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731522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外国诗两首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2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3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4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

2、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教师在学生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5合作探究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6学生配乐美读小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恬静的诗风。三、指导自读夜 1资料助读 2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归结: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3、3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拓展延伸 1、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杨汛桥镇中学集体备课稿电子稿教学过程设计静 夜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2、学生熟读诗歌,深层感受夜色,体会夜的意蕴。课堂小结体会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旋律美;感受诗人笔下夜的宁静。练习与作业1、 P16练习三2、 摘抄一首课外诗板书设计蝈蝈与蛐蛐济慈(夏)蝈蝈的乐音 主题:(冬)蛐蛐的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夜叶赛宁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静谧、美丽 溪水 月色 (反复吟咏)(安适、宁静的心境) 大河 小溪 青草教学后记 1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