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7315864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成果简述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 课 题 研 究 报 告(成果简述)第一章 课题提出的意义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国内、省内、市内、县内已有人涉猎,如:XX市XX小学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体系构建、我县XX小学的小学低段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的课题试验学校已出一定的成果,如:XX路小学通过实施“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切实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具体落实工作措施,使学生懂得了一个道理:“小学养成教育已成为我们自觉的行动。”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农村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鲜见报道。二、课题的法律政策

2、依据、德育大纲依据和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宪法第24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义务教育法第3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政策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央8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3、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对于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习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一致的原则。由此可见,我们确立此课题的研究是非常及时的。3、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相互联系,构成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表明:“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经有意培养的,并经反复训练强化而形

4、成的较稳定的、主动化的行为模式。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凡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未受到强化的行为,可能性下降乃至消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一定的程序化。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训练时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他律到自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个人的行为水平沿着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最后上升到自动性行为的境界。知与行统一的原则:养成教育中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老教育家叶

5、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之“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即性格,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是不易改掉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312岁,即整个小学阶段,而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周期是21天。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是多么的重要。三、现实依据:1、因经济大潮的影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之部分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追求,使部分农村优质生源不断向重点学校涌入,这就导致一些学校(包括我校)的学生陷入“三多”的怪圈,即“单亲家庭的子女多、民工子女多、留守孩子多”这样的现象,导致学生养成许多

6、不良习惯。2、由于部分家长没有完全摆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升学教育的束缚,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的分数是上去了,但道德素质却下降了。他们的成绩是以道德水准的下降为代价的。一个人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但品德素质不好,将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品。陶行知老先生如是说:“愚昧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蒸蒸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四、现实意义:“三多”孩子是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现象,据统计:全国空巢儿童总数600余万,我县达8000多人。学生要成长,学习成绩要提高,孩子的教育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同样要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我县全面

7、进入课改,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成长需要科研课题;其三,学校要发展,办成县内农村示范小学,凸现办学效益也需要科研课题,为此,我校课题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分述如下:1、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在建设和谐社会、平安XX的社会进程中,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从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历史高度,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成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这项工作。2、在课题论证及前期研究阶段,校行政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

8、议、议论包括反对的声音。来自教师和行政的声音:“农村学校搞教育科研,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搞科研是专家们的事,我们只要把书教好就可以了;况且要投入上万元的科研经费,我们一所小学校,承受得了吗?”“好难啊?我们这帮人的学识,写作水平能跟上吗?”“农村小学搞教育科研,是提升学校形象、品位的一件大事,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原来没有搞过,边学边搞,总是会有进展的。凡事都有着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如果学校要搞,我也要参加,锻炼自己的能力。”校行政在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在最后一次讨论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认定了教育科研的目标:“科研兴校是提升学校形象、探讨育人经验、锻炼教师能力的一种

9、有效途径。”综上所述,我校行政、老师决定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一个课题认真研究,探索教书育人的路子,并将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以达到百年树人的目的。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的素质,可以为落实以德治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3、经过充分讨论、分析我校的整体现实,我校决定以“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与实践”为课题向上级申报,科研兴校,并确定了课题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努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标兵。第二章 成果主要内容一、实践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用讨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实践对象的客观材料。2、行动研究法:确立实验班级,查找问题,进行认真考察、实验

10、、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这是最重要的实践方法,具体分为榜样激励(英雄模范人物)、情景体验(良好育人环境)、行为训练等方法。3、个案研究法:学校学生中,绝大多数是明辨是非的,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标准,问题学生是极其个别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宜用“一帮一”“小组帮一”方法对其矫正。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放大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缩小其缺点。4、观察法:要求全校教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进取,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言教不如身教,要让教师行为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榜样,要充分利用好学生模仿性极强的特点。5、经验总结法:我校三年多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

11、为习惯的培养,探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6、实验法: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以求找出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普遍规律,要送给(教给)学生良好习惯,不良习惯要不断矫正。习惯养成要符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二、研究过程、研究效果和研究成果(一)研究过程:1、调查阶段:2003年12月,县教研室陈XX主任,何XX副主任,黄XX教研员来到我校了解我校课题开研计划,调查资料,同意将课题列为县级课题。要求修改完善,积极申报,争取成为市级科研课题。2004年3月,我校课题资料交教科所,在黄XX主任、徐XX老师、韩XX老师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调查、反复

12、讨论研究,课题资料得到专家组认可。2004年10月被列为XX市教育科研B类课题。 县教育局推荐意见:“该课题对培养山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内容属实,论证详实充分,措施恰当有效,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经费保证,并从2003年秋已进行了前期研究。同意推荐为市级科研课题。”摘自课题评审书 专家的指导发言:黄XX主任:“你们要记住,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模仿性极强,要充分放大其闪光点,缩小其缺点。”“德育研究,重在实践,学生在玩耍中,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又说:“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习成绩,让养成习惯和成绩提高相得益彰。”摘自课题组会议记录 2、深入调查阶段:200

13、4年9月第二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3份,收回450份,完小全体学生。结合调查实际,对高、中、低段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出具体要求:3、实验研究阶段(2004.102005.9)针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小学生实施相应的办法,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别教育,通过周会、班会、现身说法、电影、录相、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形成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写出论文。在课题实验中,不断挖掘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板块,重视个案研究,完善育人经验,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教育体系的培养模式,形成培养机制,达到

14、育人的目的。4、深入研究暨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05.92006.12)我校在课题调研阶段,由有关老师收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不勤剪指甲,不勤洗手,不勤洗澡,不勤换衣,乱扔果皮纸屑,不按时完成作业,语言、行动不文明,乱起绰号,课间追打,做危险游戏,爬车吊车等,班主任和有关老师根据这些现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帮助教育,并身体力行,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去感染学生,利用朝会、班会时间用详实的资料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举行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签名仪式,奉献爱心捐款仪式等集体活动去引导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研究成果:1、认识性成果:通过历时三年的山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形

15、成了以下理念,摸索出以下几个方法措施。A、山区孩子是能够发光的玉石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利用他们的可塑性,从模仿入手,为学生提供养成好习惯的温床。明辨是非,正确评价学生的习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让坏习惯萌芽成长,扩大学生良好习惯。评价的原则包括以下六点:客观性原则自省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习惯养成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生的模仿性凸现了教师在学生习惯养成中的主导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真实的说明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B、以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养成教育重在实践,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关键,也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致,是人的首要素质。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多次重复出现的过程,它是需要多重刺激反复强化,我们结合社会、学校、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复进行训练。2、操作性成果:A、找到了山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第一、学校教育打造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阵地。、重视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学校教师的榜样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具有潜移默化和引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人文因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