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3117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试卷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B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题总计10分,每小题2.5分)1 .多点汽油喷射:多点汽油喷射在每一个汽缸的进气门附近装有一个喷油器,ECU控制每 个喷油器适时喷油,燃油和空气在进气门附近形成可燃混合气,在进气行程时被吸入汽缸。2 .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实际的开启与关闭时刻与开启持续时间。3 .发动机负荷特性 发动机转速不变时,其经济性指标(Gt和ge等)随负荷变化的关系。4. 发动机异响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的超过技术文件规定的不正常响声。二、填空题。(本题总计15分,每空1分)1 .电控燃油控制系统由ECU、传感器 、执行器组成。2. 曲轴与凸轮轴之间的传

2、动方式有 齿轮传动、链传动 和同步齿形带传动3 .大小循环是由节温器控制的。4. 汽油机燃烧室的类型有富型燃烧室、楔形燃烧室_、半5. 表示发动机经济性的有效指标有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效热效率。6. 表示发动机动力性的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有效扭矩、平均有效压力。三、 判断题。(本题总计15分,每小题1分)1 .小循环时主阀门必须打开。(X)2 .曲轴上的平衡重在连杆销一侧。(X )3. 活塞行程是指上、下两止点间的距离。()4. 发动机排量是指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v )5. 四冲程发动机在进行压缩行程时,进排气门都是开启的。(X )6. 二冲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共转二周。(X )

3、7. 四冲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时,进入气缸的是可燃混合气。(X )8. 活塞环的泵油作用,可以加强对气缸上部的润滑,因此是有益的。(X)(V)9. 偏置销座的活塞,其销座的偏移方向应朝向作功行程时活塞受侧压力大的一侧。10. 活塞裙部膨胀槽一般开在受侧压力较大的一面。(X )11. 采用全浮式连接的活塞销,无论在装配时,还是在发动机工作时,活塞销均能在活塞 销座孔中自由转动。(V )12. 各种形式曲轴的曲拐数都与气缸数相同。(X )13.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是一种直接测量空气流量的传感器。(X )14. 当发动机转速增加时,点火提前角应增大。(V)15.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检测节气门开度

4、的大小。(V )四、选择题。(本题总计40分,每小题2分)1 .理论上活塞在受热时,变形为(A )。A .上大下小B .上小下大C .上下一样2. 电控车辆上水温、油温、进气温度传感器为(B )温度传感器。A、扩散电阻式B、热敏电阻式C、半导体晶体管式 D、热电偶式3.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由传感器、(A )和执行元件三大部分组成。A、电子控制单元B、输入系统C、输出系统D、储存器4. L型电控发动机喷油器的基础喷油量是由(C )和曲轴转速决定的。A、节气门位置B、冷却液温度C、空气流量D、发动机负荷5. 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是一种(B )测量空气流量的传感器。A、直接B、间接C、快速D、慢速

5、6. 节气门体装在(C)和(C)之间的进气管上。A、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B、空气流量计泼动机进气总管C、发动机进气总管??进气歧管D、进气歧管 涎气门7. 在翼片式空气流量计中一般设有(A)和(A)。A、油泵触点开关?进气温度传感器B、油泵触点开关?进气质量传感器C、油泵继电器?进气温度传感器 D、油泵继电器?进气质量传感器8. 四冲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时进入气缸的是(A)。A、纯空气B、氧气C、可燃混合气D、纯燃料9. 四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共旋转( C)。A、四周B、三周(、二周D、一周10. 连杆的弯、扭校正经常在(B)下进行。A、高温B、常温C、高压D、低压11. 汽油机活塞裙

6、部的膨胀槽一般开在工作行程(C)的对面。A、 受离心力较大处B、受离心力较小处C、受侧压力较大处D、受侧 压力较小处12.正扭曲环正确的安装方向是(C)。A、外切口向上、内切口向下B、外切口向上、内切口向上C、外切口向下、内切口向上D、外切口向下、内切口向下13. 下述各零件不属于气门组的是(d)。A、气门弹簧B、气门C、气门弹簧座D、凸轮轴14. 、进、排气门在排气上止点时(D)。A、进气门开,排气门关B、排气门开,进气门关C、进、排气门全关以进、排气门叠开15. 做功顺序为1-3-4-的发动机,在第三缸活塞在压缩上止点时,可以检查调整(C ) 气门间隙。A、3缸的进、排气门和4、2缸的进气

