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7311595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守株待兔》教学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株待兔教学反思守株待兔教学反思陈群利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 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 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 神,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新基础教育理 念为指导,主要通过在教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 这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 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

2、“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 理清了文章的段落。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 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 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然后让学生 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就克服了 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 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 类知识的方法程序结构。教学中,我还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 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 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 内心感受,并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

3、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 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课 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课 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获得健康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 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体 现大语文观。一、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 究的精神在滋长。在揭题伊始,我就让学生听故事自主提问,提的问题还真不 少:野兔倒底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旁?种田人 只不过是捡了一只兔子,为何那么高兴?种田人真的傻吗

4、? 他为什么老守候在树桩旁?学生提这些问题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小组讨论, 一起来解决他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 调动起来,他们各抒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 带进课堂。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 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 教育。真正将课堂教学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获得健康, 主动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训练想像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他们也喜欢发挥各种 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野兔为什么会跑来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坐在树桩旁想些什么

5、”以及作业,编故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他们的想象力口:“野兔为什么撞死在树桩上呢?”“有一个猎人在追赶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乌龟赛跑,不能再输,光想没看见树桩”。“它的儿女受到 了伤害,一时想不开”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同时,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就 是一项很好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 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另让学生谈谈自己身 边,自己周围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关 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三、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 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 我的机会,我

6、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 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 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 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 动作,特点也展示得非常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 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 亮点。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 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在语文 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 法。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 解。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 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ht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