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73303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闲阶级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闲阶级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闲阶级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闲阶级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闲阶级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闲阶级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闲阶级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大学生读书计划有闲阶级论读书报告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姓名陈明全学号138051270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2013级经济学2班成绩指导教师 姚春玲导师职称讲师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制姓名陈明全班级2013级经济学2班学号138051270阅读著作名称有闲阶级论读书报告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读书报告评语:读书报告成绩:评定教师签字:年 月 日有闲阶级论读书报告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

2、lass一、作者简介托斯丹邦德凡勃伦,美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1857 年7年3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874年进入卡尔顿学院,师从新古典经济 学派理论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后转至霍布金斯大学读哲学,又转至耶鲁大学;1884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91年进入康奈尔大学任教; 1892 年转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 并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1906 年转任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1909年辞职, 却因其个人作风,如不整理床铺,不清洗碗盘、从地下室住处的窗户进出,又放荡不 羁既不关心学校会议,又不认真评比学生分数,对同行也进行刻薄的批评,甚至 只有一个名学生选修他的课,更有

3、甚者,竟然传出与女学生和同僚妻室闹绯闻,以致 教学生涯不甚顺遂,终老仍是助理教授。虽曾他是美国的挪威移民后裔,在书中多次 提到北欧的神话人物。由于北欧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所以其神话都带有英勇、悲壮 又阴沉的特性。1911 年走上密苏里大学的讲台;1918 年步入仕途,赴华府供职于 食品局;1924 年拒绝接受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一职;1929 年退休后定居于加州,不 久便去世了,享年 72 岁。二、写作背景有闲阶级的托尔斯坦凡勃伦通过观察上层阶级对战争、政治、宗教、体育、文化、 礼仪等事物的偏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现象,完成了有闲阶级论。本书作为制度 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不仅讨论了经济学制度,还从社

4、会学领域,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了 分析,探究人类制度和经济现象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笔者简化了凡勃伦的相关理论, 论述有闲阶级在野蛮时代和未开化时代是如何产生的。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于1899年问世有着特殊的背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 论问世以后的一百二十五年当中,经济学家们几乎探访了所有与经济学有关的领域: 这个世界的辉煌壮观与它的污秽贫困,它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就或是它在人性价值上的 缺点。金融界的互相残杀,被描述为“节约与资本累积”的过程;最无耻的骗局被称 为“自由企业”,挥霍无度被视为是正当的消费。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学著作却根本无 法反映美国的经济生活。约翰贝茨克拉克的财富的分配根本不能反映美国已成

5、为充斥着许多百万富翁的国度; 同时期的经济学家陶西格经济学也不能让人知晓 美国垄断的股票市场;劳芙林在大西洋月刊所写的文章告诉人们,当时美国还是 以牺牲、努力和技艺作为赚钱的不二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尽情享受其努力的 成果”,简言之,这时美国的正统经济学是现状的维护者,因此它们没有发现问题的 锐利眼光,对当时美国景况的本质放纵无度与极度奢华完全熟视无睹,只以形式 上的线条与没有光泽的色彩去描绘一种“原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 学家们“囿于情势与利益的不自觉偏见”,它需要一种异乡人的眼光,这种眼光有一 种独特的清晰性与透视性,而凡勃伦正好具有这种眼光。凡勃伦还注意到另一种前工业社

6、会,即古代冰岛、日本幕府社会。这种社会中存 在一种明显的有闲阶级,但这种阶级却不是无所事事的懒人,而是社会上最为忙碌的 人 群,但他们的工作却是掠夺性的,他们凭着武力或狡黠地掠夺财富,本身并不靠 技艺或劳动从事工作。虽然这些有闲阶级取之于社会,而且也没有贡献出任何生产性 的服务以作回报,但是他们的行径却得到社会默许。因为这些社会富裕得足以养得起 种不事生产的阶级,而习俗中的尚武精神又使一般人格外推崇,因此这种阶级不 但 未被视为寄生虫,反而被奉为能者与强者。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便有极 大的改变。有闲阶级的活动即用武力赢取财富就被视为一种荣誉。相反,依靠 出卖 劳力的穷苦劳工却遭到社会