7、门B、1、4缸的进气门和2缸的排气门C、3缸的进、排气门和4缸的排气门和2缸的进气门D、 1缸的进、排气门和4缸的排气门和2缸的进气门16. 二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从上止点至下止点往复移动共(C)。A、四次B、三次(、二次D、一次17. 为了减轻磨损,通常对(A)进行镀铬。A、第一道环B、所有气环C、油环 D、气环和油环18.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采用的间接空气量测量方式可分为节流一速度和(B)两种方式。A、体积流量B、速度一密度 C、质量流量D、密度流量19.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使用的电动汽油泵有外装式和(B)两种。A、涡轮式B、内装式C、叶片式D、齿轮式20. 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主要功

8、能是使(B)压力与()压力的差值保持不变。A、燃油分配管?大气环境B、燃油分配管??进气歧管顷油泵??环境油泵涎气歧 管五、简答题。(本题总计20分,每题5分)1 .试说明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一般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 成。1) 作用 空气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向发动机提供与负荷相适应的新鲜空气,同时测量和 控制进入发动机汽缸的空气量。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是向发动机供给足够压力的汽油。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是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精确控制汽油喷射量、喷油正时和点火 时刻。2) 工作原理 发动机电控单元根据进气流量或进气管绝对压力、发动机

9、转速、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等传感器输入的信号,与存储在ROM中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在该状态下发动机所需的喷油量、喷油正时和最佳点火提前角。存储在 ROM 中的参考数据是通过大量的发动机及整车实验所获得的优化数据。在发动机状态 信号中进气流量或进气管绝对压力和转速信号是两个主要参数,它们决定该工况下的基本燃油供给量和基本的点火提前角。其他各种参数起修正作用,如冷却液温度修正、进 气温度修正、大气压力修正、蓄电池电压修正、节气门变化速率修正、排气中氧含量修 正等。2 .发动机冷磨的规范是什么?答:规范如下:(1)对于载货汽车发动机来说,磨合起始转速为400500 r /min,

10、终止转速为1 2001 400 r/ min。起始转速过低,尤其是发动机自润滑磨合,曲轴溅油能力不足,机油泵 输油压力过低,不能满足配合副对润滑、冷却、清洁能力的需求,会引起配合副破坏性 耗损。由于高摩擦阻力和高摩擦热的限制,起始转速亦不能过高。(2) 实践证明,装好汽缸盖和火花塞,借助汽缸的压缩力来增加冷磨合载荷,可以 提高磨合效率,取得较好的效果。(3) 现行的润滑方式有自润滑、油浴式润滑和机外润滑,其中机外润滑方式效果最好。 所谓机外润滑是指由专门的泵送系统,将专门配制的黏度较低、硫化极性添加剂含量高 的专用发动机润滑油,以较大的流量送入发动机进行润滑的一种方式。机外润滑不但使 摩擦表面

11、松软,加速磨合过程,而且润滑、散热以及清洁能力很强,提高了磨合过程的 可靠性。3. 简述电子调速器的工作原理答:电子调速器由转子式溢油控制线圈和油量控制机构组成。非对称磁极铁心上绕有线 圈,ECU根据有关辅助信号可通过改变占空比的方法控制流入线圈电流的大小,就能使转子在460。范围内旋转。当转子旋转时,轴端偏心安装的滚珠拨动溢油环沿柱塞作轴 向移动,从而增减喷油量。在转子上端装有溢油环位置传感器,用以向ECU反馈喷油量的变化情况。4. 简述电磁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答:电磁式喷油器可分为轴针式、球阀式和片阀式三种。(1)轴针式电磁喷油器。当电磁线圈中无电流通过时,喷油器针阀在弹簧力作用下紧压 在锥

12、形密封阀座上;当电磁线图通电时,产生磁场将衔铁连同针阀向上吸起,喷油口打开,燃油喷出。为了使燃油充分雾化,针阀前端磨出一段喷油轴针,它抗污染能力强,自洁 性能好。(2 )球阀式电磁喷油器。球阀的阀针是由钢球、导杆和衔铁用激光焊接成的整体结构, 其质量只有普通轴针式的一半。为了保证密封性能,轴针必须有较长的导向杆,而球阀 具有自定心作用,无需较长的导向杆。所以球阀的阀针质量轻,动态响应快,且密封性 能好。(3 )片阀式电磁喷油器。当喷油脉冲信号通过喷油器电磁线圈时,磁场力克服弹簧力 和油压力,将阀片吸起,离开阀座上的密封环,燃油从阀座上的计量孔喷出。当喷油脉 冲信号结束后,喷油器电磁线圈的电流被切断,磁场力迅速消失,片阀在弹簧力和油压 力作用下紧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喷油器停止喷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