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7326019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理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表面上看,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从深层看,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评价一堂好物理课,我认为只要能达到使学生“会看、会想、会研究”的目的,就是一堂好物理课。一、让学生学会利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学生研究问题的方向,作为物理教师,一定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例如,学习托里利得实验前,要求学生看书,并利用身边材料测量大气压强值,同学们查资料,选器材(没有玻璃管,选塑料管)、选液体(最后确定用水),并进行推理、计算、做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利用了教材,而且由于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对教材进行了挖掘,提高了学生使用资料的能力。 二、围绕学生“如何学”思考教师应“

2、如何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我如何教”,而不去考虑学生“如何学”,结果是老师下了很多功夫,学生被动地去学,效果并不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已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差异和思维方法的异同,去选择“如何教”。例如,学到“电磁铁”一节时,让学生预习后,问学生打算如何学,学生的回答是:实验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组织实验,并提出问题,自己成功地解决了“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的磁性随匝数怎么变化”这一问题中的电流一定应如何控制的问题。当时,同学们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电流不变,可使电源不变;另一种是,两个电磁铁的纱包线串起来,电流就一定了。同学们研究后发现

3、,第二种可行,第一种不正确。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用实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思维品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唱主角,笔者听过一节课温度计,课堂上同学们展示了课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且各自讲出自己的制作原理,整堂课,象展览馆,象辩论会,同学们积极思维,并当场动手改进实验,这堂课给听者的感觉是,这个课堂是学生的大舞台,教师是幕后导演,绝对是一堂好课。四、“动”起来学习物理。 一堂好的物理课,学生一定要动起来,即

4、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口提问。“动”起来学物理,是学生学物理的标志,也是学物理的重要方法。动能生趣、动能生情、动能获理,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理解深、记得牢、用的活。因此在设计物理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的空间。讲“电磁铁的应用”一节时,学生自制了电铃,改装了家中的抽水马桶,讲“家庭电路”时,同学们自己安装保险,学会家庭布线,并亲自检查自家电路,发现不合理的请家长帮助改装物理现象、物理事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甚至对物理的兴趣,只有通过“动”才能获得。四、物理问题的研究要有“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有任务的活动,想达到预期目的,完成预定任务,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程序。例如讲“电功率”一节,意义、定义、单位获得后,该研究“电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了,学生会想改理论推导为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猜想去掉干扰因素,保留待研究变量;定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设计实验选电路、器材;学生实验得到结论,最后推理验证。在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自体验,获取了研究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总之,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就不愧为一堂好的物理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