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基础知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730684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BA管理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MBA管理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MBA管理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MBA管理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MBA管理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BA管理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管理基础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BA管理基础知识组织所谓组织,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 整体。(1)组织是人的集合体;(2)参加组织的人具有共同的目标;(3)组织有一定结构,参加组织的人必须按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共同努 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而为了完成其使命和目标,组织 需要开展作业活动,组织是直接通过作业活动来达成组织目标的。作业活动 的开展,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组织为了确保作业活动有效地进行, 还需要开展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资源 (各种数据和情报)。管理活动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管理

2、活动的 重要性伴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作业活动的复杂化而愈益明显。在当今,先 进的管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起构成了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 轮”。科学技术愈先进,对管理的要求也就愈高。所以,有人将科学技术和 管理称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管理的定义与含义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 义:(1) 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 并不是来源和决定于管理机构或人员自身,而只能是隶属和服务于具有特定 使命和目标的组织。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但决不

3、是独立存在的。 管理不具有自己的目标,不能为管理而进行管理,而只能使管理服务于组织 目标的实现。(2) 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工 作活动包括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3) 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有效性集中体现在 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即“怎么做”)的问题。产出一定、投入 最少,或者投入不变、产出最多,意味着组织具有较为合理的投入产出比, 具有比较高的效率。效果(effectiveness)涉及组织是否“做正确的事”。在现代社会中,“

4、做什么” 比“怎么做”往往更加重要。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 的实现。(4)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 构成了挑战或威胁。正视环境的存在,一方面要求组织为创造优良的社会物 质环境和文化环境而努力;另一方面,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因环境条件 的不同而随机应变。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区别管理是独立于作业活动进行的又为作业活动有效进行提供服务的活动。只有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对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概念区分,并不意味着这两类活动一定要截然不同 的两批人分别去做。管理者参与做些作业

5、工作有利于促进领导者与下属人员 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但是如果一位管理者把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 从事作业工作而不是管理工作(新从基层提拔上来的管理者易于出现这种情 况),那么,他要么忘记了自己的管理者身份,要么还不了解管理工作与作 业工作的区别,这样,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从本质上说,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的作业工作,而是委托他人去干, 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 他人的工作。管理人员之所以在身份和地位上不同于其他人,就是因为其工 作在性质上与这些人的作业工作有着迥然

6、差异,而且管理人员还要对这些人 的工作好坏负最终责任。正是在促成他人努力工作并对他人工作负责这一点 上,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存在区别。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学是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 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从这一角度看,管理具有科学性。管理者如果没 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相关知识,要进行管理就必然只能是依靠经验,或者凭 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对组织中 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同时,管理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 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

7、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 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 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管理的应用范围管理活动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可以说,任 何组织,小至企业,大至国家,都需要管理活动。任何组织为了实现其特定 的组织目标都存在其有限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问题,因而也就有管理 问题。因此,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 组织。当然,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作业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存在差异,因而 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

8、法也不尽相同,但从基本管理职能和管理原理与方 法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科学管理思想,使管理实践活动从经验管理跃 升到一个崭新的科学管理阶段。对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人物主要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他们分别对生产作业活动的管理,组织 的一般管理,行政性组织(或称官僚组织)的设计提出了系统化的管理理论。 它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 行为,所以有人称此种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二、是都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 一

9、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由于这些共同的局限性,20世纪初在西方建立起来的这三大管理理论,被 统称为是古典管理思想。科学管理创始人: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由 于他对管理学的巨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时间:在1911年发表于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 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原理:(1) 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 析,制订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2) 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 工作法进行操

10、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3) 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 处。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 效率。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 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4) 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 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 例外管理原则。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的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由于法约尔对组织层面的管理 理论的巨大贡献,所以后人称他为“组织管理之父”。时间: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

11、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 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基本原理:企业六类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 理活动。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要素。十四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责对等;(3)纪律严明;(4)统一指挥;(5) 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8)集权;(9)等级链;(10) 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性;(14)团结精神。行政组织理论创始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后人称韦伯为“组织理 论之父”。时间:20世纪初。基本原理: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

12、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和运作。提出 “理想的”行政性组织(或译为官僚组织,这里并不带有任何贬义的意思)模 型。理想的行政性组织应当以合理一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就是一种按职位 等级合理地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并由能胜任其职责的人,依靠合法 手段而行使的权力,通称职权。以这种权力作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明确的分工、 清晰的等级关系、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人员的正规选拔 及职业定向等特征的组织系统。认为一个组织越是能完全地消除个人的、非 理性的、不易预见的感情因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它的行政组织特征也 就发展得越完善。行政组织被后人通称为“机械式组织”。行为管理思想20世纪

13、20年代中期以后产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管理理论,开始注意到 了 “人”具有不同于“物”的许多特殊的方面,需要管理当局采取一种不同 的方式来加以管理。行为管理思想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管理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它促使管理 者把员工视为是需要予以保护和开发的宝贵的资源,而不是简单的生产要 素,从而强调从人的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 究管理活动及其执行结果对组织目标和个人成长的双重影响。行为管理思想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前期的科学管理思想尽管在提高劳动生 产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它片面强调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动 作的规范化,忽视了工人的情感和成长的需要,从而引起工人的不

14、满和社会 的责难。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管理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有新的管理理 论和方法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是由人所 组成的,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来达成组织的目标,因此需要对人类工作 的行为进行研究。因此行为管理思想提出后很快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 应用。但现实中由于人的行为的复杂性,使得对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实际非 常困难,因此,行为科学的研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与现实有一定的距 离。再一点是,行为科学的研究更多是围绕个体或群体进行的,对个体或群 体的过度重视有时使人不免感到行为管理思想虽然是在强调“组织中的人”, 但实际中往往容易出现“无组织的人”的片

15、面做法。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试验者:乔治埃尔顿梅粤(George Elton Mayo)时间:试验开始于1924年,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 地 点: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电话机厂进行的。过 程:试验最初开始于1924年。当时的试验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理论中关 于工作环境影响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假设,进行照明度与生产效率关系的研 究,试图通过照明强弱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来为合理设定工作条 件提供依据。结果却发现,工作环境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没有 必然的联系,因为无论照明度是升是降还是维持不变,参与试验的人员的劳 动生产率都获得明显提高,这是已有的管理理论所无法

16、解释的。梅粤基于这 种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的调查、试验和采访工作,结果表明人的心理 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有极大的影响。主要观点:(1) 员工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 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企业管理者不能仅着眼于技术经济因素的管理,而要 从社会心理方面去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2)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根据实 现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非正式组织则是人们在自然接触过程中自发形 成的。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遵循效率的逻辑,而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往往 遵循感情的逻辑。非正式组织是企业中必然会出现的,它对正式组织可能会 产生一种冲击和消极的作用,但也可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进一步证实了企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受人的社会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