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31881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一)班级 姓名(一)积累运用1、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憩息(q) 粼粼(ln) 犀利(x) 皎洁(jio)B.蜿蜒(wn) 绮丽(q) 慷慨(ki) 恫吓(dng)C.纤维(xin) 脉搏(mi) 堕落(du) 孤僻(p)D.腼腆(din) 瀚海(hn) 坟墓(m) 洗涤(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束手无策 络绎不绝 无可言喻 引经据典 B.怒不可遏 爱不释手 偏偏起舞 滂沱大雨 C.家喻户晓 姹紫嫣红 不解之缘 青黄不接 D.轻举妄动 肃然起敬 相提并论 如饥似渴3、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B.小明数学成绩很好,而且好为人师,所以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赞扬。C.广州市委书记一步入新闻大厅,立刻被许多记者围得水泄不通。D.他的口才极好,跟别人辩论的时候总是振振有词,令人佩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市在“十二五”期间能否抢抓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B.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C.深圳市获得2012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D.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

3、使惠州市被全国文明委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5、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勤奋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一句中“勤奋”是形容词,在句中作主语。B.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其中三十岁称为“而立”,五十岁称为“花甲”。C.“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想起来。”这句中“银铃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山寨”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演变至今日,变成了有仿冒嫌疑或伪造嫌疑的意思,更衍生出“某某现有事物的粗糙模仿版”的引申含义。6、在下面的语段中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3分)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观察叶子,有些人喜欢用眼睛去细看木头的年轮。(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 )必须从叶枝根本,从过去

4、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 )只从细微末节着眼,( ) 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污蔑。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7、默写(每小题1分,共7分)(1)采菊东篱下, 。(2) ,江春如旧年。(3)念天地之悠悠, 。(4) ,甲光向日金鳞开。(5)夕阳西下, 。(6) ,江入大荒流。(7) ,千树万树梨花开。(二)、阅读题(4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D.宜乎众矣(适宜)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小题。(6分)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整理品德的语句是_。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_。整理“独爱莲”

6、的原因是:_。3、下列与“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表现整理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整理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5、翻译。(4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二)春 望(4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7、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诗中所望所感都来自诗中一词,这个词是( )(2分)A.国破 B.城春 C.烽火 D.家书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题(二)(一)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8、( )(3分)A.花团锦簇(c) 憩息 (q) 污秽(su) B.怨天尤人(yu) 凝眸(mo) 酝酿(ning)C.随声附和(h) 堕落(du) 腼腆(din) D.惟妙惟肖(xio) 滂沱(png) 蜿蜒(wn)2、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成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行我素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左顾右盼 B.络绎不绝 束手无策 青黄不接 克勤克俭 C.轻举妄动 爱不失手 流恋忘返 家喻户晓 D.高瞻远瞩 姹紫嫣红 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3、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3分) A.他是我班首屈一指的业余节目主持人。 B.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C.他上课的时

9、候总是我行我素,一点也不受其他同学的干扰,所以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 D.我们要先发制人,不能总是比别人慢一个节拍。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B.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5、依次填在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A.布局

10、配合 映衬 层次 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C.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D.映衬 层次 布局 配合6、默写。(每空1分,共8分)渡荆门送别中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是: ,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西江月明月别枝惊一词中,表现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句子是: , 。瀚海阑干百丈冰, 。二、阅读探究(一)(14分)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

11、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1、强项令选自 ,整理 ,南朝宋史学家。(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后特征为洛阳令( ) (2)宣悉以班诸吏( )臧亡匿死( )(4) 宣两手据地( )3、原文中下列句子省略了主语,请补充出来。(1分)( )即以头击楹 ( )强使顿之 4、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 的精神。(2分)5、“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2分)答: 6、翻译。(4分)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译: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