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731514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展厅的策展思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高端学术走向通俗展览一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回眸查看次数:634 时间:2010-12-29 10:07:04【大中小】【打印】【关闭】2009年9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 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市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 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14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212组件,并辅以大量的辅助展品加 图片、考古遗址图、器物线描图、中英文字说明等。10月31日,展览圆满落幕。在40余天的展出期 间,共接待观众近10万人。先后有7。余家媒体做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节

2、目。 配合展览,组织了四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邀谙了严文明先生、李学勤先生、陈星灿先生、许宏先生先后 为千余名观众做了精彩演讲。“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从2009年2月筹备至9月26日开展,历经半年,国家文物局博 物馆司、市文物局的领导亲自参与或关心指导,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直接参与把关大纲,形式设 计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深入研讨,共同完成了这件“前无古人”的作品。它是对国 庆60周年的献礼,也是献给长期从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学者们的礼物。首都博物馆荣幸地领受了这么一项艰巨而又直耍的任务,并组织了由十余位专业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开展 工作。作为展览的组织者,对“早期中国中

3、华文明起源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以及越来越深刻的认 识。本文从三个方面追述如下,与大家探讨。一、深入研究,确立展览主题和展览方向中华文明何时起源?我们的国家何时形成?有无夏朝?夏朝存在于何时?新石器时代我们的文明状况 如何?这些问题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学亍孜孜以求的,也是近年来海内外特别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 的。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早期中华文明有了更新 的认识与更远的追求。21世纪,国家俎织推出的大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上马,它是继国家级科 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工程。它汇隼了国内相关学科数百位专家学者,跨领 域、多

4、学科、全方位研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推进到了两个阶段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成果。在此背景下, 又适逢中华人民XX国60周年XX,推出了展览。展览的主题无疑是要展示中华文明探源的科研成果,展 览的方向(或受众)是要在XX国60周年XX之际为广大观众推出一个关于我们的早期国家从何时开始 潼立,我们是否有五千年文明史,我们的文明何时起源的展览,是耍在国人充分享受及感慨中华人民XX 国60年建设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的时候,追忆远古的文明、远古的中国,所谓“发思古之幽情”, 从而更强烈地激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弘扬和激励民族精神,也就是要为广大普通观众服务,要让他们 看得僮、喜欢看,认同展览所揭示的主题,

5、耍在国庆期间形成一个文化热点。项目组组织了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大学、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前后三 次隼中研讨,住过专家们的三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展览的题目和主题,也就是以“早期中国”为题,表现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程,以及早期中国国家从萌芽到初创的发展脉 络,进而揭示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从2009 年2月开始启动,到2009年9月底展览开幕,大纲的修改和补充丰富工作就没有停止过,广泛而充分 地吸收了各方面的专家意见,特别是大量吸收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没有任何

6、一 个临时展览有如是之要求和过程。这个要求也是展览的特性,就是学术性强,追求学术上的严谨和一丝不 苟,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加强研究,不断追求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依据主题和展览方向,我们 将展览定位为考古展或叫历史文化展,而非器物展,当然由于展期短,它自然属于临时展览。同任何学术问题一样,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在学术界自然也是百家争鸣,存在着诸多不同观点。我们确立 的“早期中国”题目以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为跨度,来揭示展览主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 认可。二、反复摸索创新内容与形式设计遗念抛开学术问题,一个展览的成功无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好的命题、好的内容设定、好的文物展品、 好的

7、形式包装、好的宣传等等0“早期中国”的展览内容,依据主题和定位以及对支撑展览的文物、相关展品的分析研究,我们确定了 序厅、尾声,以及正点展示的“我们的家园”、“邦国之路”、“王国崛起”三个单元,共五部分。一头 一尾,甫点落在核心的三个部分,其中重点放在了 “王国塘起”,如此设计体现了主题明确、结构清晰简 练、前后呼应、重:点突出的特点。212组件文物,来自全国14个省市23家文博单位,件件是精品,不少文物是第一次进京参展,也 全都是第一次以“早期中国”展览文物的身份出现,汇隼到一起。除了器物本身珍贵、精美,它们本身所 嗔有的深刻文化内涵,所散发及传播的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400年间中华大

8、地各个文化圈的文明气 息,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精美文物或单件或群组在整个展览中光彩夺目,而近三万字的文字说明以及 百余件考古遗址发掘图、器物线描图、地形地貌图等与文物互相呼应,共同向观众讲述看展览的主题:我 们的国家是怎样诞生的,我们为什么叫中国,中国龙的由来等等。“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序厅实景图总体看,内容编排简明清晰,结构合理,观众能依层次递进参观,看看题目入展厅,带着问题走展线, 在50分钟的参观过程中,听数百件文物展品或静或动地讲述,进而启发思考,带动联想,最后以得到知 识、得到问题答案而结束参观。好的内容当然霜要有好的形式才对。如何把这样一个高端的学术科研项目转化为一个通俗的展

9、览,如何 让普通观众看得佳五千余年前的早期中国的历史故事,确实是要下功夫研究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们 把握了以下几条原则:1、加强研究,不断摸索探讨。给全体设计人员强化学术性展览要求的概念,强化通 俗性展览效果的概念。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项目俎组织全体人员在大纲论证阶段就开始考察观摩,到兄弟 馆或相关单位获取经验。2、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这是不能动摇的,形式永远不能游离于内容之外,不能 片面追求形式,一定要依据内容的耍求,确立表现点。在筹备这个展览过程中,形式设计人员按要求做到 了深入研究内容,介入工作与编写内容大纲人员同步,并随时与内容撰写者沟通磨合。3、强调“美”。任 何展览必须呈现给广大

