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前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730974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前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风的前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风的前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风的前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风的前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的前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前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的前兆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 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1) 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 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 性脑中风的先兆。(2) 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 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 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

2、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 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 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 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3) 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4)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 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 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 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一旦发

3、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 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 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 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另外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 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小中风”是中风的前兆2009-08-12 16:07随着闷热天气的出现,老年中风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一闪而过”的头痛、 头晕和眼花以及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最常出现,由于

4、这些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 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 失了就好了,却不知这是“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预示着脑卒中很可能 在短期内发生。医学研究证明,发生“小中风”与气温过高、闷热关系密切。这是因为气温 高、气压低,潮湿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血液容易变得黏稠,使脑血流减少或脑供 氧不足,脑血液循环某一局部出现短暂的、可逆的供 血障碍,因而引起过性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和发沉 或行走不便,说话不利索、口齿不清,或有眩晕、走路不稳、突然跌倒、视物不 清、黑朦、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1 小时,一般在 24 小时内完全消失,有的人“小中风”可反

5、复发作,一日 发作数次。出现一闪而过的“小中风”症状,这些症状虽轻,也别看它“小”而 不重视,虽然很少会引发永久性神经损伤,但经常是中风的前兆,是严重脑血管 病发生的一个危险信号,如不及时治疗和保健,许多人会在 5 年内发生严重的 脑血管病变而危及生命。该病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往往因症状来得快、 消失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出现一闪而过的“小中风” 症状一定要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脑血管是不是有尚未 出现症状的损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闷热天气一定要预防“小中风”发作。首先,要注意居室的阴凉、通风,适 度的活动与劳作应安排在上午或傍晚凉爽时进行。

6、出汗多更要及时补充水分、电 解质,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喝些绿豆汤、淡盐水、淡 茶水等,饮食要清淡。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此外,房间温度不宜 过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不宜频繁出入空调房,否则 会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小中风”发作。发生“小中风”后,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 脑卒中的关键。日前,治疗“小中风”已有重大进步,通过溶解血凝块来恢复脑 血流,避免发生严重的脑梗死。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有糖尿病的用降糖药。除 此之外,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50300 毫克,每日顿服。潘生丁片2550 毫 克,每天3 次;川芎嗪片每次 100 毫克,

7、每天 3 次;复方丹参颗粒每次 1 包, 每天 3 次;口服华法林等进行 抗凝血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治疗“小中风”不可过度用药,以免因过度抗凝、 溶栓和扩张血管而导致出血倾向,甚至导致脑出血,酿成大祸。定期检查血、尿、 便,避免出血。如何预防脑梗塞识别先兆症状一旦发生脑梗塞,其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控制危险因素及识别早期症状(先 兆症状)极为重要。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塞发生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称为“小中 风”,前面提到的患者康先生在发病前一天就有短暂的言语障碍。常见的先兆症状为:暂时的黑朦、单眼失明或偏盲;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看不 懂文字;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无力;眩晕、呕吐;

8、看东西双影;声音嘶哑;呛咳或 吞咽困难;肢体动作不协调;单侧或双侧口周及舌部麻木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尽管这些症状很快恢复,也应尽快到医院查明 病因,如进行CT,颈动脉超声、血液黏稠度、免疫系统等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开危险因素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脑梗死的风险会逐 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死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死患 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除了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现已发现有许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脑梗死有关,可 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

9、常、颈动脉狭窄、 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冠心病、心房纤颤、肥胖等疾病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的脑梗塞有明确的高血压病 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普通人的23 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 发生脑梗塞的机会就越多,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机会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 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极高,也被视为脑梗塞 的危险因素。一、脑血栓食物选择1、要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其中包括粗

10、粮,蔬菜和水果。有些食物如洋葱、大 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食品有降脂作用。2、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 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二、脑血栓患者的饮食注意口 脑血栓患者首先能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 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超过24 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饲维持营养。日常饮食应注意: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 使p/s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

11、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 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每日25克,每月在750克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的 胆固醇,每日每人应在3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 重也会下降,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 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 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随着饮料工

12、业的发展,各 种含糖饮料不断增加,当地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 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 应用。如脑血栓的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 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现在许多厂家生产保健型饮料,其中以低糖饮料为主。用一些甜味剂来替代蔗糖,受到了人 们的欢迎,满足了喜甜食人的要求和口感。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甜菊貳等。其甜度是 蔗糖的几十倍,用量小,不产生热量、无毒、体内不吸收,能够从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许 多动物实验证明,阿斯巴甜无致癌性。可

13、以放在溶液和面点制作中。5、脑血栓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 入盐拌匀即可。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 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 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7、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 栓的形成。什么是中风?是怎么造成的?1、什么是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 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 水平的提

14、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 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 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在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 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2、哪些人易得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 似病史者,等3、中风的先兆症状临床所见,大部分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预兆,比如:(1) 眩晕,心悸(2) 莫名其妙的舌头

15、僵硬,说话不利索(3) 指端或肢体局部麻木,或行动不听使唤,比如手里的东西会突然掉地等如果您具备以上九条“易得”因素当中的一项或几项,又出现上述症状,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 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时处理得当还是可以避免中风的发生。4、中风后还能站起来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 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 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 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5、专家的建议一一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

16、后遗症的首选方法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在针灸科病房见到最多 的病种也是中风偏瘫,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的最主要适应证之 一。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 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4、 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5、代谢 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