7、鄙视。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古典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好逸 恶劳是人类的天性,而凡勃伦却认为,这是人类生活方式在掠夺精神影响下堕落的一 种表现,因为一个崇尚武力和掠夺的社会,根本不可能尊重人类劳动。凡勃伦的眼光继续往前延伸,他在现代生活里看到了人类劣根性的基因。现代社 会里,有闲阶级改变了它的职业,改良了它的方法,但是它的目标不事工作而专 事 掠夺却同样不变,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它们专门寻求女色或战利品,而现在代 之以求的是金钱和积累财富,而炫耀财富或穷奢极侈却成为挂在印地安人帐篷上的人 头皮的现代仿本。有闲阶级不仅因袭着古老的掠夺习性,他们个人的劫掠力量也仍然 如以往时代一样备受社会推崇。凡勃伦分析这

8、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为求在社会上受 尊重,一个人必须要获得某种标准以上的财富;正如同较早先的掠夺性阶级一样,野 蛮人必须要获得部族里认同的体力、武艺与狡黠的标准。”同样地,在现代社会里, 每个人也必须以力服力,才能赢得其他人的敬畏,而在这种“力”的竞赛过程中,凡 是从事于非掠夺性工作的人,往往自觉低下。凡勃伦的贡献不仅在于此他的关于现代人只是未十分开化的野蛮人的观点,不仅 说明了有闲阶级存在的现实,而且暗示了一种社会内聚力的本质。因为早先的经济学 家并未能十分清楚地说出当社会组成阶级的利益发生重大分歧之时,到底是什么力量 促使社会束缚在一起,按照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当无产阶级毫不妥协时,是什

9、么 力量消解了革命?凡勃伦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自己独特的解答。他认为,下层阶级与上 层阶级并不是针锋相对的,他们受限于一种看不见但十分牢固的共同态度:工人阶级 并不企图取代他们的管理者,他们只是试着去模仿。他们默认,他们所做的工作,比 他们主人的工作要不“体面”得多。但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除掉较高 的阶级,而 是设法让自己成为较高阶级的一员。正是这种心态,使社会得以保持平衡稳定。凡勃伦对富人社会行为的研究颇为辛辣,有闲阶级论就是围绕富人因自己的 财富而产生的优越感以及他们为了炫耀自己的优越而采取的种种行动而写的。三、基本观点有闲阶级论这本书的内容一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是针对有闲阶级的存在而 发。在

10、理论探究的终端,凡勃伦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 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对于经济人与有闲阶级,古 典经济学家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究。在他们笔下,类被描绘成一群理性化的人,在生存 竞争中,有些人上升到峰顶,有些人下沉到谷底,成功者能充分享受他们的财富与闲 暇,失败者因自己的无能而忍受贫穷,这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凡勃伦却认为这种 人类观没有多少道理,他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将社会束缚在一起的力量是出于“理性自 制力交互运作”,他更不认为闲暇本身比工作更为人所喜好。他考察了美洲印第安人 等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现在这种原始的单纯经济形态下,似乎完全不存在有闲阶

11、 级,在这种社会里,生存的代价就是劳动,每一个人必须工作,不管他们的工作是什 么性质,没有高低贵贱。这种原始民族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不是盈亏上的考虑,而是一 种自然的敬业精神及对后代的一种长辈关爱。人人都力求在他们分内的日常工作方面 出人头地,偷懒(闲暇)虽不会受到责备,但绝不会赢得社会尊敬。在本书一开始,凡勃伦就将目光延伸到历史的源头,顺流而下,探寻有闲阶级的 产生过程。他认为,在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由于不存在经济特权和社会分工,有闲 阶级尚未出现,但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孕育了有闲阶级的胚胎。到了人类未开化阶段 的初期,有闲阶级已经呼之欲出,这时,社会分工已经出现,一部分人开始不事生产, 成了有闲

