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730893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4 (15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图形的相似 单元评估测试卷考试总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 30 分 1.延长线段AB到C ,使BC=2AB ,那么AC:AB为 A.1:2B.2:1C.1:3D.3:12.假设相似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3 ,那么ABC与DEF的面积比为 A.1:3B.1:9C.3:1D.1:33.在比例尺为1:20的图纸上画出的某个零件的长是32mm ,这个零件的实际长是 A.64mB.64dmC.64cmD.64mm4.点P是线段AB的黄

2、金分割点 ,且APPB ,那么以下各式的值不等于5-12的是 A.APABB.PBAPC.PBABD.PBAB5.小李家承包了两块三角形土地ABC和ABC ,ABAB=BCBC=ACAC=34 ,且ABC的面积为9m2 ,那么ABC的面积是 A.4m2B.12m2C.16m2D.63m26.ABC中 ,直线DE交AB于D ,交AC于点E ,那么能推出DE/BC的条件是 A.ADDB=CEAEB.ADAB=DEBCC.ABAD=ACAED.ADAB=AEEC7.某天 ,身高1.60米的小明在太阳光下测得自己的影长是3.20米 ,小华在同一时刻测得自己的影长是3.30米 ,那么小华的身高是 A.1

3、.70米B.1.65米C.1.625米D.1.60米8.如图 ,点D在AB的中点 ,AC、DE分别垂直于BC ,AB=7.4m ,B=30 ,那么DE=( )A.7.4mB.3.7mC.1.85mD.14.8m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B.两个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C.两个菱形一定相似 D.邻边相等的矩形一定是正方形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矩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 ,OA=6 ,OC=4点P从点O出发 ,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 ,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 ,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将线段CP

4、的中点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D ,点D随点P的运动而运动 ,连接DP、DA那么(1)点D的坐标为(t+2,12t);(2)t=3时 ,DPA的面积最大为94;(3)DPA不能成为直角三角形;(4)随着点P的运动 ,点D运动路线的长为213上述结论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 30 分 11.如图 ,点D在ABC的边AB上 ,连接CD ,假设要使ABCACD ,那么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1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 ,它们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为_ ,周长之比为_ ,面积之比为_13.假设两个相似三

5、角形的周长比是4:9 ,那么对应中线的比是_14.ABCDEF ,AM、DN分别为BC边 ,EF边上的高 ,且AM=3 ,DN=9 ,DEF的面积为27 ,那么ABC的面积为_15.将一副三角尺如下图叠放在一起 ,那么BECE的值是_16.小亮的身高是1.6米 ,某一时刻他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是2米 ,假设同一时刻测得附近一古塔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为18米 ,那么古塔的高度是_米17.张华同学的身高为1.6米 ,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 ,与他邻近的一棵树的影长为6米 ,那么这棵树的高为_米18.如图 ,在梯形ABCD中 ,AD/BC ,BC=2AD ,点E是CD的中点 ,AC与BE交于点F

6、 ,那么ABF和CEF的面积比是_19.如图 ,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 ,点O为位似中心 ,相似比为1:2 ,点A的坐标为(0,1) ,那么点E的坐标是_20.如图 ,ABC中 ,SABC=36 ,DE/AC ,FG/BC ,点D、F在AB上 ,E在BC上 ,G在DE上 ,且BF=FD=DA ,那么S四边形BEGF=_三、解答题共 6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 60 分 21.如图(1)先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上下对折 ,设折痕为MN;如图(2)再把点B叠在折痕线上 ,得到ABE ,过点B向右折纸片 ,使D、Q、A三点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得折痕PQ(1)求证:PBEQA

7、B(2)你认为PBE和BAE相似吗?假设相似给出证明;假设不相似请说明理由(3)延长EB交AD于点H ,请直接写出AEH的形状为_22.:如图 ,在ABC中 ,点DE分别在AB ,AC上 ,DE/BC ,点F在边AB上 ,BC2=BFBA ,CF与DE相交于点G(1)求证:DFAB=BCDG(2)当点E为AC的中点时 ,求证:2EGDG=AFDF23.如图 ,平面内一点P与一直线l ,如果过点P作直线ll ,垂足为P ,那么垂足P叫做点P在直线l上的射影;如果线段PQ的两个端点P和Q在直线l上的射影分别为点P和Q ,那么线段PQ叫做线段PQ在直线l上的射影如图 ,平面内一点P与一直线l ,如果

