩具类、洗涤用品、化妆品类等。在化妆品中,按用途

10、还可以在分为皮肤用和毛发用化妆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细分,如毛发用品可以分为清洁类、护发养发类、染发剂等。 以用途为标志的分类方法,便于对相同用途的商品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消费者按用途选购商品;有利于商品生产者提高商品质量,开发商品新品种;有利于商业部门搞好商品的经营管理。但对于多用途的商品则不宜采用这种分类标志。 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 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品的性能和质量。选择以原材料为标志的分类方法是商品的重要分类方法之一。例如,纺织品以原材料为标志分为棉织品、麻织品、丝织品、毛织品、化纤织品、混纺织品等;皮鞋以原料为标志分为牛皮鞋、猪皮鞋、羊皮鞋等。 以原材料为分类标志,

11、商品分类清楚,但对于多种原材料构成的商品,不宜采用这种标志进行分类,如电冰箱、电视机,钟表等。 按商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分类 很多商品,即使采用相同的原材料制造,由于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不同,所形成商品的质量水平、性能、特征等都有明显差异。因此,对相同原材料可选用多种加工方法生产的商品,适宜以生产加工方法作为分类标志。如酒类按酿造方法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茶叶按加工方法分为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等。对于那些虽然生产方法不同,但产品质量、特征不会产生实质性区别的商品,则不宜使用此种分类方法。 按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分类 商品的许多性能、质量、用途往往由商品的成分决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组

12、成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因此,这种分类的标志可以通过商品的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说明其主要性能和用途。如塑料制品可按其主要成分合成树脂的不同,分为聚乙烯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塑料制品、聚苯乙烯塑料制品、聚丙烯塑料制品等;又如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根据其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可分为钠玻璃、钾玻璃、铅玻璃、硅硼玻璃等。但对化学成分复杂的商品或化学成分不明显的商品,则不宜采用以主要成分或特殊成分作为分类标志。 以其他特征为分类标志 除上述分类标志外,商品的形状、结构、尺寸、颜色、重量、产地、产季等均可作为商品分类的标志。这些分类标志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其特点是概念清楚、形象直观、特征具体、通俗易记、便于

13、区别。 二、商品的分类体系 在实际分类工作中,常常是先选择一个主要标志,将商品分成大类,然后再按不同的标志依次地将商品划分成中类、小类直至细目等,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品分类体系。目前我国常采用的商品愤分类体系可概括为基本分类体系、国家标准分类体系、应用分类体系等三大体系。 基本分类体系 基本分类体系是按商品的基本使用价值即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将商品分为生活资料商品(供衣、食、住、行、用等的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工业生产资料商品、农业生产资料商品)两大类。基本分类体系对于组织生产和消费水平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是为适应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需要,以国家标准形

14、式对商品进行科学、系统地分类编码所建立的商品分类体系。 1987 年我国颁布了国家标准 GB7635-87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这是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必须一致遵守的商品分类与商品编码准则。该体系把我国生产的全部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划分为 99 个大类、 1000 多个中类、 7000 多个小类、总计 36 万多个品种。体系中各类目的划分及代码如下: 农、林、牧、渔业产品 01 农业产品 02 林业产品 03 人工饲养动物、捕猎野生动物及产品 04 渔业产品 05 观赏植物 06 其他农林牧渔业产品 矿产品及竹木采伐产品 07 煤、石油和天然气 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0

15、9 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10 非金属矿采选产品 11 木竹采伐产品 c 电力、蒸汽供热量、煤气(天然气除外)和水 12 电力、蒸汽供热量、煤气(天然气除外)和水 等等。 ( 三 ) 应用分类体系 应用性分类体系是以实用性为原则,为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分类体系。这种分类体系是从处理商品方便角度出发的,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志,而是根据商品的某些共性加以分类,可以适应不同分类目的的需要,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分类体系。如: 1 按原料来源分类:植物性商品、动物性商品、矿物性商品等。 2 按加工程序分类:粗制品和精制品 3 按行业分工分类: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工业品等。 4 按产地分类:进口产品、国内产品、地方产品等。 5 按使用期限分类:耐用商品和易耗商品。 6 按质量分类: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等。 第三节 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 一、商品目录 (一)商品目录的概念 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根据商品分类的要求,对所经营管理的商品编制的总明细分类集。商品目录是以商品分类为依据,因此也称商品分类目录或商品分类集。商品分类是在商品逐级分类的基础上,用表格、符号和文字全面记录商品分类体系和编排顺序的书本式工具。 在编制商品目录时,国家或部门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