12、阶级。他们统管政治、战争和宗教等非生产性事务,而且牢牢掌握了对他人 的生杀予夺大权。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从事的工作,无比光荣神圣,他们的社会地位, 更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在未开化时代的末期,有闲阶级迅速发展壮大,封建时代 的欧洲和日本就是例子。在他们这些国家里,有闲阶级和劳动阶级泾渭分明,划分极 其严格。有闲阶级的产生和所有制的出现,是同步进行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私有制 一旦出现,人类就围绕财富的占有,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凡勃伦认为,人们之所 以要占有财富,与其说是满足生理需求,倒不如说是为了面子。谁拥有的财富多,谁 就是社会的优胜者,不仅社会地位上升,还可以获得别人的赞誉,从而使虚荣心

13、得到 满足。所以人人都是欲壑难填,永不满足。有了财富,如果不显山露水,那也只是孤芳自赏,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更博不到 荣誉,所以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来焙耀自己的富有。从古到今,有教养的人一直认为, 炫耀财富的最好方式,就是享有余暇。凡勃伦举了礼仪的例子。他认为,礼仪的起源 和发展,都是因为它能证明有闲。熟谙礼节,需要耗时费钱,劳动阶级起早贪黑,累 死累活,自然没有时间去学什么礼节,所以就成了富人的“专利”。尽管礼节也可以 表达敬意,表明身份,但刨根究底,还是为了表示荣誉。现代人事务繁忙,行色匆匆, 礼仪大大简化,就足以证明礼节是有闲阶级的象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流动性大为加强,人们社交范围也

14、随之扩大,富人 要想给陌生人留下富有的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消费,所以人们常常可以看到, 他们一掷干金,买东西从不讲价,过着佳肴美酒、肥马轻裘、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 当人们对这些变得习以为常时,他们又开始购买爵位。给自己脸上贴金。如理发学徒 阿克莱特发明了旧式纺织机,一夜暴富后,不惜重金,买得一个爵位,改头换面,混 五迹于、上整层社体会评之中价。凡勃伦无情地批判了有闲阶级之后,又转而讨论制度问题。在他看来,制度实际 上就是人们的思想习惯。私有财产、价格、市场、货币、竞争、企业、政治机构以及 法律等,都是“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制度受环境的影响,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它 就会随之而变,而它的变化是

15、通过个人思想习惯的变化来实现的。对思想习惯的调整, 社会各个阶级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有闲阶级生来就趋于保守,这已是一个普遍认可 的事实。凡勃伦对其中的原因做了分析。他认为,有闲阶级反对变革,主要是出于本能。 人都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标新立异之事,会有本能的反感,只有在环境 的压力下迫不得已,才会去接受它。有闲阶级养尊处优,衣食不愁,恰恰缺乏压力。 当然,维持既得利益,也是有闲阶级保守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变革,都会导致利益 的重新分配,尽管变革后,整体生活水平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对有闲阶级而言,至少 在短期内看来,改革有损无益,因此,他们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百般阻挠改 革。有闲阶级

16、的保守性,还体现在对他人的间接影响上。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财富的 增加总有限度,有人拿多了,就有人没得拿。有闲阶级肥了自己的腰包,同时也造成 了一个赤贫阶级。这个阶级迫于生计,颠沛流离,没有闲暇去学习、吸纳新的思想与 社会习惯。所以,他们与有闲阶级一样因循守旧,这就使得社会更趋保守。可见,在 社会发展过程中,有闲阶级非但起不了多大的促进作用,反而是一个障碍,人们甚至 把它当作保守、没落、腐朽之代名词。自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一出,再没有富人能够自由挥霍浪费而不遭社会讽刺。 凡勃伦本人也博得巨大社会声誉,不过这种声名是以讽刺家而不是以经济学家著称。 社会激进分子与知识分子们推崇他,而其他经济学家则不断探问他是不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