8、过点P作直线ll ,垂足为P ,那么垂足P叫做点P在直线l上的射影;如果线段PQ的两个端点P和Q在直线l上的射影分别为点P和Q ,那么线段PQ叫做线段PQ在直线l上的射影(1)如图 ,E、F为线段AD外两点 ,EBAD ,FCAD ,垂足分别为B、C那么E点在AD上的射影是_点 ,A点在AD上的射影是_点 ,线段EF在AD上的射影是_ ,线段AE在AD上的射影是_;(2)根据射影的概念 ,说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要求:画出图形 ,写出说理过程24.如图1 ,在ABCD中 ,AC、BD相交于点O ,BM直线AC于M ,DN直线AC于N(1)线段OM、ON有什么

9、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假设直线AC绕点A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 ,其它条件不变 ,线段OM、ON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给予证明;(3)假设直线AC饶点A继续旋转 ,通过前面问题的解决你会发现什么规律?在备用图中画出一个与图2不同位置的图形 ,并给予证明25.如图 ,在RtABC中 ,C=90 ,AC=8cm ,BC=6cm现在有动点P从点B出发 ,沿线段BA向终点A运动 ,动点Q从点A出发 ,沿折线AC-CB向终点运动如果点P的速度是1cm/秒 ,点Q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 ,当有一点到达终点时 ,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如图1 ,Q在AC上 ,当t为多少秒时

10、,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如图2 ,Q在CB上 ,是否存着某时刻 ,使得以点B、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假设存在 ,求出t的值;假设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26.定义:如图1 ,点M ,N把线段AB分割成AM ,MN和BN ,假设以AM ,MN ,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那么称点M ,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点M ,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假设AM=2 ,MN=3 ,求BN的长;(2)如图2 ,在ABC中 ,FG是中位线 ,点D ,E是线段BC的勾股分割点 ,且ECDEBD ,连接AD ,AE分别交FG于点M ,N ,求证:点M ,N是线段F

11、G的勾股分割点;(3)点C是线段AB上的一定点 ,其位置如下图3 ,请在BC上画一点D ,使点C ,D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要求尺规作图 ,保存作图痕迹 ,画一种情形即可;(4)如图4 ,点M ,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 ,MNAMBN ,AMC ,MND和NBE均为等边三角形 ,AE分别交CM ,DM ,DN于点F ,G ,H ,假设H是DN的中点 ,试探究SAMF ,SBEN和S四边形MNHG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答案1.D2.B3.C4.C5.C6.C7.B8.C9.D10.B11.B=ACD12.2:32:34:913.4:914.315.3316.14.417.4.818.6:11

12、9.(2,2)20.1221.等边三角形22.证明:(1)BC2=BFBA ,BC:BF=BA:BC ,而ABC=CBF ,BACBCF ,DE/BC ,BCFDGF ,DGFBAC ,DF:BC=DG:BA ,DFAB=BCDG;(2)作AH/BC交CF的延长线于H ,如图 ,DE/BC ,AH/DE ,点E为AC的中点 ,AH=2EG ,AH/DG ,AHFDGF ,AHDG=AFDF ,2EGDG=AFDF23.BA线段BC线段AB24.解:(1)OM=ON(2)OM=ON ,理由是:BMAC ,DNAC ,BM/DN ,DNO=BEO ,NDB=MBD平行四边形ABCD ,OD=OB

13、,在DNO和BEO中DNO=BEO ,NDB=MBD ,OD=OB ,DNOBEO ,ON=OE ,BMN=90 ,OM=ON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规律:AC绕A旋转到任意位置均有OM=ON ,如下图:AC旋转到AC ,过O作OEAC ,平行四边形ABCD ,OD=OB ,DNAC ,OEAC ,BMAC ,DN/OE/BM ,DO=OB ,根据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那么在其它直线上截得的相等也相等得出:NE=ME ,ON=OM25.解:(1)如图1(1) ,当AQP=90时 ,AQPACB ,AQAC=APAB在RtABC中 ,由勾股定理 ,得AB=36+64=10BP=t ,AQ=2t ,PA=10-t ,2t8=10-t10 ,t=207 ,如图1(2) ,当APQ=90时 ,APQACB ,AQAB=APAC ,2t10=10-t8 ,t=5013综上所述 ,t=207或5013时 ,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如图2 ,当BPQBAC时 ,BPAB=BQBCBQ=14-2t ,BP=t ,t10=14-2t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