10、观众“美”,只有美的东西才能为观众接受。器物是美的,捕助展品是美的,文字 是美的,环境是美的,整个展览应是美的里合体,是一幅美的画卷。4、找难点,形成特点、亮点。一个好 的展览,一定是参与人员用心去做的,一定是隼体智慧的结晶,一定是有特点的,诸如一个好的方案,一 定是解决了很多问题,经过好多次反复才最终确定。“早期中国”的形式设计,我们采取了找难点的办法, 也就是一开始,我们就对形式设计人员提出,要找到最难设计的地方,然后大家共同攻关。“早期中国展” 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一是序厅,二是参观过程中的高潮点,三是尾声。序厅是起引导观众入展厅参观作用, 是要说明主题,还耍引人入胜。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11、呢?经过若干次讨论,最终我们确定采取天人对话, 并辅以屈原楚辞天问中的几句狂典句子。天是满天星斗的蓝天,象征无限的苍穹,象征远古中华大 地各个文化圈的诞生和光芒闪;m,象征“万邦并起”的远古中国社会形态。地上辅以一条时间栉,展示公 元前一万年前以降至公元前3500年这一跨度的文化发现;按着是一个进深4米多跨度12米多的半景国: 远古的蓝天白云,荒蛮的山南河流,简陋古朴的高脚屋;土地初耕,茅草丛丛,清水徐淌,虽静似动。向 观众展现了一幅自然美的画卷,我们的祖先生存生长的条件清晰如见。继之三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叫中国?我们为什么称作龙的传人?也恰到妙处地呈 现在观众的视线内。色调

12、方面则是以浅灰蓝为主,淡雅而又深邃,平添几分美感。二里头遗址展示区实景图7,大5 * ”3m. , 一,r,.: 91 g*. tM,1 - “2 i. ? I I 一食rxaetu,”5,JiSfEpguia -.-卞 中是A , B- .子务分/买n 工灼87. .rx OT4W,中西文明对照实景图总体看,序厅设计妙而不玄,神而不诡,非常好的起到了引子的作用。任何一个展览,都箫耍有高潮的设计,不可能让观众总是在平淡无奇中观览。“早期中国展”在内容编 排上确定第三单元“王国词起”为最重点。因此在做形式设计时,自然也就把这一部分作为高潮来处理。 通过前面的内容介绍,观众到这一部分自然感觉到:二

13、里头时期王权国家诞生了,这难道就是那时的现代 意义上的中国吗?这里展示的是当时的王都吗?耍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也就成了设计的最难点。当然,之所 以称为最难点,还在于我们将它确定为最高潮点,而它的可视性都非常“卑微”,绝无宏伟大气之象。耍 让它震撼观众必须有辅助手段,必须做艺术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有关二里头遗址发掘的资料(含影视)全部搜隼到了,并谙来亲自参加二里头遗址挖掘的专家反复探讨,最终确定大型电脑沙盘、航 拍图、影视墙、大型相物陈列,四位一体,复合成一个主题景观。在做这个景观时,也同时考虑到了对声 光电的合理使用,使之点睛但不能夺主。这么一个复合体很好地表现出了二里头王都的气派,表现

14、出了几 代学人为探寻夏王朝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观后,人们会对早期中国王都规模、形制、功能等有深入了解, 对早期中国王都的气派观而仰止,并为考古工作者们的成就和奉献精神所叹服。尾声怎么处理呢?观众栉看问题进展厅,然后一点点进入高潮,达到了最高兴奋点。于是,我们便对尾 声采取了轻松软处理的手法,所谓轻松软处理,就是不再“亮化”它,把它变成一个舒缓轻松地带,是观 众的兴奋点从高点逐渐着陆的地带。展出内容有两块,一块是西周时期出土的青铜鼎拓文关于“中国”的 解释,一个是中西文明对照时间走廊。何以中国?早期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居于何种地位,清晰即见, 一目了然。三、加强宣传与文化产品的开发成功的展览的耍

15、有好的宣传策划。“早期中国”展览是一个偏学术性的展览,展期又被安排在国庆60 周年XX前夕,且展出时间短,这几方面因素都对我们的宣传工作提出了挑 战。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 达到我们预定的展览在国庆期间形成热点,产生甫大反响的目标呢?项目俎有针对性地与广告公司进行研 究,确定了共同承担责任,分别发挥各自优势,点面结合,把握节奏的几条原则。简而言之,1、就是要求广告公司充分认识到这项展览的宙要意义,把做好宣传工作当作他们自己义不 容辞的责任,不只尽乙方义务,更要多一点奉献,与项目组配合,共同完成使命。2、广告公司掌握着属于 它们业务X围的媒体资源和宣传广告空间,项目俎掌握着最权威的专业媒体资源,有专业优势,双方协调 发挥好各自优势,以期达到最佳效果,3、点面结合。以“面”为基础,以、点为重心。由广告公司负责“面” 的工作,按照常规做法,把展览信息通过地铁广告、站台广告、社区广告等,于展览开幕前半个月传输出 去。此外,广告公司还印制了大量的单页广告,放要客站、车站、商场等人群聚隼的地方。项目组把主要 工作放在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台以及几大主要报刊,把这些媒介作为由点,适时推出“造磅”宣传信息。4、 把握好节奏,也就是把握好宣传的步骤,阶梯式报道。“早期中国”从8月份开始预热,面上宣传启动是 9月上旬,中央电视台4频道连续4天推出“国宝档案”介绍“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